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南海知識經濟論壇舉行之際,中國證監會首席顧問梁定邦欣然接受本報特派記者組的采訪。不避創業板、國有股減持等敏感話題,這位溫文爾雅的“一元顧問”一一作出詳細答復。
創業板推出時間目前尚未明確
記:有消息說,深圳創業板市場8月份會開始發行股票,創業板是不是要很快啟動了?您預計創業板將在何時推出?反對近期推出創業板的人,主要原因是什么?
梁:創業板推出時間目前尚未明確,但這不代表這個市場沒有必要。各方面的疑慮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創業板的“把關”手段是否適當;二是什么時候才是創業板推出的最好時機。我個人看法是對二板市場抱有希望,創業板正在等待一個好時機,最快的推出時間也將在明年年初。
內地的創業板不會對香港創業板造成太大影響。雖然短期內會有一些香港公司看中內地創業板,但長期來看,那些立足于國際影響力的企業不僅會瞄準香港創業板,而且還會瞄準美國納斯達克[微博]。香港創業板的勁敵并非內地,而是美國的納斯達克。
“三板市場”定論過早
記:6月29日,6家券商的318個網點開始為投資者設立“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轉讓賬戶”,目前只有11家原來在STAQ和NET系統上市的公司的法人股準備在這個系統中交易,很多傳媒還是熱情地將這個柜臺交易系統稱為“三板市場”。請問,這一交易系統能不能成為未來內地的三板市場?它將在內地證券交易體系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退市的PT水仙和PT粵金曼會不會在這個系統交易?
梁:這不是一個系統,而是一個股票轉讓交易制度。這在《公司法》中是允許的。將其稱為三板市場言之過早,因為二板市場尚未出臺,但這已是一個嘗試,下一步是不斷吸取經驗,不斷優化。
以后的證券市場會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就是現在的主板市場。第二個層次就是以后的高新科技板。雖然法律基礎限制二板的上市公司條件,但隨著經驗的豐富和法律的修改,高新科技板會擴大到各種發展型公司,我對此抱有希望。第三層次就是現在的PT水仙類股票的交易,第三層次的交易市場需要進行試點,更需要吸取經驗,更需要進行規范。我估計第三層次交易市場以后也會包括一些非上市股份,但認定為三板市場言之過早,因為受影響的目前只有13家公司。第三層次交易市場推廣到其他非上市股份仍需總結經驗,不是一兩年時間就能辦到的。我個人估計最起碼是兩年后的事情,因為二板市場明年年初才有可能啟動。
國有股減持對市場影響不大
記:您認為現在的國有股減持對市場是利好還是利空?
梁:是否利好利空,我不作評論。中國股市總市值5萬多億元,但流通市值只占1/3,而國有股占總市值53%左右。流通量比較少,部分股票容易炒作。我覺得國有股減持不會一下子全部送到市場上去,市場不僅沒法接受,國有股也不會有好價錢。減持細則目前尚未出臺,需要在多種層次進行操作,首先在發行新股時,非國有股和國有股這兩部分如何定價,需要找到一兩個典型來借鑒。券商定價時會考慮到市場因素,因此新股價位不會太高,對市場影響不會太大。
H股對內地開放沒有必要
記:今年5月,曾蔭權率團訪問西部時,有消息說梁錦松當時向中央政府提出了向內地居民開放H股的建議。隨后,聯交所宣布H股可以用美元交易。據你所知,H股將來有沒有可能向內地開放?如果有可能,要等多少年?此外,您對中國股市的A、B股合并有何看法?
梁:老實說沒這個必要,很多內地人已在香港通過各種方式買賣H股,但我沒有確切證據。
B股對國內居民放開在短期之內有好處,但遠期是應該和A股合并,但這一過程大概要四五年時間。
推出預托證券純屬流言
記:有媒體發布消息聲稱中國證監會允許推出預托證券,這一消息是否屬實?您對此有何看法?此外,還有消息稱中國即將推出的預托證券會參照美國做法,您對此又有何評價?
梁:首先要作一個聲明,國內官方機構從未在任何時候說過要推出預托證券,這些消息是從媒體出來的。而媒體從哪里得到的,我不知道。但預托證券,另一個稱呼即憑證,這確實在證監會上作過研究,屬于一個課題,但僅作課題研究,不是頒布政策。這個問題還會遇上外匯問題,因為預托證券可以兌換它所憑證的股票,因為是境外股票,又涉及資金流出問題,這又面臨是否符合外匯政策,這需要進一步研究。下一步設計不會按照美國方式去做,根據中國特色,不能兌換的“預托證券”可能和A股沒有區別,那這樣企業為什么不選擇發行A股呢?中國聯通[微博]本身就認為這個方案較為可行,證監會正和業界進行溝通,會提出一個方案出來。
“一股獨大”是新興市場獨有現象
記:目前,中國民營企業上市數量逐漸增多,但民企上市隨之帶來“一股獨大”現象,這引起很多經濟學家的討論。您是否可以將中國國內家族企業的“一股獨大”和香港、臺灣、新加坡的家族上市公司作一番比較?此外,“一股獨大”會否在監管上造成壓力?
梁:“一股獨大”是亞太地區新興市場獨有的問題,歐美市場很難出現這一現象,上市公司的股權很分散。但是我們尚處于基本階段,很多通過原始積累獲得的股份還沒有分散到社會去,中國股市的“一股獨大”和其他新興市場并沒有多大的區別。
處理“一股獨大”要從兩個方面來進行。一方面是從監管角度來說,證監會已經出臺一系列措施,比如一定要有獨立董事,大股東在關聯交易中要回避等等。我覺得更重要的趨勢是這些企業會繼續壯大,股份會更加分散,“一股獨大”的問題會慢慢解決,但這一過程的時間會很長。另一方面是從法律機制來制約,這一方面目前非常薄弱,因為小股東非常少用法律辦法來保護自己,這方面我以前多次說過,這里就不再多說。
共同行動可能出臺信息披露規定
記:在近來沸沸揚揚的方正股權之爭中,出現許多法律問題,比如裕興聯合6家企業公然舉牌,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梁:你所說的聯手舉牌就是指聯席操作,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證券法》規定5%的股東一定要向社會公布,但這5%是聯合還是單獨并未界定。此外,在收購兼并過程中,一旦超過30%需要向社會公布,但這30%又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不少人在收購國企的時候一般就到28%或者29%,這樣就一定可以控制董事會,因為他們朋友的股權可以一起行動。證監會正在研究是否出臺共同行動信息披露的規定,會否借鑒香港的做法還在研究當中。
獨立董事應當增強風險意識
記:您如何看待董事會的獨立董事?獨立董事如何運作才能發揮他們的作用?此外,獨立董事受薪合不合適?
梁:獨立董事一定要非常明白他們的法律責任。國內和香港的獨立董事其實非常明白他們身上的責任,因為公司一旦出了事情,他們就會變成被告。國內目前尚未出現董事變成被告的先例,他們目前的風險意識可能仍不足夠。我希望法律會對此進行補充,但我去年在《公司法》修改稿中已看見類似條文。
證監會目前要求每間上市公司都設有獨立董事,并在關聯交易中出具意見,這是國際慣例。我個人希望能有一些案例為獨立董事明確法律責任。獨立董事并非慈善事業,我個人認為理應受薪,這是他們為公司花費時間和心血的合理反映,但受薪的字眼換作報酬更為合適,因為受薪是指雇員,但獨立董事并非雇員。
首席顧問沒有任期限制
記:您能否透露個人未來的工作安排?作為“一元顧問”,您的這個職務有無任期限制?
梁:我今年9月會但任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10月會在美國停留一個月,明年2月至5月將會在哈佛授課,總計12講,每講兩個小時,內容是亞太地區證券法比較。但我會繼續擔任中國證監會首席顧問,但擔任到什么時候結束,我自己都不知道。我現在非常自由,不需要坐班,我能做多久就會做多久,沒有什么時間的限制。(本報記者王榮劉曉博錢飛鳴段煜弟通訊員麥紹強)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