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核心資產無力撐起大半邊天 股市尋找無字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30日 18:06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 |||||||||
市場的尷尬處境能否倒逼制度、政策層面出現根本的積極變化,從而為股市提供長期反轉的支撐,是決定股市未來趨勢的最關鍵因素 本刊實習記者 吳德栓 記者 耿馨雅/文
當 中國派出的代表隊在雅典頻頻獲得奧運金牌的同時,中國股市卻正在毫無抵抗的下跌,看不到突破的沖動,也不見推動突破的跡象。8月23日,股市當日最低跌至1317點,距去年10月13日的1307點最低點僅一步之遙,更驚人的是,已經有812只股票價格低于去年低點時的價格。 一周內證監(jiān)會和證券業(yè)協會接連召集三次會議,也沒讓市場有絲毫起色。 僵局前所未有 當前的股市無疑十分尷尬。 遠期不比,不到一年前,中國股市跌到了2001年來的最低點,然而,當時的股市局勢遠遠比現在有更多希望。其時宏觀經濟增長勢頭強勁,雖有80%的股票處于下跌之勢,但基金的核心資產卻書寫著“業(yè)績不倒,股價不倒”的神話;香港紅籌股的凌厲漲勢更是激勵了A股市場的大國企股;正要召開的十六大更是讓投資者對政策利好寄予厚望。 如今,雖然宏觀面、政策面不乏偏多的因素,如宏觀調控取得明顯成效,保險資金直接入市逐漸明朗,新股發(fā)行制度醞釀改革,《公司法》、《證券法》修改在即,股市印花稅改革等等,但卻都難以強烈支撐起市場信心。監(jiān)管部門提出推進資本市場發(fā)展的四項工作,即支持優(yōu)質企業(yè)發(fā)行上市、大力發(fā)展機構投資者、做好清欠工作、加強政策協調,由于市場認為不夠力度,缺乏落實層面的更多內容,也沒有引起充分響應。 政策真空同時伴隨的,是來自市場方面的利好因素缺失,去年的“二八”現象已經演變成“一九現象”,基金的核心資產在宏觀調控的指揮棒下,再也無力承擔起支撐大半邊天的重擔,所有的市場參與者此刻都迷失了方向。 市場似乎在等待轉機。但缺乏方向感的等待,換來的是股指拾級而下。 目前不少個股跌破每股凈資產,新股上市首日跌破發(fā)行價已不是極個別現象,10倍左右市盈率個股開始大量出現。據近日有關統計,滬深兩市平均市盈率已經下降到27倍左右。目前香港恒生指數市盈率約16倍,美國標普500指數市盈率約18倍,單純從市盈率考察,國內股價水平相比一兩年前已經向國際接軌前進了一大步。雖然有學者認為簡單的市盈率對比沒有意義,但國內外股市的比價效應明顯減弱,卻很說明問題。 大量指標跌破經驗數據, 市場人士紛紛揣摩大盤是否見底。但是,基于超跌及消息面配合引發(fā)的或大或小的反彈行情,或者由于某種默契,在資金推動下使股指短期擺脫尷尬景況,已經不是市場最強烈的期望。 對未來預期的紊亂以及信心的喪失,使投資者要么等待要么離場。有資深市場人士認為,市場的尷尬處境,能否倒逼制度、政策層面出現針對根本的積極變化,為股市提供長期反轉的支撐,是當前決定股市未來趨勢的最關鍵因素。 暴跌引發(fā)空前爭議 與去年暴跌后市場主流機構與資金看多觀點高度一致的局面相反,目前券商、基金等機構的觀點卻存在很大分歧。 “剔除新股發(fā)行因素,目前大盤指數的點位和市盈率已經是歷史低點,眾多股票分別跌破發(fā)行價和凈資產,股市的泡沫已經擠得非常充分,而從基本面看,相當一部分股票的業(yè)績還有所上漲,而且基金目前的倉位已經相對穩(wěn)定,下跌的動力不足。”某基金經理的話很能代表多方的觀點。 但另有市場人士分析,看股市能否轉暖還需要看本輪股市下跌的原因,其一是超出預期的宏觀調控力度,二是對股權分置問題的解決缺乏穩(wěn)定預期。從目前的情況看,宏觀調控已經使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而目前宏觀調控的效果尚未完全顯現,決策層是否有進一步的宏觀調控措施有待觀察。同時,股市內外環(huán)境發(fā)生顯著變化。其一是股價接軌的預期,QFII、QDII打通資本雙向流動的口子,投資人開始用國際視野比較投資價值,市場估值向下的壓力進一步增大。其二,隨著基金占市值的相對份額和影響力的提高,基金的投資理念、操作模式逐漸成為市場主流。因此,宏觀經濟形勢與股市之間,由于基金的緣故,相關性得到強化。再有就是股權分置問題至今懸而未決,且不確定性強,市場難以對此有所預期。 至于股市何時出現轉機,南方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周龍華認為,轉折點至今還難以看到,因為中國A股市場至少有80%的股票不具備投資價值,跌破凈資產并不說明股票就有了投資價值,評判某只股票是否具有投資價值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成長性好,要在業(yè)績真實的基礎上穩(wěn)定增長;二是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三是要有優(yōu)秀的管理層;四是要有核心競爭力,只有滿足這樣條件的公司才真正具有投資價值。 能否倒逼政策利好 專業(yè)人士分析,對政策層面失去信心,是因為政府能打的牌已經很有限。
股權分置問題一直是懸在中國股市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此題不破,投資者信心難以建立。 四大國有商業(yè)銀行改制在我國金融體制改革中,地位舉足輕重,事關金融業(yè)對外開放后,最重要的一塊金融資源的安全和國際競爭力。與之相比,證券市場問題的解決已經退之次位。關于金融資源配置矛盾的問題,有一個例子可以從正面來印證。研究人士認為,在目前的行情下,決策層仍然在推動大型央企的整體上市,并不是決策層不理會股指。除了為大型國有企業(yè)融資外,決策層考慮的是:一、通過績效較好的大型央企整體上市,為市場供應更多有投資價值的籌碼;二、市場的下跌恰恰成了機構博弈的契機,基金由于資金成本優(yōu)勢,在市場的份額會越來越大。 “部門利益的協調也是求解股市困境的一個難點。”該人士認為,解決股權分置、全流通等問題的一個前提是類別股東表決機制,但這個機制遲遲沒有進入實際操作。因為,類別股東表決機制傾向于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這與其他方面利益的矛盾就需要一個部門利益協調的問題。監(jiān)管部門提出加強政策協調,難度也在部門利益的協調上。 正是有以上這些因素,股市暴跌能否倒逼制度改革,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單單證券監(jiān)管部門認識到股指深度重創(chuàng)的厲害關系還不夠。研究人士認為,也許只有股市重創(chuàng)之后,通過各種渠道傳導到經濟的其他層面,觸及到金融、銀行、財政、稅收、國有資產經營等等領域的運行、改革和發(fā)展,才能更直接地促成各方面、各部門利益的統一和協調。 這種低效率的局面不是各方期望的,但是現實的選擇。
中國人民大學信托與基金研究所理事長王連洲表示,證券市場的結構性矛盾、制度性缺陷,該到國家決策層下決心解決的時候了。股票發(fā)行制度也急需改革,不能“圈錢”了。他說,無論如何要讓市場休養(yǎng)生息,擴容節(jié)奏應該放慢下來;在全流通等問題上,政策應當向流通股股東利益傾斜。 然而問題是,歷史上一次次以暴跌尋求政策面妥協之后,僅僅是股指獲得了暫時支撐,股市的內外環(huán)境事實上并沒有根本性改觀,那些制度性缺陷和體制變革引出的利益分配矛盾,至今仍在困擾著資本市場。 在現有金融市場體系和法律框架里面,證券市場監(jiān)管層掌握的政策籌碼,在一次次擠牙膏式地派發(fā)之后,變得越來越少。市場擔心的是,在有形之手也意識到為暴跌的股市注射“強心針”的做法未必有效之時,以市值蒸發(fā)、投資者信心喪失、證券市場邊緣化為代價的股市暴跌,還有沒有可能再一次倒逼體制改善,甚至根本性變革。 【版權聲明】本文為(媒體名稱)授權刊登之作品,其他網站不得轉載本文全部或部分內容,除非經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授權許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