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琪
見習記者 楊潔
近期,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自1月7日以來連續下滑,截至1月21日已經十一連跌。
與之相對的則是海運運價的高企以及艙位的緊張。據上海航運交易所公布的最新一期數據顯示,1月21日,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3555.24點,創下歷史新高。
“馬上要發農歷新年前最后一批貨,原本想著2月9日的美森(美森輪船有限公司)能降價,現實卻連艙位都沒有了。”這是一位亞馬遜賣家在社交平臺發布的狀態,也道出了不少賣家的心聲。
CCFI再創歷史新高
《證券日報》記者查詢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以來,1月7日至1月21日BDI連續11個交易日下降。1月7日BDI為2289點,1月21日BDI為1415點,僅半個月的時間跌幅達38.37%,為2021年2月16日以來最低水平。其中,1月11日、1月12日、1月13日、1月14日,每天下降都超過100點。
“從船型看,好望角型運費(BCI)的下跌是導致BDI指數下跌的直接原因。”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不過,在BDI走低的同時,遠洋航線運價卻維持高位。據上海航運交易所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14日代表結算價格的CCFI為3489.94點,逼近3500點大關,相比上期大漲57.15點,漲幅1.66%,一度成為該指數開創以來的最高點。而在1月21日的最新一期數據顯示,CCFI一舉突破3500點達3555.24點,再次改寫歷史新高。
代表即期價格的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同樣也處于歷史高位水平。去年12月31日,SCFI報5046.66點,首次突破5000點大關。據上海航運交易所公布的2022年1月21日數據顯示,SCFI為5053.12點。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遠洋航線運價保持在高位,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復的影響,造成了港口擁堵,促使歐洲和北美航線供給受阻。特別是人力不足情況比較突出。
集運價格保持高位
對于BDI下行和CCFI、SCFI上行走勢呈現的分化,明明表示,CCFI和SCFI是用于衡量集運價格,而BDI指數則衡量干散貨運,因此二者走勢并不相同。同時,他進一步表示,如果看中國進口干散貨運價指數(CDFI),可以發現其與BDI走勢相似,近期都經歷了大幅下跌。集運價格保持高位意味著海外需求不弱,其中又以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的需求更為旺盛,這也與我國近幾個月以來高景氣的出口表現相互印證。
上海航運交易所1月22日發布的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周報也指出,北美航線方面,疫情已經使得美國的醫療系統不堪重負,美國市場對包括防疫物資在內的各類貨物運輸需求持續保持高位。疫情惡化以及集疏運體系效能低下,導致美國港口擁堵和集裝箱滯壓、運輸周轉不暢的矛盾突出。歐洲航線方面,奧密克戎毒株引發的新一輪疫情在歐洲大規模暴發。市場對各類物資運輸需求繼續保持高位,航線運力保持穩定,港口擁堵持續。1月15日至1月21日,上海港船舶平均艙位利用率基本處于滿載水平。
對于運價的高企、艙位的緊張等連鎖反應,物流和貨代更有切身體會。一家國際物流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現在(農歷)年底了,大家都想把貨出完就放假,最近出貨較多。然而,當前運力緊張,港口擁堵等現象依然存在。”
“現在1月26日的艙位已經沒有了,只有2月2日的。”一位貨代同樣表示近期運力緊張,對于原因,他表示,“(農歷)年底都在趕著出貨,船也少,價格水漲船高。”
上半年出口將保持高景氣
“干散貨運價的回落對于進口企業而言存在一定利好,因為其進口成本壓力有望緩解。而集運價格仍居高位表明當前外需保持韌性,對于出口企業來說仍面臨高運價帶來的貿易風險。”明明表示。
同時,在明明看來,需要注意的是,疫情以來,無論是集運還是干散貨運的運價波動性都顯著增加,因此需要外貿企業樹立“風險中性”意識,通過簽訂長期合同、合理運用衍生品工具應對價格風險。
去年以來,一直高企的海運價格使不少外貿公司利潤受到影響,今年部分公司已有應對之策。一家從事制造業出口公司表示,運費通常根據合同中的貿易條款來定,分買方承擔或賣方承擔兩種。若公司承擔則會根據當前的運價,將運費算入貨物金額中。同時,公司今年也與一些船運公司簽訂了協議鎖定部分艙位,以應對運價大幅波動。
“對外貿企業來說,短期內可能會面臨高運價和運力供應問題,以及較高的物流成本;對物流運輸企業來說,需求減弱可能導致運力供應過剩,但港口物流受阻可能影響到運力成本保持高位。”劉向東表示,后期我國外貿出口仍會保持在較高位置,特別是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因此,外貿企業要調整適應這種狀況,及早做準備,開展數字化轉型,增加儲備,提升履行訂單的能力,同時積極與物流運輸企業合作降低物流運輸成本,保證供應鏈的穩定安全。
明明表示,今年RCEP的生效為相關行業帶來了機遇與挑戰,貿易增量給出口企業帶來利潤增長,而從關稅成本減少角度來看,我國進口企業成本端壓力也有望釋放。當前全球供應鏈仍在修復過程中,而國內穩外貿的跨周期調節措施也在逐步推出并積極落地,預計今年上半年我國出口仍能保持高景氣,進入下半年,隨著海外經濟體逐步收緊貨幣政策,外需或逐步放緩,加之東南亞產能的修復,我國出口增速也因此面臨一定的回落風險。
責任編輯:何松琳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