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自殺,普通人可以做些什么?

預防自殺,普通人可以做些什么?
2021年09月11日 10:10 新浪科技綜合

  精神健康/MENTALHEALTH

  來源:神經現實

  即使是精神健康領域的從業者,聽到“自殺”或“危機干預”,也經常會感到緊張、害怕。但是,當你身邊有朋友或親人真的深陷自殺念頭時,作為ta身邊的人,你只有自己能夠有勇氣去直面自殺這件事,去理解自殺念頭,不掩飾也不回避,才可能在危急時刻提供正確的幫助,留住所愛之人的生命。

  我們特別準備了這篇文章,希望以科學、實際且直白的方式來討論自殺預防,特別是如何識別出自殺的預警信號,以及當危機真正發生時,我們作為普通人,可以做些什么。

  作者/Melinda Smith, M.A。, Jeanne Segal, Ph.D。, and Lawrence Robinson

  封面/Ines

  了解自殺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每年有近100萬人因自殺身亡。對那些從未在抑郁和絕望情緒的夾擊中痛苦掙扎過的人而言,往往很難理解,是什么力量驅使這么多人選擇主動結束自己的生命。而對于那些正被無邊痛苦裹挾著的人來說,除了自殺,他們看不到其他選擇。

  自殺是人們為了逃離難以忍受的痛苦而做出的最絕望的嘗試。當一個有自殺念頭的人被自我憎惡、絕望和孤獨感淹沒時,除了結束自己的生命,他/她找不到任何其它可以緩解痛苦的辦法。但,即便如此渴望痛苦停止,絕大多數有自殺傾向的人在想到要結束自己的生命時,仍會在內心深處掙扎、猶豫。他們也希望自己能找到一個可以代替自殺的更優解,只是在眼下的絕境中,他們似乎無論怎樣都找不到。

  CharlotteGomez/BuzzFeed

  關于自殺的常見誤解

  迷思:那些談論自殺的人并不會真的付諸實踐。

  事實:幾乎所有企圖自殺的人都向外界釋放過某些線索或預警信號。因此,請千萬不要忽視它們,哪怕對方只是含糊其詞地提及了死亡或自殺。有些表述可能只是隨意或半開玩笑的,例如,“我走了之后你會后悔的”或是“我看不見未來有任何出路”,都有可能暗含著強烈的自殺情緒。

  迷思:只有精神失常的人才會想要結束自己生命。

  事實:大部分有自殺傾向的人并沒有精神失常,也沒有精神錯亂的癥狀。他們雖然情緒低落、悲痛欲絕、沮喪無望,但極端的心理困擾和情緒痛苦不一定是患有精神疾病的表現。

  迷思:當一個人決意自殺時,沒有什么能夠阻攔他/她。

  事實:即使是一個嚴重抑郁的人,也會對死亡抱有復雜的情緒,也會在生與死的念頭之間搖擺徘徊。想要結束自己生命的沖動并非是持續的,因為他們希求的只是自己所經受的痛苦可以停止,而不是死亡。

  迷思:那些死于自殺的人,生前是不愿尋求幫助的。

  事實:大部分人在實施自殺前都曾試圖尋求幫助。事實上,有研究表明,超過50%的自殺死亡者都曾在死亡前的六個月內尋求過醫療援助。

  迷思:談論自殺的話題將給他人帶去自殺的想法。

  事實:談論自殺的話題,并不會讓原本沒有自殺想法的人想要去死,也不會讓已有自殺傾向的人強化自殺的念頭。事實恰恰是相反的——坦誠地談論關于自殺的想法和感受,可以幫助挽救那些有自殺念頭的人的生命。

  自殺的預警信號

  任何表達出自殺傾向的談話或行為都應當被嚴肅對待,因為這不僅意味著他/她此時很可能正在被自殺的念頭困擾,也是他/她在試圖向你發出呼救的訊號。

  絕大多數有自殺傾向的人都會表現出與自殺意圖相關的預警跡象或信號。而作為他/她身邊的人,預防自殺最好的辦法,就是能夠識別出這些預警信號,并懂得該如何做出恰當的回應。如果你得知自己的朋友或家人正在被自殺的念頭困擾著,你可以采取行動來預防自殺的發生,包括幫助他/她找到當下困境可行的解決方案、向他/她表達你的關心和在乎,并尋求醫生或心理治療師的幫助。

  BrittanyEngland

  自殺相關的預警信號主要包括談論自殺或自傷、說出或寫下大量關于死亡的句子,以及找尋能夠用于實施自殺行為的物件(如利器或藥品),等等。如果以上提及的預警信號出現在患有心境障礙(如抑郁癥或雙相情感障礙)、酒精依賴、有自殺史或自殺家族史的人身上,情況則更為危急。

  另一個更不易察覺但同樣危急的自殺預警信號是無望感。許多研究均顯示,無望感是自殺的有力預測因素。感到無望的人,可能會常常提起自己有“不堪忍受”的感覺、預判未來必將破碎不堪,并認為未來沒有什么值得期待的。

  除此之外,劇烈的心境波動和突發的人格改變也是指向自殺傾向的預警信號,例如,性格從外向轉變為孤僻,或從乖巧懂事轉變為叛逆不羈。有自殺傾向的人還可能對自己的日常生活失去興趣,不再打理自己的外表,飲食和睡眠習慣也可能會表現出巨大的轉變。

  自殺預警信號包括:

  談論自殺:任何與自殺、死亡或自殘相關的表述,比如“我希望我從沒被生下來過”、“如果我們還能見面的話……”,或者“我還不如死了算了”。

  尋找有致命性的工具:尋找毒藥、刀具或其他的能用于實施自殺行為的物件。

  對死亡過度關注:極度關注死亡或暴力,或者寫下關于死亡的詩句或故事。

  對未來沒有希望:感到無助、無望或者感覺“被困住了”,“看不到有任何出路”,并且堅信事情永遠不會出現轉機。

  自我厭惡、自我憎恨:感覺自己毫無價值、內疚羞愧或自我憎恨。認為自己像是他人的負擔,可能會覺得“少了我所有人都會過得更好”。

  開始安排后事:寫下遺囑、轉贈財產,或為家庭成員做出安排。

  道別:突然登門拜訪或是致電問候親人朋友;向身邊人道別,仿佛再也不會見面一樣。

  疏遠他人:逐漸遠離家人和朋友,逐漸在社交上孤立,渴望一個人獨處。

  自我毀滅行為:飲酒量增加、藥物濫用、魯莽駕駛,或發生不安全的性行為。常常將自己置身于不必要的風險之中,仿佛在“找死”。

  突然的平靜感:在極度的情緒低落后突然感到平靜或愉悅,可能意味著他/她已經下定決心要實施自殺。

  自殺預防建議

  1: 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擔心

  當你留意到某個你關心的人出現了自殺的預警信號,你可能想對他/她說點什么,卻仍有所顧慮。萬一你猜錯了怎么辦?萬一他/她因此生氣又該怎么辦?在這a種情況下,你很可能感到麻煩或有所顧忌。但其實,每個談論自殺或發出其他的預警信號的人,都亟需得到援助。并且,他們越早得到援助,自殺干預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要與自己的朋友或家人談論他們自殺的念頭和感受,這對任何人來說都非常艱難。但是,如果你不敢確定一個人是否真的有自殺傾向,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詢問。你向一個人展現出你的關心和在乎,這并不會讓他/她更想要去自殺。事實上,你的詢問可能正好給了對方表達自己情緒的機會。這可以減輕他/她的孤獨感,幫助他/她排解壓抑的負面情緒,且有可能阻止自殺行為的發生。

  如何開啟一段關于自殺的談話?

  “我最近有些擔心你?!?/font>

  “我最近注意到了你的一些變化,想問問你還好嗎?”

  “我想來關心一下你的狀態,因為最近我覺得,你有些變得不像你了。”

  你還可以這樣詢問:

  “你是什么時候開始有這種感覺的?”

  “是因為最近發生了些什么事情,才讓你開始有這種感覺的嗎?”

  “我能做點兒什么可以讓你好受些嗎?”

  “我現在做些什么才能更好地支持到你?”

  “你想過尋求幫助嗎?”

  還有哪些話可能有幫助?

  “你并不是孤身一人,有我陪伴著你?!?/font>

  “雖然你現在可能不會相信,但你此時的感受會在將來發生變化的?!?/font>

  “雖然我可能無法完全感同身受,但是我很關心你,并且很希望能幫幫你。”

  “當你想要放棄的時候,請告訴自己,哪怕再撐一天、一個小時、一分鐘……也要盡你所能地再堅持一下。”

  當與有自殺傾向的人交談時

  “五要”:

  真誠自然:讓對方知道你是在乎他/她的,他/她并不是孤身一人。因此,比起找到最妥帖的措辭,讓對方感受到你的關心才是更重要的。

  學會傾聽:讓你的朋友或家人好好地傾吐苦水、發泄情緒。事實上,無論這場對話是否聽起來非常消極負面,這樣的談話能夠發生,本身就已經是一個積極的訊號。

  不帶評判地共情:雖然作為傾聽者你可能感到特別難熬,但是對于有自殺傾向的人而言,能夠談論自己的感受是有幫助的。

  給予希望:向你愛的人保證,他/她總會獲得幫助,而自殺情緒只是暫時的。要讓對方知道,他/她的生命對你而言非常重要。

  認真對待他/她和他/她的情緒:如果一個有自殺傾向的人對你說:“我真的好沮喪,我沒辦法繼續堅持下去了”,請一定要詢問對方是否有自殺的念頭,并邀請他/她向你訴說自己正在經歷的痛苦,而不要讓他/她將這些都憋在心里。

  “五不要”:

  不要與有自殺傾向的人抬杠或爭論:不要對他們說出諸如“你還有那么多人生目標沒有實現呢”、“如果你自殺了你的家人會很傷心的”或者“要快快振作起來呀”這樣簡單粗暴的論斷。

  不要表現得震驚錯愕,針對生命的價值做長篇大論的說教,或極力證明自殺是錯誤的。

  不要承諾為他/她的自殺傾向保密:為了確保他/她的安全,你很可能需要向精神健康專業人士尋求援助,并咨詢解決辦法,來共同保障他/她的生命安全。如果你向他/她做出了保守秘密的承諾,那你可能不得不違背自己的諾言。

  不要提供方法來“幫他/她解決問題”、給建議,或讓他/她感覺自己不得不為自己的自殺情緒正名。因為事情的關鍵并不在于他/她所面臨的困難有多嚴峻,而在于他/她感到有多受傷。

  不要自責:你要明白,你無法憑一己之力“修復”他人的抑郁和絕望。當朋友或親人遭遇不幸,我們可以竭盡所能去幫助他們,但他們是否會好起來,并不是我們的責任。

  KathrinHonesta

  /Kay Jen Ong

  自殺預防建議2:

  對自殺危機做出及時的反應

  如果你的朋友或家人告訴你,他/她有自殺或死亡相關的念頭,那么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幫助他/她評估當下面臨的風險有多高。如果他/她已經有了一個具體的自殺計劃,準備好了執行自殺計劃的工具,確定了自殺的時間,并已經有了自殺的意圖,那么他/她就有極高的風險將在近期實施自殺。

  以下問題可以幫助你評估一個人自殺的直接風險:

  你是否有一個自殺的計劃?

  你是否有執行自殺計劃所需的工具?

  你是否知道自己會在什么時候執行自殺計劃?

  你是否有結束自己生命的意圖?

  自殺風險評級

  初級:有了一些想要自殺的念頭,但尚未做出自殺的計劃。表示自己不會嘗試自殺。

  中級:有自殺的念頭,做出了模糊且致命性較低的計劃。表示自己不會嘗試自殺。

  高級:有自殺的念頭,做出了具體且致命性高的計劃。表示自己不會嘗試自殺。

  特級:有自殺的念頭,做出了具體且致命性高的計劃。表示自己將要實施自殺行為。

  如果一個人的自殺企圖看起來非常急迫,請致電本地的心理危機干預熱線、撥打110,或直接將他/她送往醫院急診。將農藥、藥品、刀具、繩索以及其他有殺傷力的物件妥善保管在他/她接觸不到的地方。并且,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讓有自殺傾向的人獨處。

  自殺預防建議3:

  主動提供幫助和支持

  如果你的朋友或家人有自殺的傾向,最好的援助方式就是學會去傾聽和共情。要讓你在意的人感受到你的關心,知道自己并不是在孤軍奮戰。但與此同時,也不要將治愈對方當作是自己的一種責任或義務。你可以盡你所能地提供援助,但你無法保證一個有自殺傾向的人一定會好起來。他/她必須為自己的康復負責。

  向一個有自殺傾向的人伸出援手,是一件需要極大勇氣的事情,因為目睹自己關心的人去應對那些與自殺相關的思緒,可能會激起你自己內心很多困難的情緒。因此,當你在向他人提供援助的時候,也不要忘記照顧好自己。你可以找你信任的人——朋友、愛人、家人或咨詢師,向他們談談你的感受,從他們那里獲取支持。

  如何幫助一個有自殺傾向的人?

  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盡你所能去為有自殺傾向的人尋找他/她需要的幫助。撥打心理危機干預熱線尋求干預建議;鼓勵他/她去看專業的心理咨詢、幫助他/她選擇可靠的治療機構(例如三甲醫院精神科或本地的精神衛生中心),或直接陪他們去掛號就醫。

  跟進治療進度:如果醫生開了藥,確保你的朋友或親人遵醫囑按時按量服藥,并留意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如果發現他/她的情況越來越糟,一定要及時告知醫生。對任何一個個體來說,想要找到有效的藥物或療法都是需要時間的,在此過程中要耐心地等待和陪伴。

  更積極主動地提供幫助:有自殺念頭的人往往會更為悲觀,他們并不相信自己能得到幫助。因此,你需要更積極主動地向他們提供支援。比如,這種時候對他們說“需要的時候可以給我打電話”就太含糊了;你不能坐等對方主動打電話給你,甚至不要等他們給你回電話。登門拜訪、反復致電、邀請外出,都是更為有效的援助方法。

  鼓勵對方積極改善生活方式:例如,嘗試更健康的飲食和睡眠習慣,每天至少保證30分鐘的時間親近大自然、沐浴陽光。運動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促進內啡肽的釋放,減輕壓力,有利于情緒健康。

  制定一份詳細的安全計劃:對方需要保證,在自殺情緒來臨時,會按照你們一起制定的這份安全計劃上的步驟行事。這份計劃應當羅列所有可能觸發自殺危機的“導火索”,例如親友的忌日、飲酒,或者關系帶來的壓力。同時,計劃還應當包含他/她的心理咨詢師或精神科醫生的聯系方式,以及在緊急情況下可以提供幫助的朋友或家人的聯系方式。

  移除潛在的自殺工具:將農藥、藥品、刀具以及其他有殺傷力的物件妥善保管在他/她接觸不到的地方。如果他/她在服藥,且有可能通過過量服藥尋死,請將藥箱上鎖,在他/她需要服藥時再將藥品取出。

  給予持續的陪伴和支持:當他/她挺過了當下的自殺危機之后,也請盡可能多地與他/她保持聯系,可以定期登門拜訪、了解他/她的近況。你的支持和關懷對他/她來說至關重要,這是督促他們仍在康復的軌道上堅持的可靠保證。

  MaryLong

  自殺的風險因素

  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的數據顯示,超過90%的自殺身亡者在生前都患有一種或以上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癥、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癥、酒精依賴,等等。抑郁癥更是提高自殺風險的關鍵因素。有時,一些有自殺傾向的人很難發現其他方法來解決自己的痛苦,部分原因正是抑郁癥所引發的思維扭曲。

  常見的自殺危險因素包括:

  精神疾病、酗酒或物質濫用

  有自殺史或自殺家族史,曾遭受過創傷或虐待

  有慢性疼痛或重癥晚期,近期經歷了身邊人去世或其他應激性生活事件

  社交孤立和孤獨感

  抗抑郁藥和自殺

  對一些人而言,服用抗抑郁藥非但不能緩解自殺的念頭和情緒,反而還會使之加重。因此,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建議,對于所有服用抗抑郁藥患者來說,需要留意監測自殺念頭或行為是否有增加。如果這是患者第一次服用抗抑郁藥,或者服藥劑量發生了新的變化,這種監測就更為重要。抗抑郁藥物治療的頭兩個月是患者自殺風險最大的時間段。

  翻譯 小爽

  審校 Natsuki

  插畫 Ines Cui

  排版雅琪

  https://www.helpguide.org/articles/suicide-prevention/suicide-prevention.htm

自殺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