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慌的緣由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9日 18:20 金融投資報
葉國英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由于預期不足,當殘酷的現實與預期產生巨大的落差時,投資群體的心理必然會產生猝不及防的震撼,一旦心理防線被沖垮之后,便會產生恐慌,從而導致情緒的失常,判斷的失誤,操作的失策乃至行為的失控。 上證指數從2007年10月17日的6124.04點至2008年3月27日的3407.9點,短短五個月中就大幅回落2716.14點,跌幅高達44.35%,已接近2001年至2005年四年熊市的跌幅,尤其在跌破3500點牛熊分界線后,更是不分良莠,倉皇出逃。周K線已出現1992年以來首次7連陰,市場一片慘淡。繼跌破增發價,跌破發行價之后,又出現AH股價倒掛,恐慌情緒從新股民蔓延至老股民,又延伸至基民,并從私募基金蔓延至公募基金,整個市場似乎已處于杯弓蛇影,草木皆兵,惶恐之中。是國民經濟出現問題?非也!是股市面臨崩盤危險?非也!其真正緣由應來自于心理預期的巨大落差。 一:對股權分置改革只預期了對價,而低估了代價。從2005年的股改開始隨著對價的兌現指數一路上升,然而誰也沒有估計到獲得的30%的對價需要付出的是70%的代價,誰也沒有估計到這輪牛市行情真正的大贏家是大小非,沒有想到這一代價是如此的慘痛,如此的巨大,乃至賠償30%的對價之后還得割肉償債,因為大小非的成本太低了。在大小非股東面前,所有曾獲得對價的股民只是楊白勞碰到了黃世仁。 二:對人民幣只預期了升值,而低估了貶值。本幣升值始終作為本輪牛市的動因之一,然而誰也沒有估計到在對外升值的同時,對內卻在貶值,由于物價上漲,通脹率已高達8.7%,而利率卻停留在4.2%,從而抑制了消費的積極性。 三:對流動性只預期了過剩,而低估了緊縮。在2006年至2007年的牛市上升行情中,誰也認為全世界均處于流動性過剩之中,全球性的牛市、全球性的大宗商品上漲,流動性到了泛濫的地步,可見隨著美國次貸的沖擊,美歐央行紛紛向金融市場注資,流動性一下變成緊缺,而滬深股市也一下在大小非解禁、再融資、新股發行的影響下,以及從緊的貨幣政策調控、供求矛盾一下發生逆轉,這種變化令人始料不及。 四:對藍籌股只預期了利潤大的貢獻,而低估了融資,以中國平安為代表巨額再融資一下改變了人們對藍籌股的整體形象。原先期望于占整個股市總利潤80%的藍籌股起到穩定作用,卻不料獅子大開口成了做空市場的主力。 五:對基金只預期到盈利能力及穩定作用,而低估了派發重倉股,引發市場的震蕩,在不斷走弱的市道下,基金的市值也隨之縮水,而日益嚴重的贖回壓力,又迫使基金拋售重倉股,這又進一步加劇市場拋壓,引發更大的贖回,同時封閉基金又面臨分紅派息的期限壓力,于是產生了惡性循環,基金成了做空主力。 六:對美國次貸危機只預期可能會影響,但低估了嚴重性。美國次貸危機下其股市僅下跌了13%左右,而遠離美國尚未開放資本項目的滬深股市竟下跌44%,這是18年股市歷史中毫無先例的。 七:對牛市只預期到上升的高點而低估了下跌的低點。在延續了二年之后,人們還沉浸在十年牛市的期盼中,因此,都估算著新高的出現,尤其使滬深股市沒有做空機制,在一個只有做多才能贏錢的股市中,多頭思維成了一種長期性的職業思維,當這一思維被一下擊破之后便茫然失措,驚慌不已。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由于預期不足,當殘酷的現實與預期產生巨大的落差時,投資群體的心理必然會產生猝不及防的震撼,一旦心理防線被沖垮之后,便會產生恐慌,從而導致情緒的失常,判斷的失誤,操作的失策乃至行為的失控,尤其是當非理性行為產生合力時。然而正因為過度所以超跌之后可能產生超漲,因為恐慌而加速趕底,因為恐慌而凸顯價值,更因為恐慌使風險加快釋放而機遇更多顯現。當恐慌情緒逐步穩定之后,當政策、周邊市場及客觀的經濟數據出現之后,市場必然會矯枉過正,也許這就是瘋牛的特征,面對被恐慌性充斥的市場,最重要的策略便是冷靜。靜待市場的止跌回穩,靜待市場的放量上升,靜待底部的確認,靜待確實有利于供求平衡提振信心的政策出臺,靜待主流熱點的形成,靜待拐點的產生。 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只要魚餌在手,氣定神閑,何愁機遇不再!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