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凱 王浩 陳驍
本報獲悉,新成品油定價機制方案已經走完審批流程,該方案將作為政策儲備,等待合適時機推出。
“合適時機就是坐等國際油價下跌到一定幅度后,國內成品油價格不隨之下調,直接與國際油價接軌。”熟悉新方案的人士稱,“若兩會之后國際油價沒有跌到位,新機制的推出就還需等待。”
目前國內成品油的價格仍然沒有與國際油價接軌,經過換算后每桶還相差數美元。若現在推出新機制,國內汽柴油價格也將相應上漲一定幅度。
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能源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震對《經濟觀察報》稱,新機制上半年推出的可能性較大,要等國際油價持續下行,給市場一個適應的過程。
新機制
目前,我國實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執行于2009年。按照現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
盡管該機制使得國內成品油價格基本上與國際接軌,但依舊存在種種弊端。普遍的觀點是,“4%+22天”的定價模式雖提高了成品油定價的透明度,同時存在滯后性,投機行為也更加突出。
事實上,國家發改委也意識到了現行機制的弊端。
發改委主任張平在兩會期間稱,現行定價機制有兩個明顯缺點,一個是周期太長,22個工作日再加上節假日,意味著一個月的時間,不能及時反映國際油價變動的情況;二是4%的漲跌幅限制缺陷無法將國際油價的變動及時反映到國內成品油的價格上來。
從2010年開始,發改委開始定期召集業內專家商討如何制定新的定價機制。2010年5月,在《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中特別強調,“今年(2010年)將繼續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
但后來由于國際油價持續上漲,受制于通脹壓力及國內輿論壓力,發改委將新定價機制的實行時間一次次推遲。
在此期間,新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具體方案也一直在討論之中。參與方案討論的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在新方案最終確定之前,發改委還曾考慮過將調價信息發布的權力下放。
“改由第三方來公布調價信息,而不再是發改委。”參與方案討論的人士稱,“發改委覺得每次調整油價,尤其是上調都背著罵聲,壓力很大。”
但新方案中的這項內容最終被否。
2012年上半年,發改委再次召集了三大石油公司的代表,最終確定了新方案,并呈報給了國務院,等待獲批。
最終方案的主要內容便是外界所熟知的“將22個工作日該改10個工作日”以及“取消4%的漲跌幅限制”。
除此之外,在新方案中還考慮到了春節、國慶等節假日。在碰上節假日時,油價的調整時間將順延在節假日之后。“這主要是考慮到相關員工,比如加油站的職工等,他們也要休假。”熟悉方案的人士說。
等時機
兩會期間,發改委主任張平透露,正在研究油價形成機制的改革方案,針對現行機制的缺陷,計劃把周期調得更短一些,并取消4%的漲跌幅限制,不管國際油價漲跌幅有沒有達到4%,該漲就漲,該降就降。
張平的講話被外界解讀為新成品油定價機制推出的時機已經成熟,極有可能在兩會之后推出。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認為,新機制應該會在兩會之后公布。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微博]也稱,兩會之后推出的可能性很大,因為現在的機會比較好,國際油價比較平穩。
目前,國際原油價格運行比較平穩。3月13日,WTI原油價格為92.5美元/桶,跌幅0.02%;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108.5美元/桶,跌幅1.03%。
而根據金銀島監測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11日,三地(辛塔、迪拜、布倫特DTD)原油均價每桶107.432美元,近22日均價每桶112.3美元,較2月22日基準價下跌1.54%。
但熟悉方案的人士告訴本報,盡管近期國際油價比較平穩,但這還不夠,必須跌到一定幅度才是合適時機。
“新機制制定的目的就是與國際油價接軌,但目前國內的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油價并不接軌,還存在一定差距。”該人士說,“主管部門的想法是,只要國際油價跌到位,新機制立馬推出。”
王震也認為,兩會之后馬上推出新機制的可能性不大,但有可能會在今年上半年推出。目前國際油價有下行的趨勢,屆時時機也更好。
據參與方案討論的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國內成品油價格經過換算之后與國際原油價格之間還存在每桶數美元的價差。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在前期的屢次調價過程中,該漲的時候沒漲夠,該跌的時候跌夠了,導致‘欠債’越來越多。”熟悉方案的人士說。
在經過換算后,若此時推出新定價機制讓國內成品油價格強行與國際原油價格接軌,那么國內汽柴油的價格每噸可能將上漲一兩百元,最高每升可上漲0.2元左右。
更為關鍵的是,新機制推出后,國內成品油價格將按照新機制運行,若此時10天內國際油價上漲,則意味著國內成品油價格將迎來新機制推出后的連續兩次漲價。“張平主任講話,更多的可能是給外界一個預熱,讓大家做好準備,新機制隨時可能會推出。這樣無論什么時候正式推出,都不至于太突然。”參與方案討論的人士說。
原發改委副主任彭森最近也表示,現在新機制出臺對通脹造成的壓力不大。只要國際油價下行,新機制隨時可以出臺,但具體時機仍要由國務院決策。
屆時,發改委的具體做法將是,當國際油價下跌,并且幅度達到主管部門的預期,按照現行的機制,22個工作日超過4%的幅度時應該下調油價,但為了推出新機制,此時并不下調油價,而是讓國內成品油價格順利與國際油價接軌。
利好油企
新機制推出后,最大的受益者當屬油企,其中尤以中石化、中石油為甚。
2011年,中國成品油表觀消費量為2.42億噸。其中,中石油生產成品油0.87億噸;中石化生產成品油1.15億噸,“兩桶油”供應了我國近一半的汽、柴、煤油。成品油的上游是各大煉廠,因而成品油的價格調整直接關系到各大煉廠的經濟效益。
但由于上游進口原油的價格按照國際油價結算,而國內成品油價格并未與國際油價接軌,這就導致了中石油、中石化各大煉廠長年來的巨額虧損。數據顯示,2012年前三季度,中石化在煉化環節虧損164億元;中石油虧損300.19億元。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說,對于石油公司而言,它們并不怕油價往下調,怕的是不及時調。只要成品油價格能夠及時調整,它們就穩掙。
但事實是,按照現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中國成品油價格隨著國際油價的變動并沒有完全能按時調整,尤其是上調。
“其實,每次下調價格都很容易,但上調價格的時候,尤其是碰到節假日,就很難辦。”中石化內部人士稱。
最近的一次上調成品油價格是在2月24日,當時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上調300元和290元。但這次價格的上調實際上是被延期的。
此次調價的窗口期實際上應該是在2月9日前后,但由于剛好碰到春節期間,因而一直等到2月24日元宵節之后才做出調整。
新成品油定價機制推出后,這種推遲上調的情況將不會再發生。
上述熟悉方案的人士稱,新機制的一個特點是調價周期大大縮短,調價次數也就意味著更加頻繁。若國際油價漲多跌少,那就意味著國內油價也是漲多跌少。
“近年來國際油價的趨勢是漲多跌少,這意味著未來國內成品油的價格在新機制下也將是漲多跌少。”韓曉平說。
對中石油、中石化來說,新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推出,或將結束兩大石油公司長期煉化環節巨額虧損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