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培養教育下,我在業務上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能夠用自己的知識為人民服務。回顧自己的成長過程,無論是思想上的進步,還是專業上的成長,完全都是黨培養的結果。
——摘自姜文漢1982年12月《入黨志愿書》
姜文漢《入黨志愿書》手填頁
遠可觀星辰
強可觸發核聚變
深可窺探視覺細胞不為人知的秘密
他開創的自適應光學學科
助推我國尖端科研走上世界前列
國內第一臺接近/接觸式光刻機
第一臺彈道相機都在他手中誕生
他是我國自適應光學的開拓者
光電工程專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姜文漢
姜文漢
出生于外敵入侵的戰爭年代
他歷經人間疾苦
立志科研報國
22歲大學畢業
他投身火熱的革命建設
參研新中國第一臺大型電影經緯儀
成功驗證大型經緯儀采用摩擦傳動的設想
解決了當時微米級止推軸承無法測量的難題
姜文漢工作照
1971年
姜文漢受命入蜀
在深山密林里
兩年時間參與建成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
1975年
中國第一臺彈道相機在這里誕生
四年后
中國第一臺接近/接觸式光刻機在這里問世
姜文漢在查閱資料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勝利召開
中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
一度跨多領域工作而視野極廣的姜文漢
把目光投向了一門“冷僻”的學科
自適應光學
這是一門綜合
光、機、電、計算、材料等多種學科的新技術
在國際上也僅有屈指可數的幾篇報道
姜文漢工作照
姜文漢下定決心坐一坐“冷板凳”
他帶課題組4個人把養蠶的平房改造成實驗室
在一塊厚鋼板上搭建光學試驗平臺
開始了中國第一個自適應光學實驗室的科研之路
當時
這是一條極為冷僻和孤獨的路
姜文漢工作照
1986年
自適應光學系統應用于
激光核聚變系統的波前誤差校正
最終焦斑能量集中度提高3倍
被國際上譽為“中國裝置首先使用的‘中國方法’”
1990年
自適應光學系統應用于
云南天文臺1.2m望遠鏡
實現了對天文目標的自適應光學校正
望遠鏡的分辨力提高近一個量級
姜文漢工作照
1997年
自適應光學系統應用于
校正人眼高階像差并獲取視網膜高分辨率圖像
設備體積僅相當于美國同類產品的十分之一
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人眼高分辨成像設備小型化
姜文漢
進入新千年
自適應光學應用已遍地開花
走在了世界前列
為國所需多次“轉行”
求真務實無畏跨界
姜文漢
198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由中科院直屬機關黨委提供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