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馬婧妤 ○編輯 毛明江
與中國資本市場發展二十余載歷程相比,郭樹清執掌證監會的17個月并不算長。但放諸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洪流中回望,郭樹清這17個月果斷、高效的施政之路不容忽視:清風過處,已是波瀾起、萬象新。
面對漸入“深水區”的資本市場改革,郭樹清從上任后提出“三個如何”之問開始,沿“市場化、法治化、公開化、國際化”的改革思路走到今天。17個月中,中國證監會共發布公告類文件80個、證監會令16個,作出行政處罰決定57項、市場禁入決定10項。
正式卸任之前,郭樹清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再度表示,過去一年證券期貨市場改革發展、監管取得了一些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連續的,所謂“新政”之說并不確切。
然而不可否認,郭樹清在任期間所推出的一系列改革舉措,已在既往改革成果的基礎上,將我國資本市場引向了一個層次體系更豐富、對內對外更開放、機構投資者更壯大、行政管制進一步放松的新格局。這一個格局,也成為下一階段市場改革發展的新基礎、新起點。
條分縷析:
邏輯清晰的改革之路
2011年10月底,證監會換帥,郭樹清履新。12月初首次在公開場合發表演講,郭樹清這樣詮釋了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看法:“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與整個經濟體制的轉軌密切相連,實際上是后者不可分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他還提出,必須積極拓展資本市場的覆蓋面和包容力,通過資本市場的科學發展來促進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
隨后,郭樹清向證監會全系統提出了“三個如何”之問,即如何以資本市場的科學發展來促進國民經濟的科學發展?如何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服務于中小企業、“三農”和創新創業活動?如何在證券期貨監管工作中體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隨之而來的政策部署和改革舉措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條分縷析的解構,且無不在拓展資本市場的覆蓋面與包容力方面下工夫、做文章。
對于資本市場的科學發展,郭樹清不避諱問題,指出我國資本市場面臨著一系列結構性失衡,而加快重點領域改革、解決這些結構性失衡,便是實現資本市場科學發展的題中之意;對于通過資本市場體系服務中小企業及創新創業,他給出了拓展市場服務范圍、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改革之方;對于維護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則在探索建立投資者保護長效機制的同時,持續提高市場投資回報,加快財富管理行業發展。
回想郭樹清到任初期,部分市場人士對其改革措施之多、涉及面之廣時有微詞,如今看來,其改革邏輯清晰,有著明確的脈絡,改革成效也十分明顯。
2012年年中,證監會推進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新一輪發行體制改革,隨后炒小炒新炒差現象顯著降溫;創業板、主板、中小板退市制度發布,多元化退市標準體系建立,市場多年來的“只進不出”成為歷史;再融資審核機制優化、并購重組市場化改革等工作推進,使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進一步提升;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邁出重要步伐,非上市公眾公司納入監管范疇,企業獲取資本市場服務的渠道大為擴展;在推動上市公司建立持續、清晰、透明的現金分紅政策和決策機制的同時,也著手籌建專門機構,探索代為履行股東權利以增強投資者的話語權;對外開放穩步推進,境外長期資金快速、順暢地進入我國資本市場……
一年多來證監會出臺政策的力度、速度令市場印象深刻。2011年11月以來,共發布公告類文件80個、證監會令16個,內容雖涉及資本市場改革方方面面,但其內在邏輯卻從未超出郭樹清到任之初所提出的“三問”范疇。
尊重市場:
不超越“市情”也不裹足不前
郭樹清以學者型官員為人稱道,同時也不免被一些評論者貼上“理想主義者”的標簽,但正是這樣一個“理想主義”者,從未忘記尊重國情、市情的實際,要求無論推出任何改革措施,都要把握好改革的力度、速度和節奏。
在2013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郭樹清說,“我們既要尊重市場、敬畏市場,又要呵護市場、引導市場,必要的時候還要限制消極因素沖擊市場、破壞市場”。
市場經過長期發展所積累的“市情”、市場漸入改革深水區的客觀現實,使資本市場改革已不能僅靠一己之力單兵突進得以完成,而須以各方協作與配合的方式展開。
2012年,資本市場通過3次降低交易費用,減輕了投資者的交易成本;QFII總規模及單家額度上限調整、RQFII制度成功試點;央行、證監會與發改委建立的以推進債市制度規范“五個統一”的協調機制取得重要成果;在廣東等省份養老金投資資本市場試點的基礎上,目前監管部門正在配合有關部門研究養老金、住房公積金等長期資金進入資本市場投資運營有關問題……這些工作的開展,無不需要更密切的監管協調、協作。
市場人士評價,當前資本市場發展,已愈發需要頂層設計,需要部際監管協作,而郭樹清執掌證監會期間對此做出了相當的努力,這些工作雖無法立即見效,但其改革實踐值得肯定。
我國資本市場的另一基礎市情就是存在著大量散戶投資者。2011年底,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成立,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權益的長效機制逐步建立起來。2012年年中,郭樹清帶隊赴多地調研,重要議題之一便是與當地投資者座談,面對面交流、聽取普通投資者對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意見和建議。交流中,郭樹清語出懇切,“理性投資、價值投資”的建議常掛嘴邊。
深入開展調研、提升投資者教育服務水平作為其工作的一面;提升市場投資回報,促進各主體歸位盡責、鐵腕治市嚴打違規、推進誠信體系建設、扎實做好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就成為其工作的另一面。“要不斷提高市場效率,始終把保護投資者利益放在首位,強化市場投資功能,建設成熟理性的市場文化。”郭樹清說。
兩頭開放:
機構時代輪廓漸顯
與“對外開放”相比,“對內開放”對我國資本市場來說是個更新的概念。在完善我國市場發展基礎的長路中,買方與賣方機構全面發育不可或缺。郭樹清到任之初,即發表了題為《努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國際一流投資銀行》的演講,此后,其在壯大機構投資者隊伍方面的工作力度有目共睹。
2012年5月的證券公司創新發展研討會過后,根據11項創新舉措細化出了36項具體措施,隨后半年多時間內,這些措施陸續落地,目前已經基本實施完畢。在此過程中,他也提醒券商,創新應該緊緊圍繞實體經濟的需要,要不取不義之財、不欺騙客戶,同時做好風險揭示,保證風險敞口在可控制范圍內。
基金、期貨機構創新發展同樣在過去一年進入快車道。公募基金投資范圍大幅拓寬、股權激勵方面的管制大幅放松,產品創新審核通道更加順暢;同時合規機構獲準開展公募基金業務,隨著基金法的修訂,私募基金業務也獲得合法身份,正式納入監管。與此同時,基金公司、券商資管等機構資金入市也獲得不同程度松綁,保險資產管理計劃、信托產品已得到公平參與證券市場的機會。
境外長線資金入市在近一年多來快速推進。2012年監管部門新批準72家QFII資格,QFII總數達到207家,新批準投資額度158.03億美元。今年RQFII新規實施,投資范圍、投資比重雙雙擴大。
行業壁壘消除背后的深意是將更市場化的競爭秩序交予市場,通過促進良性競爭改變機構面臨的同質化競爭,以及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居民投資理財需求等問題,讓資本市場承擔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更重大的使命與責任。
“無論是行業開放,還是產品創新,監管思路都出現了很大的跨越,有許多原來屬于禁區的領域也開始松動放開,現在基本上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不讓你做的’。證券行業乃至金融格局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這種變化程度大大超出我們的預期。”一位大型證券公司的高管這樣說。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