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我畢生的經營秘訣,都在這12條里

稻盛和夫:我畢生的經營秘訣,都在這12條里
2022年04月07日 07:15 市場資訊

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來源:管理智慧

  一提經營,很多管理者常望而生畏,更不要說各種復雜因素交叉疊加,似乎難上加難,復雜現象復雜理解,事情反而難辦。作為管理者,必須具備將復雜現象簡單化的能力。企業經營也一樣,只要領會了原理原則,經營企業就不是什么難事。

  作者:稻盛和夫

  編輯:何蒙蒙 / 美編:高婉珍

  來源:礪石商業評論(ID:libusiness)

  世上有各種各樣的現象,如果能將驅動這些復雜現象的原理抽象出來,那么一切其實都是單純明快的。或許因為理工科出身的緣故吧,我想只要著眼事物的本質,經營企業可以說相當單純。

  我所思考和歸納的經營要訣,在《福布斯》500強企業京瓷和KDDI的經營中,由我親身實踐并證明了它的有效性。

  現在,在日本代表性企業日本航空公司的破產重建中,為了讓企業干部理解并實踐這些原則,我每天都不厭其煩地向他們做解釋。

  另外,我認為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經營的要訣、經營的原理原則都一樣,不會因為國家或地區不同而不同。

  我把迄今為止在京瓷和KDDI的經營實踐中切身體悟的經營的原理原則歸納為十二項,稱之為“經營十二條”。今天我逐一來解釋這個“經營十二條”。

  下面要講的經營十二條,立足在“作為人,何謂正確”這一最基本的觀點之上,所以我認為它超越國界、超越民族、超越語言差別,普遍適用。

  我開展的“盛和塾”的活動,旨在向年輕企業家傳授正確的經營思想。這個活動不僅在日本,現在已經發展到中國、巴西和美國。我講授的內容中,被這些海外企業家塾生奉為圭臬之一的,就是這個“經營十二條”。

  有一位巴西的塾生信奉這“經營十二條”,忠實地貫徹實行,結果他在巴西被稱作“香蕉大王”,經營著一個巨大的香蕉產業。

  “經營十二條”的每一個項目,絕沒有什么復雜難懂的內容。但是,正如上面所說,“經營十二條”的有效性和普遍性,已為事實所證明。它就是經營的要訣。希望大家務必相信它的力量,深刻理解、認真實踐“經營十二條”。

  明確事業的目的和意義:

  樹立光明正大的、符合大義名分的、

  崇高的事業目的

  為什么要辦這個事業?這個企業存在的理由到底是什么?當然有各種各樣的情況。但自己創辦事業的目的及意義必須明確地表示。有人為了賺錢,有人為了養家,這些并沒錯。

  但僅靠這樣的目的,要凝聚眾多員工,齊心協力辦企業,是不夠的。事業的目的、意義還是盡可能以高層次、高水準為好,換句話說,必須樹立光明正大的經營目的。

  要讓全體員工拼命工作,缺乏“大義名分”,事實上行不通。“原來我的工作有如此崇高的意義”,這樣的“大義名分”,如果一點都沒有的話,人很難從內心深處產生必須持續努力工作的欲望。

  我在創辦“京瓷”時,就遭遇了“事業目的究竟是什么”的重大考驗。當時的我,還不懂這一條經營大原則。“活用自己的制陶技術,開發新品,借以問世”就是我當時對事業的定位。

  那時的日本世風,輕視技術,尊重學歷乃至學閥,對人的實力并不予恰當評價。為此,我對自己初次就職的公司大失所望。因此,新公司“理直氣壯,讓稻盛和夫的新穎精密制陶技術問世”就自然成為經營目的。

  一名技術員,一個研究者,有了自己的公司,終于可以將潛心鉆研的技術成果發揚光大,當初的喜悅心情,難以言喻。

  但想不到,創業后第三年,竟招致青年員工們的反叛。公司設立第二年,招進了10多名高中畢業生,經過一年的磨煉已成生力軍。

  突然他們持聯名狀,向我集體交涉。狀書上寫明每年最低工資增幅、最低獎金,而且要連續增長到將來,等等。要求我予以承諾并做出保證。

  當初招聘面試時我曾明言:“公司究竟能成何事,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我必定奮力拼搏,力爭辦成一流企業。你們愿意到這樣的公司來試試嗎?”他們明白我的話,明白我事先并無承諾,但僅過一年,就遞來聯名狀,并威脅不答應條件就集體辭職。

  新公司正缺人,他們已成戰斗力,如果走了,公司必遭損失。但如果他們無論如何都固執己見的話,那也沒辦法,就算公司從頭再來吧。我不肯妥協,明確答復“不接受你們的條件”。

  公司創辦不足三年,我自己對公司前途仍無確鑿把握,對將來的描繪,只能是“全身心投入,總會有所成就吧”這樣的程度。為了挽留他們,要做出缺乏自信的、違心的承諾,我做不到。

  談判從公司談到我家,僵持了三天三夜,我這樣對他們說:“作為經營者,我決不只為自己,我傾全力把公司辦成你們從內心認可的好企業,這話是真是假,我無法向你們證實,你們姑且抱‘就算上當也試試’的心情怎么樣?我拼上命也要把事業做成,如果我對經營不盡責,或者我貪圖私利,你們覺得真的受騙了,那時把我殺了也行。”

  這樣熬了三天三夜,推心置腹,他們總算相信了我,撤回了條件,不但留下,而且加倍努力,埋首工作。

  當時這些造反派,陸續都成了“京瓷”的骨干,這是后話。但這一事件深深刺痛了我,讓我意識到了企業經營的根本意義,成了我轉變經營目的的契機。

  此前的企業目的是“技術問世”,對公司前景的展望,不過停留在“只要廢寢忘食地干,飯總能吃飽”這樣的水平上。

  我在七兄妹中排行第二,鄉下親兄弟尚且照顧不及,又怎能保證進廠不久的所有員工,包括他們的親屬的終生幸福呢?可是,員工們提出了這樣的要求。

  這次艱難的交涉,讓我從內心深處理解了員工的愿望。我開始意識到企業經營應有的真正目的。這目的既不是“圓技術者之夢”,也不是“肥經營者一己之私腹”,而是對員工及其家屬現在和將來的生活負責。

  這次糾紛教育了我,讓我明白了經營的真義:經營者必須為員工物、心兩面的幸福殫精竭慮,傾盡全力,必須超脫私心,讓企業擁有大義名分。

  這種光明正大的事業目的,最能激發員工內心的共鳴,獲取他們對企業長時間、全方位的協助。同時,大義名分又給了經營者足夠的底氣,可以堂堂正正,不受任何牽制,全身心投入經營。

  此后,我將“在追求全體員工物、心兩面的幸福的同時,為社會的進步發展做出貢獻”作為“京瓷”的經營理念。因為企業作為社會一員必須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所以這后一句也必不可少。

  企業創建不久,就轉變并明確了事業的目的、意義,明確了公司的經營理念,這真是幸事。爾后40年,企業的一切發展,都不過是貫徹這一正確經營理念的必然結果。

  設立具體的目標:

  所設目標隨時與員工共有

  最好用具體的數字明確地表述目標。比如,企業今年的年銷售額是1億日元,明年要達到2億日元。不光是銷售額,包括利潤,都要建立明確的目標,并用數字具體地表示,而且這種目標在空間和時間上都必須明確。

  所謂空間上明確,即目標不是全公司的一個抽象數字,而是分解到各個部門的詳細資料,現場最小的組織單位也必須有明確的數字目標。再進一步,每一個基層員工都要有明確的指針和具體的目標。

  所謂時間上明確,即不僅設定年度目標,而且要設定月度目標。月度目標明確了,每個人就能看出自己每一天的目標。員工們明白自己每一天的任務,完成這些任務,就必須設定明確的目標。

  每位員工努力完成任務,各個部門就能達成目標,公司整體目標也自然達成;每天的目標達成,積累起來,月度、年度的經營目標也自然達成了。另外,目標明確,就可與員工共有。

  如果目標不明,即經營者不能指明公司的前進方向,員工就會無所適從,或各行其是,行動方向混亂,結果力量分散,組織的合力就無從發揮。

  但是,我并不主張建立長期的經營計劃。在經營這個領域,不少人主張必須依據企業經營戰略,建立5年計劃甚至10年的中長期計劃。但是我卻從不建立長期計劃。因為長期計劃即使建立,要達成也幾乎不可能。

  這期間必有超出預想的市場變動,甚至不測事態發生,計劃本身失去意義,或向下修正,或不得不放棄,這類事司空見慣。不嚴肅的、無把握兌現的所謂計劃,以不建為好。員工見多了這樣的計劃,會產生“反正完不成也沒關系”的想法,甚至漠視計劃。

  一旦經營者再次揭示經營目標,員工反倒失去向高目標挑戰的熱情。更壞的是,銷售目標沒達成,費用和人員倒按計劃增加了,即銷售減,費用增,經營吃緊,日子變得難過。

  因此“京瓷”從創立起,一向只搞年度經營計劃。三五年后的事,誰都無法正確預測。一年的話,還能基本看清楚。然后將年度計劃細分,變為每一天的目標,千方百計,不達不休。

  以今天一天的勤奮,完成今天的任務,就能看清明天;以今月一月的勤奮,完成今月的任務,就能看清下月;以今年一年的勤奮,完成今年的任務,就能看清明年。日復一日,著著實實達成每一天的目標,至關重要。重要的是目標是不是明確。

  經營顧問們瞧不起這一套,“這豈能成大事!”他們異口同聲如此說。但是,我只顧設定每年短時段的具體目標,付之實行,完成。接著設定下個短時段的明確目標,再實行,再完成。周而復始,貫通始終,就這樣,事業年年歲歲發展不停。

  胸中懷有強烈的愿望:

  要懷有滲透到潛意識的強烈而持久的愿望

  我相信境由心造,心中藍圖能成現實。換句話說,“無論如何也要達成目標”這一愿望的強烈程度,就是事情成敗的關鍵所在。

  為經營課題所困擾,苦悶彷徨,是經營者的家常便飯。聚精會神于懸案,日日夜夜,廢寢忘食,持續將思維聚焦于一點,直至突破。能否做到這些,是事業勝負的分水嶺。

  從這個意義上,我把“心懷強烈的愿望”作為經營第三要訣列出,而將副標題定為“要懷有滲透到潛意識的強烈而持久的愿望”。因為一旦驅動潛意識,就更能有效地擴展經營。

  什么叫潛意識?人的意識,有顯意識和潛意識之分。比如,現在我正在用顯意識跟大家講話,大家也正用顯意識聽我講話。顯意識是正覺醒著的意識,可隨意運用的意識。而潛意識通常沉潛于顯意識之下,不顯露出來,是不能人為控制的意識。

  按照心理學家的說法,潛意識所持的容量,比顯意識不知要大多少倍。據說我們人從生到死,全過程中的一切體驗、見聞、感觸,都蓄積于這潛意識之中。

  我們日常生活中就有驅使潛意識的實例。比如學開汽車(日本),“右手握方向盤,左手控制排擋,右腳踩油門或剎車”,這套操作要點,我們先用頭腦理解,即運用顯意識,將它集中于駕車這一行為。

  但熟練以后,不去意識操作要點,一邊思考別的事,一邊開車,照樣可以開得平穩自如。那是因為運用顯意識反復駕駛汽車的過程中,顯意識滲透到潛意識,結果在無意識中潛意識發揮作用,幫了我們的忙。

  據說有兩種辦法,可以運用潛意識。

  第一種辦法是接受強烈的沖擊性刺激。受到沉重打擊時的、刻骨銘心的體驗,會進入潛意識,并不斷返回顯意識。

  據說人于臨死之前,過去的事情,猶如走馬燈,在腦中浮現。零點幾秒之一瞬間,一生經歷,像電影似的,一一在腦海中閃現。

  就是說,儲存于潛意識中的記憶,在直面“死”這一重大事變時,就與顯意識聯結,而顯現出來。但是人們不想死,不企望獲取這樣的經驗。

  第二種辦法是讓經驗反復,反反復復的經驗,使運用潛意識成為可能。

  比如“銷售額要多少”“利潤要多少”,這樣的目標,從早到晚,夜以繼日,反復思考,這種強烈的、持續的愿望,可以進入潛意識。

  經營者一到公司總很繁忙,不可能24小時只考慮一種目標,但因“銷售額要多少”這目標已進入潛意識,即使你思考別的問題,必要時它也會跑出來,給你達成目標的啟示。

  比如在座的有人想開拓新事業,手下又缺乏有這方面專業知識和技術的人才。如果抱有“無論如何非做不可”的強烈愿望,天天反復,在頭腦中模擬演練,這愿望便能滲透到潛意識。

  某日,在酒店小酌,忽然聽到鄰桌陌生人說話,所言極像我思考的新事業的專門人才。于是立即起身請教:“對不起,聽您剛才的話……”不知不覺就攀談起來,熱絡起來,再后,此君便進了本公司,新事業以此為契機啟動并一舉展開。這類事,我經歷過多次。

  事實上,1983年夏季,我在為參與通信事業(這個事業發展為今天的KDDI)反復推敲、構思方案時,參加某經濟團體的聚會,與前來講演的通信領域的技術專家偶然相遇,就以此為契機,新事業的計劃迅速推進。

  這種場合,原不過隔桌飲酒,萍水相逢。然而,強烈愿望既已浸透到潛意識,即使不經意之間,也能將偶然邂逅變作良機,導致事業成功。這是潛意識的功勞。

  但到達這境界之前,必須反復繼續,必須有一個全身心投入、不斷驅動顯意識的過程。如果對要做的事,不肯深思,甚至朝秦暮楚,或不過淡然處置,那它絕不會進到潛意識。只有持續火一樣燃燒著的熾熱愿望,才可能驅動潛意識為自己效勞。

  50年前白手創建“京瓷”時,面對僅有的28名員工,我卻總是重復這樣的話:“讓我們拼命干吧,我們要創造一個卓越的公司,西京原町第一的公司,不,京都第一的公司,日本第一的公司。”

  每晚加班到深夜,廠門口總有叫賣面條的小販應時而來,我和員工們總是邊吃夜宵,邊說未來的夢想,那情景至今栩栩如生。

  資金、設備、技術、人才等什么都缺的狀況之中,我卻一味熱衷于對員工們講述將來之夢。以員工的立場冷靜直面現狀,我的理想簡直荒唐無稽,不過是經營者的戲言而已。

  其實訴說夢想的經營者,即我自己,也不免半信半疑,“這果真行嗎?”我曉得我的話并無足夠的說服力。但是,朝也說晚也說,一遍又一遍,反復倡導間,員工們、我自己,不知何時起,竟信了。而且朝著那目標,眾志成城,盡最大的努力去實現。

  目標高,為實現它,就必須持續心懷強烈的愿望。期待在座各位經營者,揭示各自的高目標,并懷抱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強烈而持久的愿望,把目標變成現實。

  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一步一步、扎扎實實、堅持不懈地做好具體的工作

  我認為成功沒有捷徑,努力才是通往成功的光明大道。“京瓷”僅用40年,就成長發展到現在的規模,除“努力”之外,可以說別無他因。但是,京瓷的“努力”不是普通一般的努力,而是“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不亞于任何人”這幾個字,才是最關鍵的。不做這種程度的努力,絕無企業今日的繁榮。

  “京瓷”創業之初,既無足夠的資金和設備,又無經營的經驗和實績,唯一的資本,就是無盡藏的努力,真可謂夜以繼日,晝夜不分,努力工作,達于極限。

  每天忙得連何時回家,何時睡覺,都不知道。不久大家就筋疲力盡,“照這樣拼命,身體能吃得消嗎?”員工中傳出這樣的聲音。

  我的生活也毫無規律,睡眠極少,不能按時吃飯。有時想,長此以往,恐怕真的難以為繼。

  我召集干部開會,這樣說:“我雖不太懂企業經營是怎么回事,但可比作馬拉松,是長距離、長時間競賽。我們是初次參賽的非專業團隊,而且起步已遲。包括大企業在內的先頭團隊已跑完了全程的一半。反正是無經驗、無技術的新手,出發又晚,不如一上場就全力疾馳。”

  大家會說,“這樣蠻干,身體會垮。”說得沒錯,“要用百米賽跑的速度,一口氣跑完42.195千米的馬拉松全程,當然不可能。但新手遲發又慢跑,就毫無勝算。我們至少得盡力急起直追。”

  我就這樣說服了員工,自創業以來,始終“全力疾馳”,結果京瓷一刻不停,發展再發展。至今難忘創業后第12年,1971年公司股票上市當日的情景,全體員工聚集在工廠空地上,我禁不住感動的淚水,哽咽著說的一段話,記憶之清晰,猶如昨日:

  “以百米賽的速度跑馬拉松,或許中途倒下,或許跑不動了落伍。大家這么講過,我也這么想過。但是,與其參加沒有勝算的比賽,不如一開始就全力以赴,即使堅持不長,也要挑戰一下。幸運的是,不知不覺中我們居然適應了高速度,用這高速一直跑到了今天。”

  “跑著跑著,發現前面的人速度不快,于是再加速,超越他們,現時點已超過了第二集團,先頭部隊已進入視野,再加油,按這種陣勢就可以追上那先頭部隊!”

  用跑百米的速度跑馬拉松,這樣的努力才配稱“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問諸位經營者“你們努力了嗎”,大家回答“我們盡了自己的努力”。但是企業經營就是競爭,當競爭對手比我們更努力時,我們的努力就不奏效,我們就難免失敗和衰退。

  僅僅是“盡了自己的努力”這樣的程度,公司不可能發展。在“血雨腥風”般殘酷而激烈的企業競爭中獲勝,獲得成長發展,就必須是“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另外,還有一點很重要,“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必須每天不斷地持續。千萬不可忘記,任何偉大的事業,都是一步一步、踏實努力積累的結果。

  “京瓷”靠生產日本某大電器公司電視機顯像管所用精密陶瓷部件開始創業。這種產品加工非常困難,當時日本只有“京瓷”能做。盡管如此,一個只賣9日元,單價極便宜,客戶訂貨批量卻以幾萬個、幾十萬個為單位。

  精密陶瓷部件所用材料雖然先進,但同陶瓷器皿的燒制一樣,生產過程很普通。將原料粉末成型凝固后,放進爐里高溫燒結。這樣的作業周而復始,不斷重復,不斷生產。

  當時常想,只賣9日元的廉價產品,只是大公司的下發工廠,只是一味地努力生產,怎么可能變為大企業呢?

  但是揭開迄今為止大企業的成長發展史,就會明白,它們都從小事業開始,點滴積累,不斷創新,踏實努力,堅持不懈,才有了后來的輝煌。一開始就想抓大商機,或想靠偶然碰巧的生意發財,都靠不住,都長不了。

  企業發展的要訣一點不難,認真做實事,一步一步、踏踏實實,持續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如此而已。

  希望在座各位經營者理解:只要1年365日,不間斷做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諸位的公司定能成為自己想象不到的偉大企業,諸位的人生也會更充實、更美好。

  銷售最大化、經費最小化:

  利潤無須強求,量入為出,利潤隨之而來

  “京瓷”開始運行時,我沒有經營經驗及知識,對企業會計一竅不通,只能請外援公司派來的財務科長協助會計事務。一到月底,我就抓住他問,“這個月怎么樣?”夾雜許多會計專業術語的解答,令技術出身的我十分頭痛。

  我忍不住說:“如果銷售減去經費,剩余就是利潤的話,那么,只要把銷售額增加到最大,把經費壓縮到最小,不就行了嗎?”

  估計那位科長當時吃了一驚。從那時起,我就把“銷售最大、經費最小”當作經營的大原則。雖然是一條非常單純的原則,但只要忠實貫徹這一原則,“京瓷”就可以成為高收益體質的優秀企業。

  大家都認為銷售額增加,經費隨之增加。但是不對。超越“銷售增,經費也增”這一錯誤的常識,為做到“銷售最大化、經費最小化”開動腦筋,千方百計,從中才會產生高效益。

  舉例來說,假定現在銷售為100,為此需要現有的人員及設備,那么訂單增至150,按常理,人員、設備也要增加50%才能應付生產。但是,做這樣簡單的加法,絕對不行。訂單增至150,通過提高效率,本來要增加5成人員,壓到只增加2~3成,這樣來實現高收益。

  訂單增加、銷售擴大,公司處于發展期,正是搞合理化建設、提高效率、變成高收益企業千載難逢的機會,可是大多數經營者卻在企業景氣時放松管理,坐失良機。

  “訂單倍增,人員、設備也倍增”的加法經營很危險。一旦訂單減少,銷售降低,經費負擔加重,立即一落而成虧本企業。實施“銷售最大、經費最小”原則,必須建立一個系統,使每個部門、每月的經費明細一目了然。

  為此,“京瓷”開張不久,就引入了所謂的“阿米巴經營”的管理系統。

  同一般財務會計不同,這是經營者為便于經營而應用的一種管理會計手法,“阿米巴”是由幾個人至十幾個人組成的小集團,“京瓷”現有1000多個這樣的小集團,構成一個經營系統。

  所謂“阿米巴經營”,就是計算出每個“阿米巴”每小時生產多少附加值。簡單講,就是從每個“阿米巴”月銷售額中減去所有月經費,剩余金額除以月總工時所得的數字,作為經營指標,我們稱之為“每小時核算制度”。

  “京瓷”就依據“每小時核算制度”,月末結算,次月初各部門實績由“每小時核算表”詳細反映出來。只要細看“每小時核算表”,哪個部門收益如何,有關情況一目了然。

  另外,為將經費壓縮到最小,“每小時核算表”把經費科目細分,比一般會計科目分得更細,構成所謂實踐性經費科目。比如不用光熱費這個大科目,而是將其中的電費、水費、燃氣費項目分別列支。

  這樣做,從事實際工作的員工就能理解,并可采取具體行動來削減經費。看了細分后的核算表,“啊,這個月電費花多了。”現場負責人就能清楚理解經費增減原因,便于切實改進。

  在日本常有“中小企業像膿包,變大便破碎”之類的挖苦話。說到底,就是因為沒有采用上述有效的管理會計手法。

  公司尚小時姑且不談,變大后仍做籠統賬,那任何人都弄不清經營實態。當然一般的會計處理總要做,但不起實際作用,因為經營者從中看不清經營實況,無法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企業效益自然上不去。

  京瓷自創業以來,除了近年的雷曼沖擊后一段時間之外,利潤率基本上保持在兩位數,有些年份利潤率甚至超過40%。

  構建如此高效益的企業體質,原因不僅在于“京瓷”擁有其他公司無法仿效的獨創技術,開發了高附加值的產品,我認為,最大原因就在于忠實貫徹了“銷售最大、經費最小”的經營原則,構筑了讓經營者可以看清經營實況的管理系統,并使該系統有效運行。

  定價即經營:

  定價是領導的職責

  以前,在選聘“京瓷”董事時,我希望錄用有商業頭腦、懂生意經的人才。為此出個考題:“如何經營夜間面條鋪”,在中國相當于“如何經營面條店”。

  給候選人購置面條鋪設施的資金,讓他們做面條買賣,幾個月后,看他們賺了多少。用這辦法通過競爭來選拔。為什么出這個試題?因為如何做面條生意,包含了經營的一切精粹。

  如想賣燒肉面,那么,用雞骨湯還是排骨湯,用機制面還是手拉面,肉片放幾塊,要不要加蔥,等等,有各色各樣的選擇。就是說,小小一碗面條,可以千差萬別,經營者不同,做法完全不同。

  其次,面條鋪設在哪里,營業時間怎么定,開在鬧市以醉酒客為對象,還是開在學生街瞄準年輕人,如何決定,體現當事人的商業才干。

  這些定好后,在此基礎上如何定價呢?如果在學生街,就要廉價多銷;如果在鬧市,不妨做高檔美味面,價高,賣得少些照樣賺錢。

  做面條生意,凝縮了經營的各種要素,根據如何定價一條,就可判斷他有無商業才覺。

  我曾想用這道題目,考出候選者有無商才,為選聘董事把關。因實施方面有難度,沒有推行。但我堅信定價就是定死活,定價即經營。

  給產品定價,有各種考量。低價,薄利多銷,還是高價,厚利少銷,價格設定有無數種選擇,它也體現經營者的經營思想。

  價格決定以后,究竟能賣出多少量,獲得多少利,預測極難。定價太高,產品賣不出,定價過低,雖然暢銷,卻沒有利潤。總之定價失誤,企業損失莫大。

  在正確判斷產品價值的基礎上,尋求單個的利潤與銷售數量乘積為最大值的某一點,據此定價。我認為這一點應該是顧客樂意付錢購買的最高價格。

  真能看清、看透這一價格點的,不是銷售部長,也不是營業擔當,而非經營者莫屬。可以說,這是定價的普遍原則。

  但是,即使以該價格賣出了,也未必意味著經營一定順當,即使以顧客樂意的最高價格出售了,卻仍沒獲利,這種情形屢見不鮮。問題在于:在已定的價格下,怎樣才能擠出利潤?

  以生產廠家為例,如果跑銷售的只知以低價格獲取訂單,那么制造部門再辛苦也無法獲利,因此必須以盡可能高的價格推銷。價格確定后,能否獲利,就是制造方面的責任了。一般的廠家,以成本加利潤來定價格,日本的大企業多數采用這種成本主義的定價方式。

  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賣價往往先由市場決定了。成本加利潤所定的價格,因為偏高而賣不動,不得已而降價,預想的利潤泡湯,極易陷入虧損。

  因此,我給技術開發人員這樣定位:“你們或許認為,技術員的本職工作就是開發新產品、新技術。但是我認為,這還不夠,只有在開發的同時認真考慮降低成本,才有可能成為一個稱職、優秀的技術員。”

  必須在深思熟慮后定下的價格之內,努力獲取最大利潤。為此,“材料費、人工費、各類經費必須花多少”,這一類固定觀念或常識統統拋開,在滿足質量、規格等一切客戶要求的前提下,必須千方百計,徹底降低制造成本。

  “定價”“采購”“壓縮生產成本”這三者必須連動,“定價”不可孤立進行,就是說“定價”即意味著對降低采購成本及生產成本負責。價格之所以要由經營者親自決定,理由就在于此。

  就是說,在決定價格的瞬間,必須考慮降低制造成本。反過來講,正因為對降低成本心中有數,才能正確定價。“與那家供應商的領導人交涉,價格要降到那種程度”,如果讓缺乏這種采購戰略意識的營業擔當來決定價格,必出亂子。

  定價即經營,定價是經營者的事,進一步講,定價是否合理還體現經營者的人格。希望大家都能理解這一條,把企業經營得更為出色。

  經營取決于堅強的意志:

  經營需要洞穿巖石般的堅強意志

  我認為,所謂經營就是經營者意志的表達。一旦確定目標,無論發生什么情況,目標非實現不可,這種堅強意志在經營中必不可缺。

  但是,不少經營者眼看目標達不成,或尋找借口,或修正目標,甚至將目標、計劃全盤撤銷。經營者這種輕率的態度,不僅使實現目標變得根本不可能,而且給予員工極大的消極影響。

  對此事的深刻體驗,是在“京瓷”股票上市之后。股票一旦上市,就必須公開發表公司下一期業績預報,對股東做出承諾。但許多日本經營者往往以經濟環境變化為理由,毫無顧忌地將預報數字向下調整。

  在同樣的經濟環境下,有的經營者卻能出色完成目標。我想,在環境變動頻繁又劇烈的今天,經營者如果缺乏無論如何也要達到目標、履行承諾的堅強意志,經營將難以為繼。

  一味將經營去“湊合”狀況變化,結果往往不妙。因為向下調整過的目標,遭遇新的環境變動,不得不再次向下調整。一遇困難就打退堂鼓,必將完全失卻投資者和企業員工的信賴。既已決定“要這么做”,就必須以堅強意志貫徹到底。

  還有一個要點,雖說目標就是經營者的意志,但是必須獲得員工的共鳴。起初是經營者個人的意志,但隨后得讓全體員工發出“那么,讓我們一起干吧”這樣的呼聲才好。

  換言之,體現經營者意志的經營目標必須成為全體員工的共同意志。員工一般不肯率先提出讓自己吃苦的高目標,決斷得由經營者下。

  但自上而下的高目標,需要自下而上的響應。這就是“要把經營者的意志變為員工的意志”。

  做到這點不難,比如事前先講一番激勵的話:“咱們公司前景光明,雖然現在規模還小,但將來的巨大發展,大家可以期待。”然后開宴會,一起干杯后就開口:“今年我想把營業額翻一番。”

  身旁坐著辦事差勁,卻善于揣摩上司心理的家伙,讓他們接話:“社長,說得對!干吧!”于是那些腦子好使、辦事利索但冷靜過度的人就難以啟齒。不然,一聽高目標,他們就會潑冷水:“社長,那可不行,因為……”講一大套行不通的理由。

  但這時的氣氛使消極者不好反對,而且不知不覺中甚至隨聲附和。高目標往往就在全員贊同之下得以通過。

  經營也是心理學。即使低目標,若讓“冷水派”先發言,他們也會說“難,不可能完成”。氣氛消沉,經營者期望的高目標就可能落空。

  我認為,一定要設定高目標,然后向高目標發起挑戰。當然,若目標過高,一年、兩年,甚至連續三年完不成的話,高目標就成水中月、鏡中花。其副作用是:今后誰也不會認真理會經營者的經營目標了。

  然而,還是要有比上年高出一截的經營目標。否則不足以激發員工士氣,公司會失去活力。

  下面的辦法多用不好,但在“京瓷”還小的時候,我曾采用過。

  “瞄準月銷售10億日元,達成,全員去中國香港旅游;達不成,全員去寺廟修行。”——在目標完成、完不成的微妙時刻,我這樣宣布。

  結果大家一陣猛干,出色完成。租了包機,全員赴港三日游。借此又與員工增強了一體感。

  不是簡單下命令完成目標,還要出各種主意鼓勵員工,使經營目標與員工共有,從而實現它。當然,重要的不是手腕,無論如何必須達成目標,經營者想盡各種辦法,借用一切機會,直率地將自己的意見傳遞給員工。

  有一年年終,我感冒發高燒,但仍50多次,連續參加所有部門的辭舊迎新“忘年會”,在會上不遺余力闡述對明年事業的展望與構想,以求獲得全體員工的理解和協助。

  這樣竭盡全力,把自己的構想全盤告訴員工,要說的話說盡,我已感覺渾身虛脫,似乎絞盡了自己的全部能量,將其原封不動地轉移給了員工。“能量轉移”這個詞用在這里,恰到好處。

  我就是這樣盡最大努力,使經營目標與員工共有。鼓動員工熱情,朝著體現經營者意志的經營目標奮進,企業的成長發展將不可阻擋。

  燃燒的斗魂:

  經營需要強烈的斗爭心,

  其程度不亞于任何格斗

  我認為格斗場上所需要的“斗魂”,經營也必不可少。脾氣太好,架也沒吵過的人,應該趁早把社長的座椅讓給更有斗爭心的人。

  不管說得多么好聽,經營畢竟是企業之間激烈的競爭。哪怕只有兩三名員工的小企業,經營者如果缺乏“斗魂”,不能為保護員工而發揮昂揚的斗志,將必敗無疑。

  另外,隨著企業的成長發展,黑社會勢力往往會來插手。這時為了保護企業不受侵害,就需要格斗士一樣的“斗魂”,需要壓倒敵手的大無畏的氣魄。但是,所謂“斗魂”,并不是粗野,并不是張揚暴力,而是母親保衛孩子時不顧一切的勇氣。

  當鷹襲幼鳥時,母鳥奮不顧身,沖向強大的敵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受外敵的傷害,不顧自身的危險,把敵人引向自己。為了救自己的孩子,即使是小動物的母鳥,也會突然表現出驚人的勇氣和不可思議的斗魂。

  經營者在履行使命的時候,少不了這樣的斗魂。平時柔弱,不會吵架,看不出有什么斗魂,但是作為經營者,為了保護廣大員工,一旦面臨危險,立即挺身而出。沒有這種氣概,經營者就不可能得到員工由衷的信賴。

  這種英勇氣概,來自強烈的責任感。無論如何也要保護企業,保護員工,這種責任心,使經營者勇敢而且堅定。

  現在的日本,抗御外敵保護企業、保護員工的經營者少見,相反只知明哲保身的經營者卻很多。我們看到,大公司以及銀行這樣有巨大社會影響的企業,發生了丑聞后,經營者往往推卸責任,卻叫部下引咎辭職。這是因為領導人選錯了。

  挑選經營者不應該只看能力,應該把有斗志,為了保護企業、保護員工,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的人,選作經營者。

  臨事有勇:

  不能有卑怯的舉止

  為什么需要勇氣?首先,對事物進行判斷時需要勇氣。我認為,經營企業,只要依據“作為人,何謂正確”這一原理原則進行判斷,就不會發生大的失誤。我在實踐中徹底地貫徹這一條。

  但是,許多經營者在需要按原理原則進行判斷、得出結論的時候,因為遭遇各種各樣的障礙,他們往往做出錯誤的判斷。

  比如在日本購買工廠用地時,當地有影響力的政治家會插手干預。有時公司內部發生壞事,暴力團等反社會組織得知后會來渾水摸魚。

  這時候,是否放棄原理原則這一判斷基準,不再把企業經營何謂正確放在第一位,而是以盡量追求穩妥、息事寧人作為判斷基準?考驗經營者是否真有勇氣,就看他在這種局面下如何判斷。

  按原理原則做出結論,這種情況下即使受到威脅,受到中傷和誹謗,即使面臨損失或災難,仍然毫不退縮,坦然面對,堅決做出對公司有利的判斷。經營者只有具備真正的勇氣,才能做到這一點。

  “這么做,會受到黑社會的威脅。”“會遭到經營者朋友們的恥笑,會遭到排斥。”困惑之余,顧慮重重,就無法做出正確的經營判斷。本來很簡單的問題會變得復雜怪異,變得難以解決。

  所有這些,都是因為經營者缺乏真正的勇氣。依據原理原則做出正確決斷確實需要勇氣。反過來講,缺乏勇氣的人不可能做出正確的決斷。經營者沒有勇氣,膽小怕事,臨陣退卻,那模樣立即會在員工中傳開。

  員工看到經營者那副可憐相,立即會失去對他的信任。經營者不爭氣的窩囊相,會在企業內如野火般迅速蔓延。經營者缺乏勇氣,員工就會上行下效,不以卑怯為恥,緊要關頭,妥協退讓,喪失立場。

  經營者所需要的勇氣,又可稱為“膽力”。我曾讀過某位精通東方古典的日本啟蒙思想家所寫的文章,其中有所謂“知識”“見識”“膽識”的說法。

  所謂“知識”,是指各種信息,指理性上了解這些信息。知識多似乎很博學,但是,許多所謂的“知識”往往并沒有多大實際價值。應該把“知識”提升到“見識”的高度。所謂“見識”,就是對“知識”的本質真正理解以后,自己內心產生的一種堅定的“信念”。

  有“見識”是當經營者的先決條件。有人說公司的二把手,只要有“知識”就行,不必強調“見識”。但是,公司的一把手即經營者,因為要做決斷,他就必須有“見識”,即具備“信念”否則就不可能對事情做出正確而恰當的判斷。

  真正的經營者還必須具備“膽識”。所謂“膽識”,是“見識”加上“膽力”,或者說加上“勇氣”。因為具有出于靈魂深處的堅定不移的信念,所以就能頂天立地、無所畏懼。

  經營者只有具備這種“膽識”,才敢于面對一切障礙,正確判斷,堅決實行,擺正經營之舵,在風浪中勇往直前。

  說句不登大雅之堂的話,有時經營者不得不遭遇極為棘手、極為難堪的局面,以至急得“小便里帶血”。

  只有這種時候,才能考驗出經營者是否具備真正的勇氣。希望在座各位都具備“膽識”,即發自靈魂深處的勇氣,從而能在各種情況下都做出正確的判斷。

  不斷從事創造性的工作:

  明天勝過今天,后天勝過明天,

  不斷琢磨,不斷改進,精益求精

  得過“普麗策獎”的美國新聞界代表人物大衛·哈伯斯塔姆先生,在其所著《下一世紀》一書中,用了一章來描寫有關我的事情。這章一開頭,他就引用了我的話:“我們接著要做的事,又是人們認為我們肯定做不成的事。”

  事實上,“京瓷”過去做的也是當時人們認為做不到的事。開發新型陶瓷,把它作為新型工業材料,將它發展成數萬億日元規模的新興產業,在此之前,人們覺得這是不可思議的事。

  充分利用新型陶瓷的優良性能,進一步開發出半導體封裝件,促進了電腦產業的蓬勃發展。同時又開發出人造骨、人造牙根等用于生物體的新產品。開拓出一個精密陶瓷的新的產業領域,對社會做出了貢獻。

  “京瓷”為什么如此富有獨創性,許多日本的經營者把原因歸結到“京瓷”的技術開發力上。對照自己,他們會說,“我們公司缺乏那樣的技術,無法發展也是不得已的事。”

  我認為這種觀點站不住腳。沒有哪一家公司天生就有杰出的技術。能不能專注于創造性的工作,明天勝過今天,后天超過明天,不斷改進,不斷創新,這才是能不能實行獨創性經營的關鍵。

  我常以清潔工作為例,說明這個道理。

  清潔工作似乎是很簡單的雜差,沒有什么創造性可言。但是,不要天天機械地重復單調的作業,今天這樣試試,明天那樣試試,后天再別樣試試,不斷考慮清掃方法,不斷提高清掃效率,365天孜孜不倦,每天進行一點一滴的改進。

  結果即使看來簡單的工作,也會產生很有價值的創新。

  一天的努力,只有微小的成果,但是鍥而不舍,改良改善積累上一年,就可能帶來可觀的變化。不僅是清潔工作,企業里各種工作,營銷、制造、財務等都一樣。這個世界上劃時代的創造發明,無一不是在這樣踏踏實實、地地道道、一步一步努力的積累中產生出來的。

  不論各位的企業屬于何種行業,“不可每天以同樣的方法重復同樣的作業,要不斷有所創新。”把這句話作為公司方針,明確地提出來,而且經營者要率先做出榜樣。這樣經過3~4年,企業就會有獨創性,就能進行卓有成效的技術開發。

  時至今日,京瓷并沒有停留在精密陶瓷領域,而在太陽能電池、手機、復印機等廣泛的技術領域內,推進多元化經營。

  但是當初,我只具有精密陶瓷這一狹小范圍內的專業技術。就是說,獨創性的產品開發和獨創性的經營,開始時“京瓷”也沒有。各位能不能每天都認真追求,鉆研琢磨,不懈努力,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有關創造性的話題,我經常講一個“將來進行時”的觀點,不是以現有的能力決定將來能做什么,而是現在就決定一個似乎無法達成的高目標,并決定在將來某個時點達成它。盯住這個目標,通過不間斷的頑強的努力,提高自己現有的能力,直到在將來某個時點達成既定的高目標。

  如果只以現有能力判斷今后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根本無法開拓新事業。現在做不成的事,今后無論如何也要把它做成,擁有這種強烈的使命感,才可能開辟一個新時代。

  以關懷之心、誠實處事:

  買賣是雙方的,生意各方都得利,皆大歡喜

  這里所說的關懷之心,又可稱作“利他”之心。不只是考慮自身的利益,也要考慮對方的利益,必要時,即使付出自我犧牲,也要為對方盡力。這種美好的心靈,我認為即使在商業世界里,也是最重要的。

  但是,許多人認為,“關懷”“利他”這類說法,在弱肉強食的商業社會,事實上很難推行。為了說服他們,為了說明“善有善報”的因果法則在企業經營的領域內同樣存在,我想舉出下面的實例。

  “京瓷”在美國有一家生產電子零部件的子公司,名叫AVX公司。還是20多年以前的事情,當時AVX公司在電容器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為了把“京瓷”發展成綜合性的電子零部件公司,需要AVX公司加盟。基于這種判斷,我向AVX公司的董事長提出了收購該公司的要求。

  這位董事長爽快地答應了。收購采取了“股票交換”的方式。我們決定,把當時紐約證券交易所以20美元左右的價格交易的AVX股票高評50%,即評估為30美元,與在同一交易所上市的、時值82美元的“京瓷”的股票進行交換。

  但對方董事長立即提出30美元的價格仍然偏低,要求再增加,希望以32美元成交。當時我們“京瓷”的美國公司的社長以及律師都表示強烈反對,他們認為輕易答應這類要求,在今后的交涉中對方會得寸進尺,對“京瓷”不利。

  但是,我卻認為,這位董事長要對他的股東負責,對他而言,即使提高1美元也是理所當然,他的要求應予理解。于是,同意了對方的要求。

  然而,當雙方股票正要實行交割時,紐約證交所道瓊斯指數大幅下跌,“京瓷”股票也跌了10美元,變成了72美元。看到這種情況,對方董事長又提出要求,把原定的82對32的交換條件改為72對32。

  通常的看法,如果是因為“京瓷”業績下降引起股票下滑,當然“京瓷”應該負責,現在是股市全盤下跌,改變交換比率完全沒有必要。“京瓷”一方的有關人士異口同聲,主張駁回對方的要求。

  但是,我還是再次接受了不利的變更條件。這既不是出于什么算計,也不是感情用事。收購合并是兩種文化完全不同的企業合二為一,是企業與企業結婚,應該最大限度為對方考慮。

  收購之后,“京瓷”股票一路上揚,AVX公司的股東獲利豐厚,他們的喜悅之情感染了公司員工。

  一般而言,被收購公司的員工對收購公司總是抱有抵觸和不滿,但AVX的員工們卻因為“京瓷”接連的高姿態,一開始就能友好交流,而且很自然地接受了“京瓷”的經營哲學。

  有這么一段經歷,收購后的AVX公司繼續成長,不到五年,在紐約證交所再次上市。在再上市過程中,“京瓷”通過出售股票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20年以前,許多日本公司收購了美國公司,但后來由于虧損不得不紛紛撤退或出售,像“京瓷”收購AVX公司這樣成功的案例幾乎沒有。

  我認為,它們的失敗和AVX公司的成功之間,最大的差距在于,是只考慮自己的利害得失呢,還是要真正地為對方著想。這種“心的差異”,就是不同的想法,帶來了不同的結果。

  “滿招損,謙受益。”尊重對方,為對方著想,也就是“利他”的行為,乍看似乎會給自己帶來損害,但從長遠看,一定會給自己和別人都帶來良好的結果。

  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

  抱著夢想和希望,以坦誠之心處世

  不管處于何種逆境,經營者必須始終保持開朗的、積極向上的態度,這已成為我的信念。既然從事了經營,就不要害怕各種經營課題接踵而來,而且問題越是困難,越是不能失去夢想和希望。

  為各種經營上的問題所糾纏,卻能頂住壓力,堅韌不拔,這樣的經營者身上似乎透出一種“悲壯感”。或者說,因為我強調了堅強的意志和燃燒的斗魂,大家或許認為經營一定是苦差事,一定充滿“悲壯感”。

  恰恰相反,正因為經營需要激烈的斗魂和不屈服于任何困難的堅強的意志,所以經營者必須同時保持開朗的心態。一味緊張,有張無弛,長期經營就很難堅持。

  一方面是“必須苦干”的決心,另一方面是“必將成功”的確信。以樂觀態度面對困難和逆境,乃人生成功的鐵則,是經營者的生存智慧。

  比如,有病時堅信必能康復,于是好好養生。比如,資金周轉困難,很傷腦筋,但堅信只要努力,總有辦法解決,于是就更加努力去解決。

  處于逆境中心的當事人要如此灑脫,似乎很難,但即使難,也要有意強迫自己這么想,這么做。只要努力堅持,事態一定會出現轉機。

  從長時段看,樂觀向上,積極努力,必會有好報,因為自然界本來就這樣,這個世界本來就如此。

  我把上述人生態度和工作態度稱為“與宇宙的意志相協調”。我向許許多多人講述這個真理。

  同情之心,謙虛之心,感激之心,實事求是之心,抱著這樣美好的心,又堅持踏實努力的人,他們必將時來運轉,幸運一定會關照他們。我從靈魂深處堅信這一點,這已成為我不可動搖的信念。

  關于這個問題,我想今后還有機會詳細地講解。在結束“經營十二條”之際,我想引用《易經》中的一句話:“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無論是人生還是經營,其成敗取決于我們今后的行動。在座各位經營者,對于我剛才講述的“經營十二條”,如果真能認真學習,切實實行,那么你們就會變成與自己的過去完全不同的優秀的經營者。

  經營者變了,緊接著你們公司的干部就會變,再接著員工就會變。如果是這樣,那么只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你們的公司一定會充滿活力,變成一個優秀的、高收益的公司。(全文完)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王永生

日本
人氣榜
跟牛人買牛股 入群討論
今日熱度
問股榜
立即問股
今日診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8-31 華大智造 688114 87.18
  • 08-31 通行寶 301339 18.78
  • 08-31 嘉華股份 603182 10.55
  • 08-30 勝通能源 001331 26.78
  • 08-30 嘉曼服飾 301276 40.66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