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將成最大移動終端 缺芯并非行業最大挑戰?

汽車將成最大移動終端 缺芯并非行業最大挑戰?
2021年11月17日 23:55 每日經濟新聞

  原標題:汽車將成最大移動終端 缺芯并非行業最大挑戰?

  每經記者 武凱    每經編輯 孫磊    

  “未來的生產資料已經由硬件變成了‘硬件+軟件’。不是硬件不重要,而是沒有硬件只有軟件叫‘孤魂野鬼’,沒有軟件只有硬件叫‘行尸走肉’,只有軟件與硬件融合才叫‘靈魂伴侶’。”日前,在阿里巴巴云棲大會上,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表示。

  當前,在“新四化”和“雙碳”目標推動下,國內汽車行業正發生深刻變化,新能源化、智能網聯化已成為汽車產品的新特點。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車企紛紛面臨轉型挑戰,但與此同時也遇到了新的發展機遇。趙福全認為,未來的汽車將會是一個智能終端,蘊含著新的商機。汽車產業轉型會為車企帶來新的發展機會。

  “隨著小米蘋果等互聯網科技企業涌入賽道,汽車將成為未來最大的載體,成為最大的移動終端。但系統如何升級、硬件如何集成等問題還有待解決。”趙福全表示。

  當前隨著汽車產業“新四化”的逐步推進,新能源汽車逐漸擴大受眾面,各大車企也順勢加快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擴張步伐。在市場表現上,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拉動整體汽車市場銷量的重要力量。

  汽車將成最大移動終端

  乘聯會數據顯示,9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3.3萬輛,同比增長202%,環比增長33.6%。1~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為181.8%,同比增長203.1%。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首席專家張永偉預測,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由原來預測的20%提升至30%以上;新的智能汽車的滲透率則會從此前行業預測的50%提升到80%。到2030年,中國電動汽車的保有量會突破8000萬輛。

  “從全球來看,業內將汽車革命分為上下兩個半場,上半場是汽車的電力化,下半場主要的發展特征是智能化。從中國來看,在汽車的上半場中,中國的汽車電動化發展處于全球引領地位。現在一款新電動汽車最大的差異不是體現在它是怎么造出來的,而是體現在它的智能化水平,即軟件能夠支撐什么樣的體驗、能夠解決哪些智能化的方案。這是企業競爭的內在要求。從這一點來講,智能化一定是現在和未來汽車革命和競爭的焦點。”張永偉說。

  有觀點認為,伴隨著汽車智能化發展的推進,互聯網企業、通信行業、出臺平臺、外部生態企業等等都會進入汽車產業,汽車將成為一個超級移動終端。

  對此,趙福全表示:“在此次行業變革之中,車企要做的是一個汽車生態,而非簡單的汽車產品。當下萬物互聯正在加速推進,汽車要作為一個生態母體出現,成為最大的移動終端。”

  東風日產移動互聯部部長陳文進也認為,伴隨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能源、交通、互聯網、高科技、政府、保險、通信等要素會完全融入一個生態之中,而汽車就是這個生態的核心要素。

  需攻克操作系統等難題

  盡管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汽車行業變革會形成一個新的汽車生態、創造更多發展機遇,但當下,我國車企仍面臨智能化轉型的挑戰。

  如何提升車機體驗、滿足不同類型人群的出行需求,已成為汽車行業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同時,這也對汽車相關企業優化操作系統、提高芯片算力提出了新要求。

  張永偉認為,汽車操作系統會成為大國企業發展的必爭之地。但當下,國內車企在自研汽車操作系統方面,還面臨國外主流系統的競爭壓力。

  “沒有汽車操作系統就不可能建立起智能汽車的產業生態。但是現在國內車企面臨著如何選擇的問題,是選擇自研還是使用國外操作系統。如果將來需要用自己的操作系統,但是在研發的時候采用了國外的操作系統,這個轉型成本會非常高。”張永偉說。

  電子科技大學軟件學院教授羅蕾認為,當下從萬物互聯,以及汽車操控性的角度來看,我國的汽車操控系統還面臨瓶頸。羅蕾表示:“汽車操控系統不僅要面向汽車操控性能、自動駕駛技術,未來整個體系也要協同起來,而且要滿足整個電氣電子架構的發展,所以目前還沒能取得重大突破。如果未來行業能夠采用開源的模式研發汽車操作系統,就很有機會取得進展。”

  羅蕾相信,汽車操作系統在智能汽車或者智能交通領域會成為重要的基礎平臺,也會成為重要的創新平臺。未來,很多技術創新會下沉并跟基礎操作系統融合。與此同時,從芯片的角度來看,技術也需要與其進行融合。

  今年以來,芯片短缺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根據全球汽車咨詢機構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最新數據,截至10月10日,由于芯片短缺,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已達934.5萬輛,比前一周增加了約25萬輛,其中中國市場減產1.3萬輛汽車,約占5.2%左右。

  芯片短缺帶來負面影響的同時,也增強了部分國內車企自研芯片的意愿。張永偉認為,中國汽車行業芯片消費量巨大,但本土化芯片占比較低。近期芯片短缺現象更是暴露了這一問題。不過,汽車上使用的芯片各有不同,在車聯網領域應用的芯片相對容易能夠實現突破,張永偉將其稱之為比較容易的智能化芯片產品,而剩下的就是門檻偏高的基礎性芯片。

  “在這幾類芯片當中,門檻較高的芯片,沒有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在技術上不可能有所突破。但是門檻偏低的芯片能夠快速實現本土化,這些產品時間窗口并不是很長。”張永偉表示,“長遠看來全球芯片供應鏈產能能夠全面恢復和釋放。但當下正好是我們國內企業殺入汽車芯片市場的窗口期。”

  藍海智能董事長兼CEO李力游表示:“汽車操作系統非常重要,但它要以芯片為基礎。芯片的架構和性能決定了這個新車‘新’在什么地方。做芯片要用新的方法、新的思維甚至新的公司來做,思維方式要放開,而不是簡單地砸錢投入。”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