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尚進:巴羅的這個觀點叫做李嘉圖等價定理(Ricardo Equivalence),這在學術上非常有名,我想他以后可能會因此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簡而言之,李嘉圖等價定理就是說政府通過借債來刺激經濟增長的效果是零,因為政府發的債券遲早是要還的。如果現在的人是理性的,他們就會減少消費,增加儲蓄,以為將來的更高稅率做準備。由此,他們特意減少的消費會使政府借錢來刺激經濟增長的意圖付諸東流。
但這個邏輯的成立是有條件的,例如其中一個前提條件是假設老百姓把今天的減稅等同于今后的加稅。當這些條件不成立的時候,這個邏輯也不會成立。我舉個例子來談,比如說有一些老百姓的收入比較低,他們本身需要花100元去購買衣服和食物,但他們手上只有80元可供支配,結果他們就只好購買80元的商品。假如這時候政府宣布減稅,這些人的可支配收入變成了90元,那么這些人是不會把這10元存起來的,而會去繼續購買商品,所以這時候減稅是可以促進總需求增長的。
剛才說的是理論上的邏輯,現在回到經濟現實來談。現在老百姓把減稅獲得的錢存入銀行,主要是對未來的經濟形勢沒有信心所致。打個比方,假如我現在每月的收入是100美元,減稅給了我50美元,我獲得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但現在經濟形勢非常不確定,也許我下個月只有30美元的收入,甚至可能會失業。因此,既然我拿不準未來的情況,那我還是先把這50美元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比較好。
你從這點可以明顯看出,人們存錢的原因和巴羅的假設是不一樣的。這里要看到,按照巴羅的邏輯,政府借債刺激經濟增長的效果是0。但你想想,未來奧巴馬的減稅,即使有一半的錢被老百姓存起來,那也還是會花掉一半,乘數效應雖然不及政府直接全部花掉,但至少還有一半,這不也很好嗎?
奧巴馬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現在雇的都是一流的經濟學家,我想他支持減稅可能會有兩個想法。一是他覺得窮人的收入比較低,政府需要通過減稅的方式來扶助他們,這本來就是他的政府該做的事情,所以乘數效應小一點也沒關系。二是經濟刺激方案總是需要有政府直接支出和減稅來搭配的,只是現在看來,減稅所占的部分比較大而已。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想要政府找到那么多有效率的項目也是很難的。上面說過,政府支出的項目可以按效果分為好中差三種,假設政府安排5000億美元去做直接投資,但效果比較好和中等的項目總共只需要4000億美元,那么剩下的1000億美元怎么辦?這時候政府當然可以繼續把這1000億美元投向那些沒有效率的項目,這是一種選擇。但政府也可以把這些錢退給老百姓,讓他們自己去決定怎么花錢才是對自己最有利的。也許奧巴馬政府權衡之后,還是覺得減稅的方式更好一些。
《21世紀》:您之前猜測魯比尼對美國經濟的信心可能部分來自于對奧巴馬經濟班子的信心。我這里有一個問題,毫無疑問,蓋特納和薩默斯都是非常出色的學者和決策者,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他們也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決策的核心人物,例如二人都曾供職于克林頓時期的美國財政部,薩默斯還曾擔任過財政部長。還有伯南克,他是公認的大蕭條專家,就連一向刻薄的克魯格曼都認為他是目前最適合擔任美聯儲主席的人。然而,也有人認為,即使不能說這些人過去所主導的經濟政策導致了美國經濟目前的危機,他們對當前的局勢也是負有責任的,因此現在我們寄希望于這些人來拯救美國經濟是沒有道理的,您對此怎么看?
魏尚進:這個說法有一些道理,但我們也要看到,現在對經濟的很多理解在過去是不存在的。例如現在我們認為貨幣政策應該更加注重資產價格,我想15年前恐怕很少有人會這么想。所以并不是說我們過去有比薩默斯、蓋特納和伯南克更好的人材而沒有用,以至于今天我們需要探討當初是不是用錯了人。人的經驗和知識都是慢慢積累的,當時這些人就是同輩人中最優秀的,他們盡管有失誤,但換一個人上去,也不一定可以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我想這三個人對經濟理論和決策的理解在過去十年肯定是有很大進步的,例如伯南克,我想危機發生之后,他肯定會重新結合實際來思考自己過去的一些主張。
另外,這些人的經濟學觀念是比較主流的,所以不容易做出極端的政策選擇。從這個角度來說,他們的能力和經驗也給了我信心。比如說奧巴馬在競選的時候有過很多貿易保護主義的言論,我一直很擔心他當選后會大規模采用貿易保護主義的政策,但現在薩默斯這樣的人在他身邊將使得這方面的風險有所降低,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也會有所收斂。因為根據薩默斯的背景,我相信他不會是一個極端的貿易保護主義者,而這對美國以及全球經濟將是一個重要的利好。
魏尚進
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金融學和經濟學講席教授,同時兼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和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中國經濟研究組主任。
主要研究領域:國際金融,國際貿易,政府治理和改革,中國經濟以及宏觀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