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市場周刊?紅周刊特約作者 嘉華財富上海分公司副總經理 洪少猛
編者按:“宜信有8億貸款已成壞賬”的消息再次將高收益理財產品推至風口浪尖。近年來,隨著金融理財產品的不斷創新,從信托理財產品到P2P理財,從全民PE的有限合伙到各類“寶”扮演的屌絲盛宴無疑吸引著大眾眼球。但在高額收益的同時,投資者需要風險警鐘長鳴。
“宜信有8億貸款已成壞賬”和“銀監會牽頭來承擔對P2P監管研究”等消息再次將高收益理財推至風口浪尖。
宜信8億壞賬風波引關注
據香港萬得通訊社4月8日報道,宜信有8億貸款已成壞賬,并稱宜信此次似乎落入精心設計的壞賬“陷阱”,壞賬公司本身就是個皮包公司,盡職調查時銀行流水都是造假的,抵押物都是東北四線以下城市的爛尾樓。但在高達22%利率吸引下,宜信仍然放出了此筆貸款。
一夜之間,此消息不脛而走。據悉,該筆貸款有可能是宜信財富發行的有限合伙基金業務。若如此,倒不一定是致命的打擊,但倘若是投向宜信普惠的P2P業務,那么這筆違約將直接導致宜信的P2P壞賬率飆升,甚至可能定性為“非法集資”一類,隨之而來的將是可怕的擠兌風險。不管這個消息最終是否被證實為謠言,不管存在兌付風險的是有限合伙基金還是P2P,這次事件都直接透露出市場對于此類高收益產品的風險警示。
有限合伙基金的潛在風險
從2010年開始盛行的有限合伙基金,到2011年的P2P,投資者的收益預期在不斷被推高,而這幾年來所謂的“剛性兌付”讓不少投資者的風險意識逐漸淡漠,筆者將投資風險梳理如下:
1,監管無序:有限合伙基金在名義上是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監管,實際上是無序管理狀態。
2,發行機構資本實力和專業水平不強:有限合伙基金大多由普通企業發起,資本實力低,管理水平和人員素質有限,盡職調查能力弱。
3,融資方實力弱:一般情況下,無法通過銀行、信托和資管渠道融資的企業,才會愿意付出更大的融資成本,通過有限合伙基金進行資金的募集。
4,投資項目質量無法保證:有限合伙基金投資的項目大多風險較高,多投向偏遠地區地產類項目和礦產類項目,抵押擔保措施較差,不利于項目違約后的處置變現。
5,違約成本低:該類項目的管理方GP由于不受國家專設監管部門的監管,幾乎沒有門檻,導致項目違約成本極低。
6,道德風險高:金融投資最大的風險是道德風險,該類投資項目則可能遇到資金挪用等道德風險。
所以,投資者在挑選有限合伙基金產品時,需非常謹慎。
P2P的潛在風險
筆者曾在本欄目撰寫過“謹防P2P投資陷阱”的文章,其闡述了P2P的投資風險主要在于信用風險和道德風險。目前市場上暴露出來的P2P風險也主要為這兩種情況。
首先是信用風險,也就是壞賬率問題。據統計,在P2P網貸平臺中,拍拍貸的壞賬率在5%~8%之間,而宜信、人人貸的壞賬率為3%~5%,融信財富為1.93%。由于P2P公司不受監管,包括壞賬率在內的一些風控指標從沒有對外披露過,所以這些數據在沒有暴露出風險之前,都是謎。壞賬率就如懸在P2P公司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其次是道德風險,當P2P公司經營不善,或者甚至經營者從一開始就抱著“騙錢”的心態時,投資者就會面臨P2P公司“跑路”的風險。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出現公司倒閉、高管跑路、提現困難等各種問題的P2P平臺75家,今年1月份發生11家,2月份發生2家。甚至一些在投資者眼中有一定知名度的P2P也接連“失足”,很多投資者血本無歸。這一系列事件除了給投資者敲響風險警鐘外,也對監管和法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銀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在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期間公開表示:“為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規范和監管,國務院日前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做了分工,剛剛決定由銀監會牽頭來承擔對P2P監管的研究”。
可以說,這是國家對于P2P監管跨出的重要一步,但也只是個開始,這個行業本身的監管難度就很大。想監管得當,一刀切,將不利于行業發展;否則,因為監管標準不夠完善,則容易監管失利。所以這是個燙手的山芋。
因此,投資者在選擇高收益理財產品時,應特別謹慎和注意以下事項:
第一,融資方應具備資金實力強、資產狀況良好、社會信譽度高等特點。
第二,了解融資人的資金用途。建議選擇有盈利前景、政策支持的行業投資。
第三,考察項目還款能力。在信托期限內,需考察融資方的現金流量是否能夠充分覆蓋項目的全部本金與收益。
第四,看具體項目的風險控制措施。信托項目的風險控制措施主要為第三人保證、抵押和質押等方式,盡量選擇擔保能力較強的項目。
總之,高收益容易,抗風險難,且投且慎重。■
?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