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劉曉
高新張銅(002075.SZ)的“危機”(相關報道見本報7月14日17版《高新張銅“變臉”風波》)已經殃及“池魚”。作為一家資金密集型企業,高新張銅的風險正在向債權銀行傳遞。
“高新張銅的銀行貸款已經開始出現逾期的情形。”7月30日,一位張家港銀行業人士透露。而大量依賴短期貸款周轉資金的高新張銅,將面臨越來越大的還本付息壓力。
當地一家大行人士稱,此前,蘇州銀監分局和張家港市政府召開聯席會議,向高新張銅的債權銀行通報情況,希望拿出一個解決方案;“債權銀行機構共有16家,所涉貸款約為9.6億元”。
高新張銅個案背后凸現的是,在從緊貨幣政策的背景下,原本被資金面寬松掩蓋的大額客戶授信風險,正呈現增加趨勢。
貸款涉及16家銀行
上述了解聯席會議情況的當地大行人士透露,在16家債權銀行共9.6億元左右的貸款中,有3家銀行的貸款規模超過1億元,分別是兩家大型商業銀行和一家股份制銀行。但截至記者發稿,所涉貸款規模的數據尚未得到銀行監管部門的確認。
在眾多債權銀行中,“有5家銀行是異地放貸。”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前述大行人士稱,聯席會議上,“有關方面希望貸款上億元的3家銀行,設一個特別賬戶,大家同進退,并簽署相關協議”。
“如果不涉及資產轉移,影響的銀行貸款規模估計在6至7億元,其中短期貸款還有3個月將基本到期。”7月30日,一位接近某股份制債權銀行的知情人士說。
該人士提及的貸款規模與2007年財報披露的短期貸款數據(7.11億元)較為接近。
高新張銅2007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該公司通過抵押、質押方式分別從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等3家大行分支機構獲得借款1.15億元、1.26億元和0.5億元,共計2.91億元。
前述張家港銀行業人士稱,此前,沒有發現同一資產重復抵押的情形。
同時,該公司通過第三方擔保方式分別從農行、建行、民生銀行、江蘇銀行、華夏銀行、廣東發展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等8家銀行分支機構獲得短期借款8000萬元、4000萬元、10000萬元、2000萬元、6000萬元、4000萬元、1000萬元和7000萬元,共計4.2億元。
而在長期負債方面,高新張銅2007年年報和2008年一季度顯示的長期借款均為1億元,而2007年年報披露了公司向中國進出口銀行南京分行長期借款1億元;以公司土地使用權和房產作為抵押。在2007年內,高新張銅已向進出口銀行南京分行歸還了到期的5000萬元中長期貸款。
上述12家銀行在2007年內共向高新張銅發放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累計達8.11億元。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