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諾獎得主最喜歡的工作,竟然是寫星座運勢

這個諾獎得主最喜歡的工作,竟然是寫星座運勢
2021年10月05日 15:00 新浪科技綜合

  來源:果殼

  202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大衛·朱利葉斯(David Julius)和阿德姆·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從人生軌跡上來看,這兩位科學家非常相似:都是外國移民,都是家里三個孩子中的一個,都曾就讀過加州大學,做著有共通性的研究,甚至在一同分享諾獎之前,就已經共同獲得過不少獎項。

  但大科學家也是人,在金光閃閃的諾貝爾獎章背后,他們有時候也是怪好玩的普通人。

  朱利葉斯:

  我隨便試試就成功了  

  1955年出生的大衛·朱利葉斯是土生土長的紐約布魯克林人。布魯克林一直是東歐移民的落腳點,他的祖父母逃離了沙俄和反猶主義來到美國,到他這一代已經是第三代移民。

  大衛·朱利葉斯的童年照,在布魯克林丨大衛·朱利葉斯

  高中時期,和疲憊的上學人(上班人)一樣,從家到學校的漫長通勤很快讓朱利葉斯受不了了,他當機立斷決定轉學。新的高中放學很早,文藝男孩朱利葉斯放學就坐火車進城,逛逛博物館,看看表演聽聽音樂。如果現在的后朋樂隊想以布魯克林為靈感寫一首歌,我推薦寫寫朱利葉斯。甚至在2018年,朱利葉斯獲得了生命科學突破獎,拿了300萬美元的獎金,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他說會用獎金支持藝術、音樂和科學教育

  轉眼就到了該讀大學的時候。朱利葉斯本來沒仔細想這檔子事,剛巧有人告訴他如果對科學感興趣,就應該申請麻省理工學院。“那就試試唄”,在對生物學知之甚少的情況下,他就隨便申請了一下麻省理工,結果,他就去了世界排名第一的麻省理工學院

  有些人就是這么讓人嫉妒,不僅老天爺賞飯吃,還被老天爺追著喂飯吃。進大學之后的朱利葉斯漸漸越來越放松,扎進實驗室中,邁開了走向諾獎的腿。

  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時,他長這個樣丨朱利葉斯

  在20世紀90年代后半,朱利葉斯在加州大學做關于辣椒素的研究。有段時間朱利葉斯在考慮要不要克隆辣椒素受體,某日他站在超市里,面對一排排的香料陷入深思,他太太霍莉(也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教授)走了過來,仿佛看穿了他的心事,對他說“別再瞎想了,趕緊去吧!”

  之后提起這件事,朱利葉斯總感嘆:“我做研究的臨門一腳,是我太太踢的。”(此處有作者美化)

  最后,他失去了他的頭發。朱利葉斯和父母在一起丨朱利葉斯

  帕塔普蒂安:

  最懂星座運勢的科學家  

  接下來請大家看,剛剛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阿德姆·帕塔普蒂安和他的兒子盧卡。這兩個人拍照時剛剛知道最近諾獎的消息,兒子很激動,當爸的禮貌微笑,牙都沒露出來。

  帕塔普蒂安和他的兒子丨TheNobelPrize/twitter

  盡管帕塔普蒂安看上去十分穩重,但他的經歷也實在有點意思。

  先來說說他的家底吧。阿德姆·帕塔普蒂安1967年出生于黎巴嫩首都貝魯特,但卻是亞美尼亞人。帕塔普蒂安8歲的時候,黎巴嫩內戰打響了。在戰爭中,帕塔普蒂安長到了19歲,然后移民到了美國的洛杉磯。

  剛到洛杉磯的時候,生活對于一個新移民來說是很難的。也就是在這一年,帕塔普蒂安做了一件別的科學家都沒做過的事:給一家亞美尼亞報紙寫星座運勢。我們找不到當時的報紙了,也不認得亞美尼亞文,不知道科學家年輕時候寫的星座運勢會不會準一點(?),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帕塔普蒂安非常喜歡這份兼職,他自己說的!

  “我最愛寫星座運勢了!”丨Ardem Patapoutian/twitter

  兩個人的生命歷程,一個發源于東歐,一個發源于西亞,明明各自做著不同的研究,命運卻不僅交匯在一起,不少獎項上捆綁起來打了好幾個結。來看看兩人的同框的歷史:

  2019年 第49屆羅森斯特爾獎(Rosenstiel Award );

  2020年 BBVA基金會“知識前沿獎”(Frontiers of Knowledge Award);

  2020年 卡利夫神經科學獎(Kavli Prize in neuroscience)。

  共同獲獎的朱利葉斯(左)和帕塔普蒂安(右)丨brandeis.edu

  當然,還有這個高光時刻:

  兩位共同獲得諾獎丨nobelprize.org

  再次祝賀朱利葉斯和帕塔普蒂安,希望他倆以后再一起得個什么獎吧,可能是明年的搞笑諾獎?我們期待著。

  作者:小毛巾、李小葵

  編輯:李小葵

  參考文獻

  [1]Autobiography by David Julius https://kavliprize.org/sites/default/files/TKP%202020%20Neuro%20autobiographies%20David%20Julius.pdf

  [2]Autobiography by Ardem Patapoutian https://kavliprize.org/sites/default/filesTKP%202020%20Neuro%20autobiographies%20Ardem%20Patapoutian.pdf

  [3]What Chili Peppers Can Teach Us about Pain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what-chili-peppers-can-teach-us-about-pain/

  [4]David Julius Probes the Molecular Mechanics of Pain https://www.the-scientist.com/profile/david-julius-probes-the-molecular-mechanics-of-pain-30161

  [5]David Julius and Ardem Patapoutian win the Frontiers of Knowledge Award in Biomedicine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834803

亞美尼亞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