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次級債危機肆虐 中國在彼岸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8日 14:03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郭宏超杜艷程志云北京報道 美聯儲降息了。 華盛頓時間8月17日早8點,美聯儲宣布,降低貼現率50個基點至5.75%。此前,亞洲股市度過了黑暗的一天。 次級債危機的破壞力在持續(xù)。在不到20天的時間里,一場源自美國的寒流突襲了歐洲,并迅速席卷亞洲乃至全球股市。 在此之前,中國投資者以一種隔岸觀火的心態(tài)注視著這一切,F在,他們的心理似乎已經有了微妙的改變。不過,分析師們仍然相信,在地球的另一邊發(fā)生的事情,不會對中國產生太大的影響。 如果這一切仍將持續(xù),危機會在太平洋的這一岸攪動新的風暴嗎,中國是否真的無恙? 地球的另一面 8月17日,日本股市收盤跌逾5%,至近一年來低位;香港股市則自由落體般下瀉,最大跌幅1300點,股災之兆已經顯現;在中國大陸,A股市場也開始下跌,16、17日兩天削去212點。 沒有人想到,在亞洲股市收市后幾小時,美聯儲突然宣布降息,在其聲明中稱,信貸狀況正在惡化,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風險正在加劇,美聯儲正密切關注形勢變化。 注資行動在兩個星期以前就開始了。 截至8月16日,美聯儲、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向金融體系的注資超過了4000億美元。資金緊縮的局面仍未緩解。歐洲、美國的同業(yè)隔夜拆息大幅抽高,股市急跌。似乎一輪新的金融風暴正在醞釀。 引爆災難的是美國次級抵押貸款。美國次級抵押貸款是向信用評分較低、收入不高的購房者發(fā)放的住房抵押貸款。由于美國持續(xù)加息,樓市趨冷,不能按期還貸者增加,最終導致一些放貸公司陷入困境。 而在這些貸款被證券化并出售給商業(yè)銀行、對沖基金和保險公司等機構后,危機被進一步放大了,隨即像病毒性感冒一樣擊倒了全球金融市場。一場各國央行主導的拯救行動也拉開了序幕。 此時,中國是另外一番景象。 8月初,上證指數突破4500點之后,一步步向5000點逼近。央行剛剛上調了存款準備金率,不過這似乎一點也不管用。次級債危機爆發(fā)的那一周,在中國,分析師們討論最熱烈的是通貨膨脹,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的CPI增幅達5.6%,幾乎所有的分析師都相信,未來一段時間,加息是不可避免的。 惟一讓人擔憂的是包括中國銀行在內的幾家中國國有銀行,它們都曾購買了美國次級債。未來幾周,這些銀行將陸續(xù)公布上半年的業(yè)績,業(yè)績報告中將披露相關損失情況。不過,摩根大通認為,根據傳統(tǒng),中國的銀行對于海外投資的風險非常謹慎,因此損失應該不會太大。 除此之外,人們想不到什么事情跟中國有關。光大銀行國際交易部的一位人士說,次級債危機對中國影響其實不大,畢竟那個市場離中國還有點遠。經濟學家最有力的理由是,中國資本賬戶還沒有開放,中國還是一個封閉的市場。這就好像在電腦上安裝了防火墻。 看起來是這樣的。盡管周邊股市狂瀉不止,上證綜指卻在8月15日一度突破了4900點,樂觀的投資者說,要不了一個星期就破5000點了。中國銀行的譚雅玲說,從一定程度上說,中國的市場還是一個具有很強的自我體系特征的市場,“所以你可以看到股市還在漲,幾乎沒有受影響。” 在很多人眼中,這對于中國還是一個機會。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丁志杰說:“如果這只是局部的危機,那么在美國次級債中損失的機構,由于資金緊張可能會從中國撤離部分資金,但也可能其他的投資者看到中國相對收益更好的市場,會更愿意增加對中國的投資,或者轉向中國投資! 中國央行沒有公開發(fā)表評論。倒是對“中國威脅拋售美元”的說法,央行發(fā)言人說,美國金融市場容量大、流動性高,包括美國政府債券在內的美元資產,是我國外匯儲備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那天是8月13日,在經歷一周的煎熬之后,美聯儲不得不接著向金融市場注資。當日,全球股市繼續(xù)了跌勢。 央行的一位人士說,現在央行還不會對當前的貨幣政策有調整,一種貨幣政策定調后,還是相對穩(wěn)定的。不過央行也會注意事態(tài)的變化。 16日,央行仍在大規(guī)模地回籠資金。分析人士稱,這凸顯出央行的信心——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引發(fā)的大規(guī)模信貸風波基本沒有波及到中國的金融系統(tǒng)。 8月11日,就在次級債危機開始蔓延之時,新華社發(fā)表了標題為《證券市場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的述評文章,充分肯定了中國證券市場所取得的巨大成績。這篇文章刊發(fā)于《人民日報》等多家報刊。中信證券的分析師讀出了弦外之音。他們在當日的分析報告中說,看到了管理層的良苦用心,在國際市場動蕩的此時有明顯的安撫意味。 這是一種只可意會的解讀。8月17日,香港股市上的中國銀行、中國人壽、中國平安、招商銀行等股票在次級債的影響下一路狂瀉,這些因素迅速傳導到A股市場,直接導致8月16日金融股和地產股的領跌。 投資者的心理在發(fā)生微妙的變化。幾天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師羅奇曾預言,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將在今年破裂,美國有30%至50%的機會陷入經濟衰退,與互聯網泡沫爆破時情況相類似。中國內地甚至整個亞洲區(qū),都會受到打擊。 中國多米諾 即使危機在更大規(guī)模蔓延之前平息,引爆美國次級債危機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在中國似乎已隱約可見。研究者們相信,中國應該警惕一場“類次級債危機”。 上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全線飆升再創(chuàng)新高,同比上漲達7.5%,其中北海18.6%、深圳16.1%。在北京、杭州、深圳、重慶都出現了搶購房屋的場面。 隨房價節(jié)節(jié)攀升的是住房貸款。今年上半年,個人住房中長期貸款增速高達16.5%。前5個月累計新增2253億元,同比多增2677億元。在上海,7月份一個月,中資銀行新增的房貸就相當于二季度的全部增量。 丁志杰認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個人貸款還是銀行的優(yōu)質資產。但隨著房價與收入的差距越來越大,居民的住房按揭貸款對于銀行來說是不是優(yōu)質資產正遭受質疑。美國次級債危機,就是貸款者的信用危機。而在中國,目前按揭購房的信用問題更為嚴重,手續(xù)也很簡單,沒有信用記錄,只需要單位的“工資收入證明”。 7月末,在央行上?偛渴状伟l(fā)布的《中國區(qū)域金融穩(wěn)定報告》中,對房貸風險的擔憂流露無遺。央行指出,如果房價出現較大幅度波動,將對銀行的信貸資產價值與抵押品資產價值產生雙重影響,使房地產市場波動風險高度集中于銀行體系。 這份《報告》還稱,房地產市場的波動效應通過價格機制數倍放大傳導到相關貸款的規(guī)模變化上,從而對銀行信貸體系的穩(wěn)定性構成一定影響。 民生證券的一位分析師說:“與10年前亞洲金融危機時相比,目前中國的金融市場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如果美國次級債危機的影響持續(xù)下去,對中國房地產信貸的心理影響不會小,所以現在要注意防范信貸風險。” 中國銀行紐約分行第一副總裁朱青浦也看到了這一點。這位站在第一線的金融家曾警告,在房地產過熱的背景下,貸款銀行爭相發(fā)貨,投資銀行搶奪債券證券化市場,造成市場收益率越來越低,為了追求高收益率,銀行投資風險更大的公司,一旦出現問題影響非常大。 他說,這是美國的教訓。 中國應該做什么 在美國次級債危機的陰影下,一些中資銀行正在悄悄提高房貸門檻。光大銀行深圳分行個人房貸按揭成數為七成,年數最多10年;華夏銀行深圳分行在本月初提高房貸首付標準至四成;中國銀行等在深圳的分行甚至干脆停止了二手房的貸款辦理。 深圳也是第二輪房地產調控的重點城市,盡管中央和地方新政迭出,深圳房價仍上漲不止。今年以來,深圳房價月均漲幅超過了10%。7月份,深圳市新建商品房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6.1%。 央行和銀監(jiān)會的有關人士都向記者表態(tài),目前還沒有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因為還沒有看出次級債危機對中國有多大的影響。 美國次級房貸問題目前仍然在演變的過程中,還無法判定市場會在什么時間、什么水平探底。問題是,國際金融市場流動性依然緊張,在美聯儲宣布減息之后,中國貨幣政策可能面對更為難的選擇。 基于對房貸風險的警惕,央行上海總部在其報告中也建議,應關注大型企業(yè)集團、上市公司、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的資金鏈風險;多方位加強風險監(jiān)測和評估。央行上海總部框定的監(jiān)測對象包括:房地產市場變化,銀行信貸資金流向股市、民間借貸和房地產市場,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工具發(fā)展。 而對對沖基金沖擊引發(fā)的金融風險,中國銀監(jiān)會也早有研究。早在一年前,銀監(jiān)會內部就成立了對沖基金專題研究小組,收集相關信息與資料。銀監(jiān)會主席劉明康還拿出了具體的做法:開展把對沖基金作為交易對手的現場調查,從而減少對沖基金轉移投資對市場信心的嚴重侵蝕和對市場的嚴重破壞。 中國銀監(jiān)會相關人士說,這個事情出來后,對我們是有啟示的,首先是進一步地加強風險監(jiān)管,各家銀行都應該更重視市場風險,加強對風險的管理能力。 監(jiān)管機構對商業(yè)銀行的控制在加強。 8月16日,央行向部分公開市場一級交易商發(fā)行了1010億元定向央票,這是央行年內第四次發(fā)行定向央票。分析人士稱,這顯示了央行控制信貸過快增長的決心。此前,銀監(jiān)會也對企業(yè)挪用信貸資金的8家銀行分支機構進行了行政處罰。 “次級債危機迅速由信貸市場傳遞到資本市場,又對信貸市場造成重大打擊,說明在產品創(chuàng)新不斷加快的現代金融體系,風險的跨市場傳播較以前明顯加快!敝袊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的鄒新說,這也是為什么次級債攪得全球股市都出現了大幅下挫。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fā)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