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營口農村小伙張凱是一位短視頻創作者。短短兩個月時間,有千萬粉絲認識了這位用手機記錄鄉村生活的“張同學”。有人說,張同學的視頻土得掉渣,看完后鄉愁卻在心頭泛起。
張同學用手機拍攝的視頻,沒有濾鏡,充滿煙火氣。斑駁的磚房、掉漆的柜子、被火盆燙出黑圈的炕席、藏在鞋里或板磚下的鑰匙……快速切換的鏡頭下,記錄著他做飯、養狗、喂雞的日常生活。
近日,在接受總臺記者采訪時,張同學講述了拍攝視頻背后的心路歷程。
“我本身就是農民
有生活所以拍出生活”
張同學是一個80后,他說自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拍視頻之前打過工,養過雞,還合伙開過修理廠……在外出打拼和回村謀生的路上兜兜轉轉。
從前年開始,張同學正式接觸拍攝和剪輯短視頻。去年10月,他嘗試把鏡頭對準自己。次月,張同學意外發現自己制作的視頻上了熱門,得到了數十萬的關注。
在張同學看來,作品之所以能被大家關注,離不開拍攝者自身的鄉村生活閱歷。“我本身就是農民,有生活所以拍出生活。”
張同學的拍攝基地——一座有著四十多年歷史的老宅,是他爺爺留下來的。他小時候就在這里生活,后來閑置了多年。去年6月,經過簡單的打掃和布置,老房子被重新啟用。
張同學表示,他沒有刻意打造“懷舊”元素,富有年代感的陳設都來自真實的生活。“當時換了炕板革和灶臺,柜子是鄰居不要的。一共有四間房,我哥還有我朋友,現在還是把它當房子在住。”
走紅后多次被官方賬號點名
張同學:一邊創作一邊改進
張同學“出圈”后,越來越多的人試圖模仿他的創作風格。除了同城的粉絲,還有不少網友慕名而來。“很多粉絲說想跟我學習做賬號,還有說想拜我為師的。”張同學打算通過直播的方式把經驗分享給更多人。
張同學笑稱自己有一個特長,“從內容構思到視頻拍攝、剪輯,包括從哪個角度拍最好看,我都會提前在腦中想好。”張同學表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可以學習技法,但沒必要模仿內容。
走紅以后的張同學也被消防和警方的官方賬號點名了:先是被中國消防“喊話”其視頻片段存在多個危險操作,變黑的插線板已經“超齡”,有起火和觸電的雙重危險。緊接著交警指出交通違規——農用三輪車載人穩定性差,一旦發生交通事故,乘坐人往往會被甩出車外。
危險動作,請勿模仿
“我的關注度高了之后,會有許多人在‘拍同款’。”張同學坦言,沒有意識到這些不規范行為的危害,“之后我拍攝的時候會注意這些問題,不能給別人帶來錯誤的引導。”
一度成為“反面教材”,張同學表示自己正面看待這件事,“將通過流量給社會宣傳一些正面的東西”。他考慮更多地把公益性質的內容融入到創作中去,還可能和警方合作拍攝有關反詐宣傳的內容。
“想做事兒”的張同學
想真正給家鄉帶來好處
采訪中,張同學反復提起一個詞——“想做事兒”:“每次回老家,看到道路兩旁大爺大媽賣農產品,有豆角、地瓜,我想能通過線上把這些農產品賣出去就好了,他們也不至于天天風吹日曬的。想著真正給家鄉做點事兒,這就是我最初的想法。”
“想做事兒”的張同學說,希望像丁真那樣給家鄉帶來好處。“丁真火了之后,很多人去他的家鄉四川理塘旅游,我感覺這是真的需要學習的。我當然也需要生活,但不能只為自己的利益,我想多為家鄉的農產品做一些推廣。”
關于未來視頻制作的方向,張同學表示除了注入新的內容,背景音樂也會換。新的一年,張同學決定走出去。“可能去全國各地拍攝風土人情,題材多一點,也幫著宣傳當地的特產。我出身就是農民,我知道農民需要什么。”
虎年春節將至,張同學即將迎來他的本命年。他的視頻中,年味也日漸濃郁,不僅老房子掛上了燈籠和彩燈,日常生活更是從喂雞做飯變成了置辦年貨、張貼年畫、炸年貨、掃屋除塵……
2022年,張同學的愿望很簡單:繼續保持初心,拍好視頻。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
監制/徐冰
制片人/馬文佳 主編/孫雪
記者/孫雪 王迪
編輯/王迪
視覺/黃緒甜 校對/高少卓
統籌/師紅 劉昊 林昕 賈澤輝
?央視新聞
好好過年!↓↓↓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