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張華僑
中國的上市公司雖然有1000多家,但至今未能形成有國際品牌、國際競爭力、國際管理體系的上市公司,中國的上市公司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命運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上市公司需要什么樣的管理者?上市公司的路在何方?對這些問題的探索將有助于上市公司的成長。為此,記者采訪了世界著名的華點通國際顧問咨詢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總裁蘇姍博士。
記者:你曾為美孚、殼牌、杜邦、福特、通用、可口可樂、寶潔、柯達等著名跨國公司策劃并制訂進入中國市場的戰略,同時為中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等提供過戰略咨詢。因此,我想就中國上市公司的命運同你對話,以此揭示中國上市公司存在的問題。
蘇姍:表面上看,一些上市公司是一個公眾公司,可是從它的治理結構來看,還是在以個人絕對權力的領導下運轉,這使得這些上市公司既不是一個真正意義的股份公司,又沒有從計劃經濟中走出來。
這種還沒有從計劃經濟中走出來的上市公司,在面對新的市場競爭環境時,它無法通過新的管理手段將人才、資本、技術有效地組織起來,變成企業最強勁的競爭力量。一旦中國加入世貿,跨國公司在中國展開迅猛擴張時,這些上市公司就面臨被吞并的危險,甚至由于來不及應對挑戰而走向破產。
中國上市公司的這種命運,實際上揭示出這樣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上市公司的命運如何與管理者的命運緊密地連在一起。
造成管理者的命運與上市公司的命運脫離的原因是:中國的上市公司還不是在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環境中發展,上市公司無法滿足管理者的利益要求。
一個企業占80%的成功,通常是由20%的精英分子做出來的,上市公司就是要把這20%的精英分子找出來,讓他們最大化地為企業創造價值,把20%的精英分子找出來,當然是管理者的職責。
可當管理者的利益需求得不到滿足時,管理者就沒有動力去發現這20%的精英,這些精英只能在上市公司里被白白浪費,隨即造成人才、技術、資金等大量流失。所以當上市公司沒有一種機制使管理者的利益得到實現時,上市公司的命運就猶如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一只小船,它隨時面臨觸礁的危險。管理者命運與上市公司命運脫離的現象在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它揭示出中國在向工業化進程中,個人利益沒有得到有效保障。而現在當務之急是要設計一種有效機制,使管理者的命運與上市公司的命運緊緊地連在一起。
記者:你說應該有一種機制使管理者的命運與上市公司的命運密切地連在一起,那么現在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他們的社會經驗、知識結構有著什么缺點?這些缺點對上市公司的命運有什么影響?
蘇姍:上市公司有的管理者沒有受過系統、嚴格的管理教育培訓。他們未能形成一種成熟的心態來面對失敗、成功。
在一個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的環境中,如果一個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不能用2分鐘的時間把他企業的競爭優勢、核心價值講出來,那么這個管理者是不足改變一個上市公司面臨的危機的。
即使是一些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想在企業內部,進行一場根本性組織結構改變。但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使管理者的力量不足以應付外部各種權力干擾,上市公司最終是在原地打轉。
這種情況帶來一個嚴重的問題是:上市公司沒有緊迫感,危機感。一些國有上市公司占據壟斷行業,憑借壟斷地位獲取壟斷利潤,他們幻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維持這種壟斷格局。
在這種壟斷中,上市公司的管理者當然沒有危機感,他們難以呼吸到市場競爭的空氣,隨即他們對外部的反應變得麻木、遲鈍,即使有再多的資源,他們也難以把上市公司變成一個有國際競爭力的公司。
在這里我講一個故事:非洲有一只羚羊,每天太陽一升起來,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飛快地向前奔跑。如果它跑得比最快的獅子還要慢一點,它就會被獅子吃掉。如果獅子比跑得到最慢的羚羊還要慢,那么獅子就會餓死。
這個故事是想說明,中國上市公司要想同國外的企業競爭,要想改變落后的命運,必須從現在開始,就加快速度追趕,否則就面臨著被別人吞并的危險。
記者:你剛才對中國上市公司的命運作了深刻的分析,那么你認為中國上市公司應如何改變自身的命運?他們的出路何在?
蘇姍:從跨國公司對中國市場的擴張戰略來看,他們采取的方式是:迅速占領中國市場,在技術、資金、管理等方面取得市場的控制權,通過贏家通吃,成為該行業的霸主,采取斧底抽薪,挖走中國企業的優秀人才,當人才流失以后,企業的整個市場資源也跟著流失。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上市公司必須迅速進行變革,其中包括:塑造品牌優勢,品牌在今天的競爭中是一種資本的概念,而不是市場概念。
重新定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旦決策就要義無反顧沖上去,要么占有一切,要么一無所有。
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要學會做減法和推陳出新,即管理者要勇敢地拋棄沒有市場前景的項目,只有拋棄舊的,企業才能創造新的未來。
拋開傳統的偏見,跳出原有的小圈子,即戰略不是高層的專利,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要有年輕的心態,吸收自由思考,不同區域的新人。
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應該引進美國的硅谷精神。員工感到只有創新才有希望,硅谷不僅是企業精神,而是它提供了創意,人才和資本市場。
開放企業的內部人才市場,人永遠追求下一個偉大的事情,企業的成功和個人價值的實現是同步的,如果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不能讓企業內部人才優化配置,那么企業很難去占據新市場。
提升國際競爭力應該是中國上市公司的一個重要目標,只有經過國際競爭和洗練的中國企業才有生命力。在3到5年內,中國上市公司將會出現空前激烈的兼并與重組,一些行業將有70%的上市公司被整合,這些經過整合生存下來的上市公司,將會變成某個行業的“老大”。
人物檔案
蘇姍博士:美籍華人,華點通國際顧問有限公司總裁。
畢業于美國加州大學獲得心理學博士和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
國際策劃學會亞太地區主席。
中國企業形象設計委員會副主席。
曾兩屆任美國西部地區營銷協會秘書長和美國演講家協會理事等職務。
曾任美國運通公司市場開發部總經理,世界最大的工程公司——福陸丹尼爾公司亞太開發署總監。美國通用物理公司亞太地區的總經理兼中國地區的首席代表,先后在美國時代明鏡公司的子公司/智越咨詢培訓國際公司和愛德曼公關有限公司任要職。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