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網(www.stcn.com)09月16日訊
盡管目前審計署對地方政府性債務的審計結果還未“出爐”,但業(yè)內人士基本判斷債務總額不小,較2010年底的10.7萬億大幅增加。
據財經網報道,中誠信集團執(zhí)行副總裁閆衍表示,據其估算,截至目前,中國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約在15萬億-18萬億之間。
這其中可分為兩部分:一是可以根據公開數據測算的顯性債務,主要包括財政部代發(fā)地方債、城投債、平臺貸、信托等;二是難以公開數據統(tǒng)計的隱性債務,包括墊資施工、BT(建設-移交)、發(fā)行理財產品、私募等隱性債務,而后者占了“主角”。
不僅如此龐大規(guī)模的地方政府性債務尚未摸清,作為發(fā)行人,地方政府信用資信情況也尚不明晰。閆衍表示,目前對地方政府評級主要分兩部分,但都未明確公開。
“我們在評級過程中了解到,很少有地方政府愿意主動公開財政預算。”國內某評級機構公共融資部門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無據可依,也為給地方政府評級帶來了難度。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表示,對地方政府信用評級首要考慮的就是,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是否透明,財政透明度是地方政府信用評級的關鍵要素。
財經網記者從評級機構了解到,現(xiàn)行體制下,地方政府不愿公開完整詳細的財政數據,而已公布的公共財政預算數據,也僅是一些基本數據,基金預算和預算外財政專戶數據基本不公開。
中誠信國際認為,目前地方政府擁有大量的國有企業(yè)股權和資源類資產,對這些資產的評估有利于對地方政府評級。但現(xiàn)行財政會計制度建立在收付實現(xiàn)制,而不是權責發(fā)生制,根據研究,目前個別省級政府也許具有資產負債表的雛形,但并不規(guī)范和連續(xù),不利于真實反映地方的償債實力。
(證券時報網快訊中心)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