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30家券商亮出中報券商凈利潤上半年增幅驚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9日 09:05 上海青年報
本報訊 丁艷芳近日已有30家券商的2007年中報在銀行間市場亮相,一如預期的那樣,受益于股市的火爆,大部分券商凈利潤成倍翻番。但從結構看,來自二級市場交易所產生的傭金收入仍是大頭,但市場普遍預期下半年的交投難現5月的輝煌,因此券商必須更多方面地拓寬收入來源。 從收入結構看,從經紀業務獲得的收入共計292.86億元,占到30家券商營業總收入的65%;自營業務方面,創新類券商明顯領先,自營收入最高的前十位中創新類券商占據八席;只有創新類券商可以開展的資產管理業務并未帶來多大驚喜,除中金外其他公司的收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權證創設業務倒是給券商帶來了較大的無風險利潤,在招行認沽等品種上,中信、國泰君安收益不菲。 普遍暴增券商盈利增幅驚人 單從這30家券商的中報情況看,廣發證券以半年盈利31.35億元拔得頭籌,申銀萬國和光大證券以29.75億元和21.04億元的凈利潤緊隨其后。與此前市場預期相符,券商的凈利潤增幅驚人,光大證券的凈利潤幾乎是去年同期的10倍,申萬和長江證券也同比增長4倍,而且這屬于較普通的現象。雖然宏源證券的中報要到8月15日才正式披露,但其已經預告,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在22倍左右,結合去年中期4570萬元的凈利潤,今年中報應在10億。而中信證券去年中期凈利潤為6.27億元,今年一季度已達到12.54億元,再結合全行業趨勢,雖然中信還未發布業績預增公告,但利潤增幅必定驚人。 家底漸豐抗風險能力提升 除了直接的利潤外,各大券商的凈資產也有大幅提高,廣發、申萬、光大和華泰四家的凈資產已超過50億元。去年同期,申萬的凈資本金僅12.30億元,今年中期已達到52.10億元,每股凈資產比低迷期2005年末的0.27元增長了322%,已達到1.14元;光大證券也速度提高到58.37億元,這應該與其爭取IPO上市有關;華泰證券也從26億元增加到了今年中期的近40億元。在以凈資本為風險控制考核的標準的情況下,券商家底的充足也增加了其開展新業務的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 仍存隱憂傭金收入占據大頭 從收入結構看,經紀業務依然是券商收入來源的頂梁柱,30家公司的經紀業務收入總和為292.86億元,占到營業總收入的65%。在這方面,創新類券商因有其他業務的幫襯,經紀業務占收入比例比規范類券商平均略低約4個百分點。由于經紀業務在上半年“日進斗金”,那些擁有更多網點優勢的券商受益最大,相應的經紀業務占比較高。例如,申銀萬國的經紀業務傭金收入占其營業收入的比例為75.78%,華安證券的經紀業務占比更是超過80%。而專注于一級市場承銷業務的中金公司,其經紀業務則居于二線,收入占比僅為28.37%。 這也是市場對于券商板塊的憂慮所在,進入7月后股市交投急速萎縮,而且印花稅的大幅提高直接制約了市場短期換手的頻率。市場人士預期,即使日后股指能重回4000點上方,兩市的常量也無法繼續維持三四千億的水平,券商的傭金收入將大打折扣。 權證創設成為新利潤增長點 此外,權證創設也給創新類券商帶來了可觀收益。從武鋼權證開始,認購權證的大幅溢價以及廢紙認沽權證的高價交易為券商創設提供了低風險乃至無風險的暴利機會。據國金證券測算,截至今年6月25日,上半年參與了權證創設的19家創新類券商的總收益達44.148億元,而中信證券以8.86億元獨占鰲頭;僅在招行認沽權證上,中信就獲利8.16億元,國泰君安獲利6.94億元。光大證券半年報顯示,2005年時權證創設的收入為2.34億元,2006年為2.21億元,基本維持,但到了今年上半年驟然激增至7.96億元。 但隨著各支權證陸續到期,權證市場正面臨萎縮,再加上投資者教育工作的開展將令普通投資者更趨于理性,因此這筆“意外之財”的可持續性值得懷疑。當然,如果未來管理層允許推薦藍籌股的備兌權證,則將真正考驗券商的創設能力,在香港市場上,以德意志銀行、比利時聯合銀行、法國興業銀行都是活躍的權證發行商,并成為其較重要的入來源之一。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