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已向6家PT公司發出了退市提醒。對此,著名證券專家劉紀鵬4月17日接受記者采訪時預測,今年上半年,退市機制即可建立起來,估計5月份就可出現被暫停上市公司,再過一個半月將出現終止上市公司。
業內人士認為,劉紀鵬排出這樣的“時間表”,大膽卻不無道理。劉紀鵬認為,6家PT公司應做好退市準備,并及時、準確、充分地向投資者披露終止上市的風險。另外,終止上
市公司的股票實現“特別轉讓”(PT)的出路在哪里,也是退市前需要關注一個重要問題。
“退市機制遲遲難以推出的現實,一直困擾著中國股市。”劉紀鵬分析說,此中有歷史原因,中國資本市場正處于轉軌時期,舊的行政審批體制居于主導地位,各種環節都過多地表現出中國國情,并帶有濃重的政府包辦色彩。退市準備如果不充分,會引發投資者的抵觸情緒。這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監管部門不僅要協調各方的關系,還要確保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和社會安定。
“因此,良好的退市機制需要一個平緩過渡。”劉紀鵬說,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是以一種平緩、漸進方式進行的,獲得了巨大成就。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完善也應采用這種方式。為此,他主張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使他們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采取的措施要嚴謹、完善、平緩。
劉紀鵬說,6家接到通知的PT公司,如果能夠提出合理化方案,還會有1年的寬限期。寬限期內,投資者要盡可能轉讓股權,拋出手中的股票。但是,在理想價位拋出股票是很難的。
劉紀鵬強調,退市并不是意味著一個企業的破產、死亡。平緩的過渡方式才是退市準備的題中之意。
劉紀鵬說,國外的資本市場都是分層次、多元化的,不僅有交易所,還有場外交易的報價系統、柜臺交易、OTCBB市場和粉紙交易。退市機制要求找到退市公司“特別轉讓”出路的問題,逼著我國資本市場進行結構調整,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格局。他認為,三板市場的推出,已經是走向前臺的風景。
劉紀鵬這樣定義三板市場:資本市場遞進上市的第一環節,也是遞退下市的最后一個環節。三板市場應該是我國多層次、多元化資本市場格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劉紀鵬認為,考慮到中國國情,三板市場的發展思路有兩個:其一,借助目前大型證券公司業務網點多,分布面廣的特點,從退市企業股票的特別轉讓入手,積極開展柜臺交易,為我國三板市場的形成探索經驗;其二,可考慮與上海、深圳、北京、西安已成立的產權交易中心相銜接,使上述地區的產權交易從使用價值的物權形態向價值形態的股權轉讓過渡,并使之逐步形成“區域性的、以場外柜臺交易”為主要方式的三板市場。
劉紀鵬呼吁,三板市場的推出,將從功能上彌補我國沒有場外交易市場這一空白,從主板、二板市場退市的企業可以安排到三板市場進行特別轉讓,這是事關中國資本市場建設的大問題。
但由于流通性、連續性差,人們對三板市場不應期望太高,比如,從納斯達克退市摘牌的企業雖然退到OTCBB,但多數企業從此進入“被世界遺忘的角落”,能重返納斯達克的很少。所以,劉紀鵬奉勸股民對退市企業不要追風。
劉紀鵬說,目前,種種跡象表明,三板市場的競爭已經在京、滬、深和西安等地及大型證券公司之間悄然展開。本報記者 劉暢
所屬專題:上市公司退市辦法出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