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2017年7月15日,新浪財經第三屆金牌董秘之夜隆重召開,55位董秘及重磅大咖出席共同見證“金牌董秘”榮譽的揭曉。
任澤平作為嘉賓出席發表演講表示,在經濟偏穩的情況下,我們看到了供給端的收縮,進入到一個強者恒強的時代。反映在A股上,就是上證50和創業板的背離。整個制度環境變革帶來了估值體系的重構。
以下為任澤平演講全文(部分):
任澤平: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晚上好!
首先對獲獎的董秘和公司表示衷心的祝賀!站在現在這樣一個時點,給大家報告一下我對未來中國經濟政策和大類資產的看法。我大致講15分鐘時間。主要講一些干貨的觀點。
大家知道我的觀點一直非常鮮明,我是2014年當時下海,2014年號稱是市場上最大的多頭,提出5000點不是夢,改革年。2015年我們提出一限房價翻一倍。時間到了今年,大家留意,今年實際上這個市場對于經濟包括對于市場的風格存在著非常廣泛的爭議。大家可能也關注到,我本人曾經在今年年初提過一個觀點,叫“新周期”。現在是一個廣為流傳的觀念,但是在過去一段時間它充滿爭議。
站在新時點,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對未來中國經濟和大類資產的一些初步的看法。
1,中國經濟。大家知道經濟其實就是供求。對于需求,我曾經在2015年提過一個觀點:“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國經濟可能是L型”。后來這個判斷也被中央所采納。大家留意今年的需求比較穩或者是比較平的,在供給端,供給是在收縮的,所謂的新5%比舊8%好,強者恒強,我們在鋼鐵、煤炭、玻璃、水泥、造紙、機械甚至包括銀行、保險這些領域,都看到了強者恒強的時代到來。反映在A股時代上,大家以前買小票,現在越是大票漲得越好,這是市場風格的演變。這是觀點,對經濟我想展開一下邏輯。
一個,我們看到中國經濟的需求在今年可能是一個比較穩,而且可能是走得比較平,為什么呢?
一個是政策的變化。在4月份金融監管的升級,曾經市場擔心過經濟可能會硬著陸。大家知道這兩天開全國的金融工作會議,總書記也做出非常重要的指示,這一次金融工作會議傳遞出來兩個非常重要的信號,第一個信號是從過去監管的競爭到監管的協調。所以,我們成立了金融穩定委員會。第二個重要的變化,從去杠桿變成穩杠桿,給出緩沖期。所以,大家對于由于監管所帶來的經濟的硬著陸的風險得到了緩釋。這是第一。
第二,我們主要的經濟結構都呈現出一個偏穩的需求的走勢,比如說出口,如果說中國經濟是L型,我們留意世界經濟是U型的。所以,今年的出口比去年好。今年1—6月份上半年中國的出口增長了8.5%,去年全年是負的7.7%。我曾經在2016年底有一個觀點,為什么我們對2017年的房地產投資不悲觀?給大家說一個數據,去年房地產銷售增長了30%多,而房地產投資只增長了6.9%,中間差了30多個點,都去了哪里?去庫存。所以,不管是一二線城市,甚至三四線城市的庫存去化非常充分,甚至有些三四線城市出現了小幅的價格上漲,很多一二三四線城市庫存去化周期都在12個月以上,所以今年房地產投資可能比市場預期得要好,或者說走得比較穩。一個是開發商有補庫的需求。第二,開發商的現金流很充裕,今年上半年碧桂園賣了2800億,融創到處收購,華夏幸福去年發債的錢今年都還沒有用完。所以,開發商現金流很充裕。第三,按照中央的要求,按照國務院的要求,要人地掛鉤,今年下半年要供地。所以,總的來看今年房地產投資不會太差。我們說庫存,曾經市場擔心未來去庫存對經濟有拖累。大家留意,這一輪中國的補庫存是歷史上時間最短,也是最弱的一次。比如說螺紋鋼的庫存,到現在還只是2015年的水平。煤炭的庫存還在歷史的低位。所以,未來去庫存對經濟的拖累可能也是比較弱的。真正可能拖累經濟的有可能是基建,這只是我們的一個推演。因為現在50號文、87號文,包括國務院派督導組去整頓地方的違規融資,可能對下半年的基建有一個拖累。
總的來說,大家留意,今年的經濟會走得比較穩。所以,我們當時提經濟L型,中國經濟走得非常平。
如果我們看中國需求走得比較穩、比較平,或者說是一個L型,大家會留意,今年宏觀的重點或者說關鍵,或者說整個市場爭議的焦點在什么呢?在供給端。我們可以看到在2010年以來,中國經濟在持續地尋底。我們看到很多行業領域進入到了一個勝者為王、強者恒強的時代。過去這六年很多中小企業退出了,即使是行業的龍頭企業也壓縮它的過剩和老舊產能。
給大家說一個數據,大家知道宏觀上供求的關系。我們今年名義的總需求增長還有10%以上,比如說我們的房地產投資增長8.8%,我們的出口增長8.5%,我們的消費10%,我們的基建16%,名義總需求平均還有10.5%的增長,但是看我們的供給,我們的產能投資今年1—5月份只有5.1%的增長。
你會看到,這些傳統行業,鋼鐵、煤炭、化工利潤都爆表,但是產能放不出來,供求的天平繼續是有利于供給端的,為什么它們的利潤改善了,產能卻無法擴張,或者說無法恢復呢?
第一,按照我們現在對信貸的監管,銀行仍然把這些行業當成“兩高一剩”,不給他們貸款,沒有外延性融資就很難進行產能擴張;第二,環保的壓力;第三,我們在繼續推供給側改革;第四,企業家對未來增長的前景仍然偏謹慎。所以,你會看到在需求偏穩的情況下,供給端在持續地收縮,行業集中度在逐漸提升,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強者恒強的時代。
無論是鋼鐵、煤炭、水泥、機械甚至造紙、玻璃這些行業的集中度都在大幅度提升,甚至包括金融領域也是這樣。今年是一個監管大年,在金融去杠桿的情況下,中小銀行的業務在不斷萎縮,在縮表,顯然對大銀行是有利的。我們現在治理萬能險,新興保險包括中小保險過去過于激進的擴張,現在基本也得到了一定的遏制,我們看到它們開始零增長甚至負增長,但是這個行業每年還有20%、30%的增長,你會看到對于平安、人保、國壽這樣大的保險公司,也是非常有理的。
這是經濟領域的第一個邏輯,這個邏輯是什么呢?就是在經濟偏穩的情況下,我們看到了供給端的收縮,進入到一個強者恒強的時代。反映在A股上,就是上證50和創業板的背離。
這是A股市場今年的第一個主要邏輯。今年A股市場其實主要就是兩個邏輯。
第二個邏輯是什么呢?第二個邏輯是,因為整個制度環境變革所帶來估值體系的重構。我們現在一年500家IPO,這已經是事實上的注冊制,殼價值在大幅度削弱,而且監管層打擊炒殼。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馬天元 SF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