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超300億元擴產 代工產業格局已然生變

中芯國際超300億元擴產 代工產業格局已然生變
2022年04月01日 00:28 21世紀經濟報道

  在新一屆的管理層確定后,接下來如何推動中芯國際再創佳績、迅速成長,也成為外界的關注點。

  2021年,晶圓代工領域依然保持著高景氣。

  3月30日晚,國內龍頭中芯國際發布2021年財報,營收和利潤均實現增長。其中,營業收入從274.7億元增長到356.3億元,同比上漲29.7%;凈利潤107.3億元,同比上漲147.7%;即使是扣非之后,凈利潤仍同比上漲了213.8%,業績亮眼。

  中芯國際的新董事長高永崗表示,2021年是中芯國際發展歷程中極其不平凡的一年。全球范圍的缺芯潮和對本土、在地制造的旺盛需求帶來難得的機遇,但實體清單的限制又設置了眾多障礙,目前公司生產連續性已基本穩定。

  對于2022年的展望,他也指出:“2022年依然是挑戰與機遇并存。行業整體產能供不應求,但部分應用領域需求趨緩,產能全線緊缺逐步轉入結構性緊缺。緊跟產業發展趨勢,動態平衡存量和增量需求,彌補產業鏈結構性缺口,是公司今年的重要任務。”

  就在前一天,國內第二大晶圓代工廠華虹半導體也披露了去年的財報數據,2021全年銷售收入創歷史新高,達16.31億美元,較上年度增長69.6%;凈利潤為2.31億美元,較2020年上升593.3%。

  可以看到,近年來國內的芯片制造產業正迅速推進,2021年供需緊張的狀況下迎來業績豐收。多位半導體從業者向記者指出,雖然部分芯片的緊缺有所緩解,但是目前上游生產端仍然產能不足,需要隨著2023年更多新產能的完成,才會慢慢緩解。

  利潤大幅增長

  對于凈利潤的上漲,中芯國際的財報指出,本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 53.3億元,上年為17.0億元,利潤增加主要是由于銷售晶圓的數量增加、平均售價上升及年內產品組合變動所致。

  從數量上看,財報顯示,2021年中芯國際銷售晶圓的數量為674.7萬片約當8英寸晶圓,晶圓月產能為62.1萬片約當8英寸晶圓,2020年其銷售量約為570萬片約當8英寸晶圓,2021年同比增長了18.4%。

  具體看晶圓收入構成,若按應用分類,智能手機類占晶圓代工業務營收的32.2%;消費電子類占營收的23.5%;智能家居類占營收的12.8%;其他占31.5%。

  其中,消費電子和其他的占比增幅有所上升,這和新增的需求息息相關。去年,在終端應用中,電源管理、觸控及面板驅動、無線通信、射頻、微控制器、圖像傳感器等應用領域的芯片需求保持強勁增長,為整體行業帶來成長動力。

  在技術節點方面,來自90納米及以下制程的晶圓代工業務營收的比例為62.5%。其中,55/65納米技術的收入貢獻比例為29.2%,40/45納米技術的收入貢獻比例為15.0%,FinFET/28納米的收入貢獻比例為15.1%。

  從占比變化來看,FinFET/28納米占比正迅速提升,產能在逐步釋放。中芯國際在產能上也持續滿載,比如三季度的產能利用率為100.3%,二季度達到了100.4%,第一季度為98.7%,去年同期為98.6%。

  業績上漲的同時,中芯國際也面臨多方挑戰。一方面外部環境持續動蕩,“全球集成電路行業依然面臨地緣貿易緊張的考驗,自公司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以來,生產經營面臨巨大挑戰。”中芯在財報中指出,2021年公司上下面對復雜的局面,保持生產連續性基本穩定,并有序推進成熟工藝擴產,穩步提升先進工藝業務,超額完成收入目標。

  另一方面,去年中芯國際的管理層也經歷了不小變化,原董事長兼執行董事周子學因個人身體原因,辭任公司董事長及董事會提名委員會主席的職務,由原中芯國際執行董事、首席財務官兼公司秘書高永崗接棒。同時,蔣尚義因希望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辭任公司副董事長、執行董事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成員職務。

  在新一屆的管理層確定后,接下來如何推動中芯國際再創佳績、迅速成長,也成為外界的關注點。

  擴充產能競賽

  當前,成熟制程的產能需求還在持續上升,中芯國際、華虹、臺積電等一眾晶圓代工廠商都在積極擴張成熟產能。

  根據財報介紹,2022年初,中芯國際上海臨港新廠破土動工,北京和深圳兩個項目穩步推進,預計今年底前投入生產。在2022年,中芯國際計劃產能的增量將會多于2021年。不過,中芯也坦言:“當前,設備交付周期進一步拉長,我們在新增產能的達產時間上可能會出現一定的推后,但我們會與供應商保持緊密合作,努力按既定目標交付產能。”

  展望2022年,基于外部環境相對穩定的前提下,中芯國際預計全年營業收入增速會好于代工行業平均值,毛利率高于公司2021年水平。為了持續推進已有老廠擴建及三個新廠項目,2022年依然是投入高峰期,資本開支預計約320.5億元。

  華虹半導體在上海金橋和張江建有三座8英寸晶圓廠(華虹一廠、二廠及三廠),由子公司華虹宏力負責運營,月產能約18萬片。同時在無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有一座月產能6萬片的12英寸晶圓廠(華虹七廠),由華虹無錫負責運營。華虹半導體表示,2022年將繼續對華虹無錫12英寸生產線的產能擴充,力爭于今年年底將總產能釋放至超過9萬片/月,同時做大做強“8英寸+12英寸”。就在3月30日,華虹半導體科創板IPO獲輔導備案,上市腳步加快。

  再看臺積電,根據臺積電此前披露,2022年公司資本開支將達到400億美元~440億美元之間,增長33%-46%。其中約有70%至80%將用于為最新和即將推出的節點(包括N2、N3、N5和N7)建造新晶圓廠和擴大產能,10%至20%將用于專業技術花費,10%將用于先進封裝。

  聯電的2022年資本開支預期將上升至30億美元,投資重心為擴建南科Fab12A廠P5及P6廠區的28及22納米產能。

  英特爾也在瘋狂建廠,今年3月,英特爾表示未來十年計劃在歐洲投資800億歐元開拓市場,第一階段將投資330億歐元,其中包括在德國馬格德堡建立兩家芯片廠等;2月,英特爾現金收購全球第九大晶圓代工企業高塔半導體(Tower Semiconductor);1月,英特爾宣布將在美國俄亥俄州建造一個新的芯片生產基地,初始投資超200億美元,計劃新建2個尖端芯片工廠。

  可以看到,僅從資金規模和擴產計劃上而言,中芯、華虹和臺積電等相比仍較小。臺積電和英特爾的資本投入都在百億美元級別,英特爾公布的項目已經達到千億美元規模,堪稱激進,背后當然也有政府政策的支持。Counterpoint預計,根據《美國芯片制造法案》,美國政府將為在美建廠提供資金支持,因此美國的芯片產能份額預計將從2021年的18%提高至2027年的24%。當前,全球的芯片制造競爭已經升級,這也關系到未來代工產業地域格局的變遷。

  (作者:倪雨晴 編輯:張偉賢)

晶圓中芯國際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