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全流通試點: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08日 16:28 新浪財經 | ||||||||
遠坡 4月12日,證監會某負責人表示,目前解決股權分置已經具備啟動試點的條件。次日證券市場,盤口明顯有主力資金護盤動作。無奈好景不長,其后持續的下跌趨勢,跟風者悉數被套牢,投資者普遍資金損失15—20%,全流通試點終不為市場所認同,共識演變成相互齟齬、責任的推諉。
寶鋼增發是壓垮證券市場的最后一根稻草? 擴容—下跌—再擴容—再下跌的怪圈,市場何時才能走出? 盡管市場反饋的信息:可承受程度為負面,證監會4月29日斷然發布了《關于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宣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令市場人士大跌眼鏡。2005年,管理層慣用的是利好搭配利空,簡捷說,虛利好、實利空捆綁出臺。(通知)作為利空的對沖措施,時機的選擇可謂用心良苦,市場還會不領情地作出誤判?全流通試點及各種方案真的有實際意義嗎? 半年前的預言:“2005年我國證券市場最大的風險在于政策的風險,證券市場已到達了危機再次爆發的臨界點,任何政策的失誤都會引發股市新一輪的巨大的波動。”或將不幸而言中。“看不見的手”與“看得見的手”即將短兵相接,貌似對弈而實為殊途同歸,處于弱勢地位的市場仍會順從政策的意圖而運行,其結果難道是市場各方利益的共輸? “看不見的手”無需再多著筆墨,四年的慘烈下跌及政策高壓下日趨惡化的生態環境使其氣息奄奄、日薄西山,一個95%以上的投資者都虧損、且虧損額高達70%的市場無任何亮點可言。 管理層似乎運籌帷幄、成竹在胸,按部就班地推行著既定的方針。積極穩妥解決 股權分置問題——我國證券市場繞不過去的坎,隨著相關措施的塵埃落定,漸入佳境。堅持以發展觀點解決問題的決心不動搖,而處理好加快發展與防范市場風險的關系,堅持循序漸進的思路已逐漸淡出。 超越市場理解力的“時機”究竟是什么,嘗試著作一個換位思考。 1、“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假定國務院下決心十年內,為使問題得到徹底解決,而撥備了大量的資金。粗略計算(經過核銷及拒絕低價位流通) 全流通需10000億人民幣足矣;而鎖定40%的發起人股后,剩余部分流通僅需3000億,兩個月稅收額,分攤到十年,每年300億新增額度。 2、據有關權威部門預測,至2030年,中國經濟還應繼續保持GDP年平均6%以上中、高速發展期,為證券市場持續向好的發展提供了根本的保障。 3、人民幣漸進升值 綜觀亞洲各外向型經濟發展國家,在特定階段隨著幣值的升水,以本幣計價的金融資產都有相應的增值,從而帶動資本市場爆炸性上漲的牛市行情。 4、新一屆政府的投融資政策已初見雛形,各項關系進一步理順,擴張性金融政策逐步向穩健、效益型轉變,引導資金從硬環境投資向軟性投資回流的趨勢彰顯。 5、盡管中國股市“晴雨表”功能的缺位,但一個蓬勃向上的經濟沒有足夠理由崩盤。作為一種交易制度的終結者,使國有資產還未進入市場就已流失殆盡,與科學的發展觀并不相符。價值是跌出來的,問題在于拐點的把握,切勿失去理性而被扭曲的投資狂熱障住雙眼。 6、盡管有“股權分置”實為“全流通”的馬甲之說,更有“ 《證券法》是建立在股權全流通概念基礎上的法律。”之談,但事關7000萬社會投資者的利益,干系國家金融政策的大政方針,作為民選的立法機構應尊重而非剝奪民眾之建言權,“解決股權分置分兩步走,保留40%的發起人股且在15—30年內不考慮‘全流通’,30年后自行流通” 漸進性方案未必胎死腹中。 7、國際環境峰回路轉,臺灣問題和平解決的曙光為我國經濟建設外部環境的破題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契機。 8、中國的股市跌了四年,人心思漲,也沒有道理不漲。盡管歷史不會簡單的重復,但紅5月的行情幾率偏大,今年會例外嗎?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管理層既然有決心在證券市場命懸一線時高調出鏡,也應堅信其有能力、有責任籌措挽股市于危局的資金。狹路相逢勇者勝,但看不見的手已然兩手空空,中小投資者“雪擁藍關馬不前”,坐觀其變或坐以待斃? 依然堅持:國家的資金投入、及多寡是解決股權分置成敗的關鍵,而不在于任何方案。資本市場內,資金仍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畢竟市場已非同日而語。機會是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但還應同時兼備判斷準確、少犯錯誤的基本素質。 看不見的手? 看得見的手? 中小投資者只能拭目以待。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82628888 轉517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