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點評”、水軍控評的鬧劇,該收場了!
來源:央視網評
很多網友在看劇之前,
會習慣性地上豆瓣看看打分和點評,
然后再決定是否觀看。
不過最近在豆瓣上卻出現了一些亂象。
12月1日,古裝劇《風起洛陽》上線播出,
但正式開播時間比原定時間晚了近一小時。
然而在豆瓣的打分區卻提前“起風”:
大量評分在原定上線時間集中涌入,
評分呈現一星和五星的兩極分化狀態,
“高度好評”和“極度差評”隔空“互毆”。
12月5日,懸疑劇《誰是兇手》播出時,
豆瓣上再次出現了“玄幻”的一幕:
女演員還未登場,
就出現了大量質疑其演技的評論和一星差評。
“兵馬未動,控評先行”,
背后是怎樣的利益驅使?
央視記者以粉絲身份進入一個水軍派單群后發現,
群內有大量招聘兼職刷分控評的信息,
所提及的平臺包括豆瓣、知乎、小紅書。
水軍接單后,
短時間集中涌入,
只求快速灌水完事。
沒想到一次推遲播出讓水軍徹底現形,
揭開了這個黑色產業的冰山一角。
業內人士透露,
一個水軍發一條消息可以獲取從幾角錢到1元錢不等的收入。
錢雖不多,但破壞力極強。
給影視劇打分,
是對作品品質的評價,
是用戶選擇的參考。
水軍“未看先評”、惡意差評,
就是先入為主制造虛假“民意”,
“抬”主使者,
“貶”競爭者,
讓多維度的評價體系失真,
抬高了用戶獲取真實信息的成本,
并誤導其做出錯誤判斷。
網絡水軍“殺人于無形”,
會讓“注水劇”獲得好評,
讓踏踏實實搞創作的演員、影視公司吃虧,
使他們的名譽和經濟利益蒙受損失。
“劣幣驅除良幣”效應也會侵蝕文化產業。
如此往復,
將是一個產業、資本、從業者、市場“四輸”的局面,
最終養肥的是水軍公司。
近年來,國家網信辦出臺了多項規定,
對網絡水軍的刷帖控評行為有較為細化的規制,
今年2月還啟動了“清朗”系列專項行動,
“刷分控評”“編造負面信息或誤導性信息”“攻擊競爭對手”
等行為都在打擊范圍之列。
好政策能否取得好的效果,
關鍵看網站平臺是否大力貫徹落實。
水軍賬號之所以成為“打不死的小強”,
平臺難辭其咎,
審核把關不嚴為水軍卷土重來“開路架橋”。
12月14日,豆瓣回應稱,
豆瓣商務從來沒有、以后也不會有任何與評分有關的合作,
并將依法追責任何宣稱可以影響豆瓣評分或開分時間的公司或個人。
不與水軍合作是底線,
鐵腕遏制是責任。
豆瓣應吸取此次事件的教訓,
用技術、人員和規則堵住漏洞,
仔細辨別水軍賬號,
篩查、刪除可疑評價;
建立水軍賬號負面清單制度,
必要時采取降低權限和封號措施;
落實好用戶實名制,
防范批量注冊或者非法買賣賬號行為。
出現類似狀況的網絡平臺要和執法部門充分配合,
揪出網絡水軍的組織者和操盤手,
徹底斬斷背后的利益鏈和產業鏈。
為什么水軍“源源不斷”?
為什么灰色產業鏈斬也斬不斷?
遏制網絡水軍興風作浪,
影視圈需要摒棄“一切唯流量論”。
豆瓣之外,微博、知乎、小紅書等平臺
也有此類現象,
水軍和“控評”是這個理念下的畸形產物。
影視圈應“刀刃向內”,
樹立“效益要靠品質”的理念,
與監管部門一起,
打造風清氣正的影視圈生態和良性競爭環境,
告別你死我活般的“互黑”和“自吹”,
讓網絡水軍徹底沒有市場。
編輯:子睿
責任編輯:寒冬
來源:央視網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