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國英 成家軍/文
長期以來,銀行資金與股市的關系都是人們關注的話題。尤其是在我國,目前間接融資占相當大的比重,個人資產的絕大部分以儲蓄存款的形式集中在商業銀行,證券市場的漲跌起伏又帶有明顯的資金推動型特征,因而銀行資金的動向就更加受到有關各方的密切關注。
存在銀行系統的儲蓄資金一直被視為股市重要的潛在資金供給。最近十幾年來,我國居民儲蓄增長速度較快,到今年5月底,儲蓄余額已達到億元,一些業內人士視這種高額儲蓄為“籠中虎”。而仔細觀察儲蓄資金與證券市場的指數變動,就會發現它們之間確實存在明顯的相關關系。如1996年下半年儲蓄增值逐月減緩,至11月份跌入低谷,當月新增額不及前10個月平均數的一半。這正好和股市1996年下半年明顯走強,并在11月份進入高峰的周期相對應。增加1022億元,比去年同月多增800億元。
銀行儲蓄存款與股市的這種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的比重關系。盡管存款仍被許多商業銀行銀行認為是自己的“生命線”,但是逐漸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卻是各方都比較認同的發展思路,因為毫無疑問這有助于降低金融風險。因此可以相信,隨著管理層的支持和鼓勵(為此已出臺了許多政策),居民投資理財意識的增強,大量資金向股市分流已成必然,長期看儲蓄存款增量趨緩已不可逆轉。
然而,流入股市的銀行資金并非只有儲蓄資金,銀行信貸資金也是一個重要源泉。有情況表明,自去年以來,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和變化,有較多的銀行信貸資金(尤其是短期貸款)通過各種方式直接或間接地流入了股票市場,推動了股指的上揚。如在去年的信貸增長中,短期貸款增長遠遠快于中長期貸款的增加,與此同時證券公司同業存款也急劇增加。在短期貸款中,期限為6個月的貸款增加更多,這與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及“三類企業”持有股票的時間不能少于6個月的規定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巧合。今年3月末,股市沒有新股發行,相應證券公司同業存款回流到企業和個人賬戶1644億元。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某支行的調查,銀行信貸資金流入股市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1)戰略投資方式。一家上市公司用銀行貸款購買未上市公司的股份,成為該企業的戰略投資者,待該企業的股票上市后,在證券市場上進行炒作;(2)個人信貸方式。通過個人股票質押貸款、個人綜合消費貸款、不動產、動產的按揭貸款,使資金投資于股市;(3)三方協議方式。銀行、證券公司和企業分別簽訂相應的協議,使銀行信貸資金流入股市;(4)循環存貸方式。經過存貸款的循環周轉,產生乘數效應,使信貸資金流入股市;(5)企業股票質押貸款。企業申請股票質押貸款,投入股票市場;(6)銀證通透支。對于開立銀證通的客戶,銀行根據其信用程度給予其一定的透支額度;(7)流動資金貸款。企業以申請流動資金貸款的名義貸款,資金到賬后,將其轉出投入股市進行炒作;(8)子公司方式。即由集團公司下屬的一家子公司專門從事投資業務,每當有新股上市,集團公司連同其他子公司將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轉入該子公司賬戶,在一級市場申購新股;(9)開銀行承兌匯票方式。異地企業之間發生真實貿易往來,以銀行承兌匯票結算時,收款企業將銀行承兌匯票拿到銀行進行貼現,再將資金轉出投入股市;(10)其他應付款方式。異地大公司與本地企業發生業務往來,異地大公司不要求其支付現金或馬上進行轉賬結算,而是以本地企業的“其他應付款”形式對異地大公司形成負債,異地大公司與本地企業的子公司共同投資組建一個新公司,再將信貸資金注入新公司,進行證券市場投資運作。
按照我國當前的有關規定,在上述10種方式中,只有第一種方式和第二種方式中的一部分是合規的,剩下的均為不合規或不能界定是否合規。銀行信貸資金的這種動向使得管理層、尤其是銀行的主管部門感到不安。因為國內外的經驗表明,大量信貸資金涌入股市,長此下去勢必會造成股市的虛假繁榮和泡沫經濟,增加交易成本,對實體經濟的發展極為不利,并且使金融風險加大。與儲蓄資金是銀行的負債不同,信貸資金是銀行的資產運用,在目前我國股市投機成分太多的情況下,過多地違規投入股市會使銀行承受較大的信貸風險和股市系統風險。
正因如此,監管部門在一直都強調禁止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市,今年以來各國有商業銀行總行也出臺了這方面的規定。但是,從目前股票市場的一些跡象看,效果并非十分明顯。原因很簡單,因為流入股市的信貸資金的大部分在實際中是無法界定其是否違規的,又怎么可能有效地堵住它的源頭呢?
事實上,有大量銀行資金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流入股市是有其深層次原因的。一是實業投資不景氣,貸款大多沒有抵押,回收率低,商業銀行對此興趣不是很大(銀行寧愿把大量資金放在國債投資和超額儲備上),其他業務品種又不是很發達;二是我國當前利率處于歷史上的低水平,企業貸款炒作股票的成本較低;三是股票一級市場發行定價不合理,市場化程度不夠,存在低風險高收益的特點,對信貸資金形成很大誘惑;四是銀行和企業(包括上市公司)產權關系、經營機制上仍然存在權利責任不對稱的弊端;五是我國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管理,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基本上是分割的,很多銀行資金無法通過合規渠道流入股市。
鑒于此,要想防止信貸資金通過非正常渠道進入證券市場,單靠銀行系統單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況且商業銀行本來就對證券市場興趣十足,必須對以上幾個方面進行綜合治理、完善、改革或規范。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有關各方的協調配合,需要長期不懈的探索與市場化改革。
但是,需要強調的是,這樣做的目的不是讓所有銀行資金都不能進入股市,而是使銀行信貸資金盡可能少地違規流入股市,以防范不可預測的金融風險。事實上,銀行資金(包括儲蓄資金)的有序流入股市對經濟發展是有一定作用的。比如可以改變企業融資結構和宏觀融資格局,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促進國有企業轉制及其股票的上市發行;擴展貨幣政策工具的選擇空間,有助于加強對證券市場的間接調控等等。中國人民銀行的金融運行報告指出,長期以來,在企業融資渠道中,金融機構貸款占96%,股票及企業債券僅占4%。但最近這種格局發了較大變化,到今年3月末,金融機構貸款占比為84%,下降12個百分點,股票及企業債券占比提高12個百分點,達到16%,企業合理資金需求基本得到滿足。這種狀況恐怕與銀行資金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