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眾利益和地方利益之間,地方政府的各種機構,甚至司法部門都選擇了后者,這種情況全國很多地方都相當普遍
在一聲急似一聲的退市警報中,被狀告破產的ST猴王本周一(4月9日)開始突然一路上漲。由上周五的收盤價5.44元上漲到本周三的6.03元,并在本周四上午再度上沖到6.10元,累計最大漲幅達12.13%。
結合ST猴王董事會“正在積極推進重組”的說法和坊間“華融等債權人得到部分補償便會撤訴”的傳聞,ST猴王峰回路轉的股價以及遲遲不見受理的“破產申請”似乎都在向人們暗示:ST鄭百文的故事正在重新上演,神通廣大的“猴王”可能又會絕處逢生。
被出賣的ST猴王
事實證明,上市7年以來,ST猴王一直扮演著從證券市場中“拿錢”的簡單角色,而拿回來的錢都交給了在其上市半年多后才組建的猴王集團,據初步估算,與ST猴王“渾然一體”的猴王集團近年來從上市公司提款的“額度”在13億元以上,通過猴王集團之手,這些數以億計的巨額資金中的相當部分又以收購虧損企業、繳納額外稅收(謊報利潤部分)、處置大量冗員等名目流入了地方財政。
根據宜昌市有關負責人提供的審計局審計數據,ST猴王目前的資產總額不超過3億元,而且ST猴王董秘李本林及總經理戴敦樂此前曾向記者承認:公司目前的資產因全部被債權人查封凍結,一些資產無法過戶到股份公司,ST猴王實際上已沒有什么完整的資產。
沒有資產、只有債務的ST猴王要面對的是超過6億元的借款及借款擔保引起的訴訟。
3月22日,擁有ST猴王2.5億元債權及1.05億元借款擔保的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等三大債權人向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了要求ST猴王破產還債的申請,4月2日,華融、信達及工商銀行總行營業部等債權人又按湖北省高級法院的要求補充了更為詳盡的有關證據。
4月11日,在沒有得到湖北省高院答復的情況下,對目前市場上“華融等債權人會妥協撤訴”的傳聞,華融公司再次申明了自已的立場:決不會為廉價條件而輕易放棄訴訟。
事實上,債權人不肯妥協意味著一定要有人為ST猴王來接下這3億多元的大單!究竟誰會為危在旦夕的ST猴王買單?
宜昌變臉
單從ST猴王去年中期的財務報表來看,與那些資不抵債的PT公司和正在加緊重組的ST鄭百文相比,ST猴王的虧損只是小菜一碟。近來ST猴王之所以名聲大振,究其原因是宜昌方面在猴王集團破產案中的不規范運作和對ST猴王所持的態度。
為了籌資,ST猴王的大股東多年來在投資者面前一直保持一副笑臉。這從歷年來ST猴王的虛假利潤中體現得十分充分:1995后的5年中,猴王集團總共付給(只是掛賬,并未付現)股份公司1.9億元用以包裝利潤的資金占用費和超過房屋本身價值的數千萬元“房屋租賃費”,這一數字已經遠遠超過了ST猴王在這5年中1.5億元的凈利潤總額。但就在這張業績尚佳的笑臉背后,猴王集團卻一步步走上了破產之路。
由于猴王集團與ST猴王從來沒有實質意義的“三分開”,在猴王集團破產的情況下,“如何剝離出一個股份公司?資產和債務債權究竟怎么個分法?”就成了最為微妙的話題。
去年11月間,猴王集團與ST猴王“三分開”的操刀人——宜昌相關部門的態度大體上是“舍集團保股份公司”,但今年2月以來,市場人士看到的最終結果是:集團舍了,股份也舍了。保住了什么呢?宜昌方面在猴王集團破產前的資產剝離行為證明,最終保住的僅僅是地方利益。
有知情人士指出,猴王集團破產固然是資不抵債的必然結果,但其破產時的種種不合常理的做法卻主要起源于董事會內部矛盾,接替猴王集團出任大股東的宜昌市有關部門無法繼續控制ST猴王。當股份公司被吃干榨盡之后,地方利益與社會公眾利益發生沖突,宜昌方面的笑臉也就變成了黑臉:在猴王集團破產案中,宜昌方面不但不為ST猴王的未來著想,更公然逃廢ST猴王及其它金融債權人的債權,甚至還對媒體宣稱“在ST猴王重組問題上,地方政府不會出面”。
宜昌再次變臉
宜昌方面的黑臉不但引起了輿論的攻擊,也引起了債權人的憤怒,猴王集團破產案最終演變成了禍及股份公司的連環破產案。
從某種意義上講,宜昌方面舍棄ST猴王這個卒,保的是地方利益,它根本就沒想過股份公司摘牌會敗壞宜昌的聲譽和投資環境。
相形之下,更看重地方形象的湖北省政府則明顯表露了“第一家摘牌公司不能出現在湖北”的心態。
三月中旬以來,便一直有省里主要領導對猴王事件批示的各種傳言,其中大體意見是要宜昌有關領導負責,確保股份公司不被第一個摘牌。而從湖北省副省長高瑞科一個月內兩次專程赴宜昌協調猴王破產案及有關工作等跡象來看,湖北省政府對猴王連環破產案的重視程度非同尋常。
在省政府的壓力下,宜昌市政府在ST猴王問題上的態度被迫發生了180度轉變,正從黑臉重新變成了一張笑臉:作為宜昌方面的代言人,夷陵國資公司副總經理、ST猴王新任董事長汪東林上任后明確表示,公司正與三家債權人積極溝通,并已開始組織重組班子,積極推進重組工作。
雖然目前各方面對ST猴王重組進展三緘其口,但宜昌方面已經向那些在證券市場上四處找殼的重組之士發出了明確的賣殼信號。
誰在和ST猴王談重組?誰將會是ST猴王的拯救者?這已是目前市場最為關心也是最具懸念的問題。ST猴王有關人士稱,去年以來,來公司聯系重組事宜的公司接連不斷,但條件大多很苛刻,重組談判進展不大。近一時期,由于猴王集團破產在際,來談重組的人更多了,但條件也更加苛刻了。
明天,你買不買猴王?
ST猴王的重組,很大程度上要建立在猴王集團不被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宣布破產的基礎上。從3月22日華融公司等債權人提出ST猴王破產還債申請到現在已經有20天之久。
按照有關程序,湖北省高級法院應在4月10日做出是否受理此破產案的決定。然而,時至4月12日發稿時止,湖北省高院還沒有對外發布任何有關信息。
事實上,早在4月初即有宜昌當地高層人士指出,“湖北省高院肯定會考慮省政府的意見,所以直接受理ST猴破產案的可能性幾乎沒有。這次讓債權人補充材料,下次也許還會以更多的理由不受理或暫緩裁決。這不僅為ST猴王爭取了重組談判時間,而且只要能拖到PT公司們無法躲過的5月初,ST猴王即使破產也算是勝利了。”
ST猴王被掏空的全過程和宜昌方面在公司重組的最初態度證明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很多上市公司的生存環境遠沒有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美好。
企業是地方經濟的命脈,地方利益常常會因此而戰勝國家利益。由于上市公司有相當比例的外部法人股東及公眾股東,在公眾利益與地方利益之間,地方政府的各政府機構、中介機構甚至包括司法部門明顯偏袒后者,只對地方政府負責,為侵害公眾利益的行為大開方便之門。事實證明,這種情況不但在宜昌存在,在湖北省乃至全國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
上市公司處在這樣一種環境下,不要說一個猴王,就是十個百個比猴王更“神通廣大”的公司也同樣難逃破產的厄運。而這將帶出的另一個問題是:即使ST猴王象ST鄭百文一樣在最后一刻逃出生天,重組ST猴王的“解放者”又將如何面對環境風險?
ST猴王一旦破產,長期被蒙蔽的中小投資者將損失慘重,而如果僥幸脫逃、改頭換面后的ST猴王還要在同一個環境下生存,誰敢說悲劇不會重演? (本報記者盧曉利/文)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