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孫文軒 編輯 徐超 校對 盧茜
“新平臺要試試嘛,萬一做起來了呢?第一波入駐的肯定是紅利最大的。”義烏小商品賣家溫妍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微軟要做跨境電商平臺已經引起中國賣家的普遍關注。
微軟正在內測其首個跨境電商平臺——Buy with Microsoft。該平臺即將于4月和5月推出。據悉,該平臺旨在服務于優質跨境賣家群體。在產品品類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家居用品、3C、服裝鞋帽、電子配件、園藝工具等領域,其他常規消費品也將在后期運營過程中陸續開放。
微軟官方表示,這個產品主要是賦能中國優質的品牌、產品和供應商,幫助他們銷售到全球市場。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到,有不少中國跨境電商賣家已經在急切地等待入駐新平臺,以“搶占第一波流量紅利”,但也有賣家表現平靜,“先看看。精力不足,進入了也做不好。”
業內人士表示,跨境電商平臺之間出現競爭,是中國跨境電商賣家特別歡迎的,中國賣家或許不用再受一家壟斷性平臺的限制。
不過,在美國市場上,電商玩家眾多,且不乏亞馬遜這樣的巨頭,而在全球范圍內,多個科技和流量巨頭也紛紛進軍跨境電商,微軟的機會有多少,新平臺能否成為跨境電商賣家的新風口?
有賣家看中新平臺:急需廉價流量
面對微軟即將推出的這一新跨境電商平臺,不少中國賣家已經躍躍欲試。
“現在就等著開放入駐了。”一位在浙江義烏做跨境電商生意的賣家溫妍告訴貝殼財經記者。溫妍的生意從傳統小商品生產制造起家,主打日用小百貨、小飾品、小玩具等產品。她和團隊從2014年開始主攻阿里巴巴國際站,但是七八年來一直不溫不火。
2017年溫妍開始經營亞馬遜,不過“前幾年亞馬遜這邊主要是放養,疫情前面主要還是以傳統客戶為主。”現在她之所以看重電商渠道,也是因為自己的生意正在考慮轉型。“主要是今年疫情、通脹等導致傳統客戶的訂單一下子縮減了50%。”
“新興的平臺肯定比成熟的老平臺要好做。像國內的國際站,美國的亞馬遜,現在新賣家基本上是擠得頭破血流也進不去。”現在的溫妍對各種新興平臺都感興趣,“試錯成本也不高,估計也就幾萬到十幾萬的樣子。我2017年做亞馬遜的時候成本也不過三四萬。”
一位做家居產品的亞馬遜賣家也對Buy with Microsoft抱著極大興趣,他告訴貝殼財經記者,自己看重的是新平臺的流量紅利,“先進去再說。”另一位主營家居配飾產品、主做北美站的亞馬遜商家也出于“對訂單的期待”,等待著入駐平臺,“多個平臺多條路。”多位賣家都表示,“坐等微軟開放新平臺。”
“我相信微軟這一跨境電商平臺還是非常受中國賣家歡迎的。中國商品的品質確實非常棒,有價格優勢,中國出口跨境電商發展的勢頭也非常好。微軟在全球也有一個非常普及的流量基礎,雖然主要是集中在PC端。中國賣家需要廉價流量,從而獲得更高的利潤。”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表示,目前中國賣家在出口端to C這一塊,主要還是依靠亞馬遜、速賣通等這些平臺,但是隨著這些平臺的流量價格越來越高,賣家也期望能夠尋找一些新的能夠打開國外發達國家市場的平臺。
有品牌賣家觀望,專家建議吸取亞馬遜封店教訓
也有賣家有不同選擇。一位跨境電商賣家表示,自己還沒有打算入駐,“先看看。精力不足,入了也做不好。”
另一位主做歐洲和北美市場的跨境電商賣家則表示,“新平臺要不要做,主要還是看平臺的布局,多收集多關注一下新平臺的信息,然后綜合做一下判斷。”他坦言,只要平臺布局穩定,第一波抓不住,可以抓二三波。
深圳一家3C品牌跨境電商公司的主陣地是亞馬遜和速賣通,公司海外市場總監尹雨告訴貝殼財經記者,自己所在的品牌暫時并不打算去入駐。“也不是不看好它。就是它如果發展起來的話,一定是會看好的,但是現階段我們之間互相的需求是不匹配的,平臺不需要我們這種類型的商家。”
尹雨說,對于品牌型賣家來說,渠道人效以及渠道縱深會更重要一些。“比如說我們多招一個運營,這個渠道肯定是要能養活起這個運營。這個渠道如果是一個非常新的渠道,它的流量不是很穩定,這個巨頭自己都還沒有研究出來它的一套打法跟模式的話,那平臺上能分給我們品牌的流量一定不會很多,我放著那么多成熟的平臺不去好好運營,為什么要去嘗試這種新的平臺呢?”
在尹雨看來,電商平臺在剛上線的階段,也更需要那種SKU非常豐富的大賣。“比如通拓、有棵樹這類鋪貨型的SKU非常多的賣家,找到幾家這樣的,基本平臺上的貨源就都搞定了,這樣效率就比較高。平臺在招商的時候,肯定也喜歡去招一些貿易型的經銷商。”
深圳跨境電商協會執行會長王馨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跨境電商平臺之間出現角逐現象,是中國跨境電商賣家特別歡迎的,“這意味著中國賣家不用再受一家壟斷性平臺的壓榨。”她同時強調,微軟的大數據也可能更加助力中國賣家走向世界,而且微軟這一平臺重點優先對中國賣家、中國香港賣家,以及中美國家有經驗的華裔賣家提供優先入駐服務,這對于中國供應鏈快速走向美國是一個龐大利好。
王馨認為,中國賣家在經過亞馬遜平臺的規則歷練之后,已經比較成熟,對于平臺規則、品牌和專利等方面已經汲取了很多經驗,經營上會更加謹小慎微,這也會讓微軟省去很多試錯成本。但王馨也表示,“不要把所有的資源、精力傾注于單一平臺,要時刻保持多平臺經營思路,因為亞馬遜封號潮已經給了我們足夠多的教訓。”
免傭金+流量支持背后:100萬美元是門檻
微軟稱,為了給賣家提供更好的起步條件,Buy with Microsoft目前免傭金,同時會安排銷售經理提供開店、選品等服務,并為賣家提供一系列培訓。尤其在流量支持方面,微軟會結合Bing購物頻道、Edge瀏覽器、MSN新聞頻道和Window等現有生態。
不過平臺對于入駐的賣家也有一系列條件要求,包括線上或線下銷售額大于100萬美元,需有商標注冊證書或品牌/IP授權證書,產品質量高、退貨率低于5%(非服裝鞋靴類產品)或15%(服裝鞋靴類產品)等。目前,平臺要求入駐商家免除運費;暫時不支持買賣雙方溝通。
“微軟推出跨境電商平臺,主要是看重其廣闊的市場前景及電商平臺較強的變現能力。”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高級分析師張周平分析稱,跨境電商在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市場都仍具有較大的市場發展前景,市場遠未被滿足。
前瞻產業研究院曾發布的《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競爭及企業競爭策略分析報告》稱,預計未來幾年,全球B2C跨境電商交易增長率將維持在10%-20%之間,初步估算,到2025年,全球B2C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突破2萬億美元。
微軟進軍跨境電商底氣何在?此前微軟在2022財年第二財季財報中表示,目前全球運行Windows 10、Windows 11系統的設備月活達到了14億臺。大約1年之前,這一數量還僅為13億臺。其辦公軟件應用也不乏亮點,比如,有超過90%的財富500強公司現在正在使用微軟辦公應用 Teams 移動版。
張毅認為,微軟推出新的跨境電商平臺,是微軟本身的業績要求,“微軟業績增長乏力,電商是一個比較好的切入點。”
“微軟進軍跨境電商,是因為它有龐大的全球數據運算能力和數據的存儲,對客戶的交接會更精準,他們自身的技術軟件也才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王馨認為,“現在的跨境電商基本從PC端轉向互聯網端移動端,為了保持自身客戶的黏性和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微軟有必要做跨境電商,從而和客戶進行深度的交互。”
張周平表示,“對于微軟來說,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一是品牌影響力,雖在跨境電商領域微軟屬新手,但其多年來打造了極具影響力的品牌號召力;二是流量,微軟擁有較大的流量入口,通過電商平臺能夠較好地實現變現。”
“現在從PC端一鍵到移動端的技術問題已經解決了,微軟的技術對于PC端和移動端的打通這都是很小的技術。”王馨對微軟這個平臺的前景感到樂觀。
巨頭的游戲:微軟能否走好跨境電商這一步?
看到跨境電商市場潛力的并不是只有微軟一家。除了阿里、京東、亞馬遜等傳統電商企業之外,此前多個科技企業和流量巨頭紛紛進軍這一領域。
2021年5月,快手電商上線跨境電商業務“快手進口店”,境外商家可開通進口店,向用戶提供海外商品。2021年9月,TikTok推出TikTok Shopping,加強平臺電商功能,此后陸續在數個國家開通站點。2021年11月份,字節跳動又在海外市場推出了獨立電商商城App Fanno。
前不久,美團電商也增加了“全球購”頻道,布局跨境電商。此外,Facebook和谷歌等科技企業也始終沒有放棄在全球電商領域的探索和投入。
張毅分析稱,這些科技巨頭的用戶量非常龐大,有巨大的流量基礎,但是過往的變現模式,比如廣告、賣產品、賣系統等,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天花板,“這個時候如果能夠插上電商的翅膀,它的零售規模可能就是數倍、數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長。”
微軟的跨境電商業務注定是機遇和挑戰并存。根據雨果網援引數據調研公司Statista發布的美國電商平臺市場份額數據,截至2021年10月,亞馬遜占據美國電商市場41%的份額,沃爾瑪以6.6%的份額位居第二,在美國電商市場,排在前十的還有eBay、蘋果、The Home Depot、Target、Best Buy、Costco、Kroger、Wayfair和Chewy。
“亞馬遜有先發優勢,沃爾瑪則有線下優勢。”張毅表示,微軟跨境電商平臺的優勢主要在于它的PC路線。“辦公人群離不開PC。美國作為全球最發達的國家,消費能力也是被大家看好的。集中先做美國市場,物流等配套措施也會比較便捷。”
2019年,微軟曾推出基于AI的零售解決方案Dynamics 365 Commerce,幫助零售商跟蹤客戶并改善服務。“不過微軟畢竟還沒有真正地下場干過電商,未來能不能走好這一步,關鍵還是要看它的決心、毅力以及投入。”張毅說。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