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鼎財經 薛樹東
近日中國股市的持續暴跌,受到了全國人民的關注,中國股市到底怎么了?三年大牛市會否終結?股市運行是否已與宏觀經濟發展趨勢形成背離?這一系列問題的確讓投資者感到困感。據周一有關媒體報道,一些經濟學家認為股市下跌不會影響經濟發展,如此言論顯然是站不住腳的,股市是實體經濟的虛擬表現,具有超前反映的功能,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經濟晴雨表”。其中的核心內容是投資者的信心,虛擬經濟是建立在投資信心的基礎上的。換句話說,如果投資者缺乏信心,談股色變,甚至紛紛遠離股市,那么股市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融資、轉制等市場基本功能更無從談起。此外,宏觀經濟中的投資、消費、進出口等要素均與股市緊密相關,打個比方,如果股市長期走熊,外商來華投資會有信心嗎?居民消費能強勁嗎?因此,任何忽視股市在國民經濟當中地位的言論都是不恰當的。
當前股市持續暴跌的原因,筆者認為是多方面的,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過分夸大某一影響因素都是不恰當的。目前股市泡沫論在業界占據了上風,將此次暴跌原因直接歸咎于股市三年牛市所形成的泡沫,并稱之為周期性震蕩。那么到底如何認識所謂“泡沫”以及其產生的內在原因呢,在此有必要做進一步的探討。
經過此次調整后,目前深滬兩市的平均市盈率是50倍左右,有人驚呼:這樣的市盈率太高了!國外股市市盈率要低的多,中國即將加入WTO,經濟將與國際接軌,市盈率也必然要接軌,不然泡沫怎么消化?對此筆者有著不同的看法,原因就在于中國股市與國外股市根本就缺乏可比性,市盈率自然也就無法簡單比較。首先,中國是新興市場,國民經濟處在成長期,相對于成熟市場而言,市盈率偏高是固有的特點。其次,交易制度對市盈率水平產生影響,國外市場是雙向交易機制,既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市盈率必然趨于合理性。而我國是單向做多機制,做空是賺不到錢的,市盈率偏高當屬自然。再者,上市公司股本設計方面有較大不同,國外大多為流通股,而我國60%是非流通股,非流通股不能按市價計算市值,如果你按凈資產做為參照來計算市值,所得出的市盈率恐怕并不高。第四,上市公司的成長性受制于不合理的股本結構,非流通股對上公司的“貢獻”只是當初發起設立時的1元線/股,而這部分卻占到公司股本的60%,分享著公司成長的喜悅。真正支持公司成長的是溢價發行部分,這部分卻僅僅占到公司股本的40%,形象地看,這就是小馬拉大車,公司成長性顯然難以保證,市盈率也還難免偏高了。第五,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的矛盾促使市盈率偏高。目前我國一級市場基本還是一個無風險市場,該市場云集了巨額的申購資金,核準制實施后,這種狀況并未得到徹底改變。上市公司充分利用了發行市場無風險的特點大做文章,30倍以上的發行市盈率比較普遍,正所謂水漲船高,一級市場市盈率高企,二級市場自然也就無法獨善其身。
從上述內容不難看出,中國股市的市盈率水平與其最初的結構設計、相關的制度建設是相符的,忽視了“中國特色”,簡單地與國外類比是沒有說服力的。其實任何股市都會形成局部或整體的泡沫成份,但相應對策通常都是采用促使上市公司提高業績、市場內部結構性調整、調控利率等“良性”手段來加以消化,對市場所有參與者來說,切不可過分夸大中國股市的泡沫,中國股市對經濟發展、國企改革所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所有參與者都要愛護這個得來不易的成果。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