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昌科:匾額收藏之路越走越寬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 03:01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但一個人收藏似乎“孤單寂寞、勢單力薄”; 誰說收藏不能像商場上一樣強強聯手呢? 他把自己的證券客戶王力一也“拉下了水”。 于是,獨樂樂,變成了倆樂樂, 而正在籌備中的“華夏匾藏博物館”和“中國長壽文化博物館”, 將會讓更多的人看到他們的寶貝,真正變成“眾樂樂”。 ⊙本報記者 楊琳 上世紀90年代初,金融專業畢業的唐昌科任職于工商銀行廣西分行證券部,后被派駐上海管理證券業務。1997年政策規定銀行與證券要脫鉤,上海證券部只得撤消。在走與留之間,唐昌科選擇了離開工商銀行,而留在上海組建了自己的團隊,除了繼續從事金融業之外,還涉足食品、IT等行業。由于出身書香門第,唐昌科對于家族文化和史料研究自少年時期就興趣濃厚,他的收藏之路就此展開。 收藏也可強強聯手 第一次涉足收藏,源于家中保留的一塊祖傳匾額。本來是3塊匾額,一塊被毀燒,一塊被家族中人用來制作了木箱,唐昌科藏下了最后一塊并保護至今。在對這塊牌匾進行研究中,唐昌科感受到了中國匾額文化所蘊涵的豐富的文物和藝術價值。1995年,尚在銀行工作的他除了生活必需支出外,把所有收入都用在了收藏上。隨著個人公司的創辦,財力逐漸強大,使他對中華匾額的收集和研究更加系統。他走南闖北,不僅對匾額在全國的散布線路有了清晰的了解,同時也建立了一張細密的“線人網”。只要出現了不錯的匾額,消息必定第一時間傳到唐昌科的耳朵里。不知不覺中,1300多塊匾額已經聚集在唐昌科的身邊。 然而,收藏到如此境況時,唐昌科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一是儲藏這些匾額需要巨大空間,個人宅地根本無法容下;二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大眾對古玩的了解和認識逐漸清晰,匾額的市場價位也不斷攀升,如今花上多幾倍的錢也不一定能收到好貨,而且還要警防造假者。然而唐昌科并不想放棄,因為散落在民間匾額很多都沒有得到保護和價值認可,他決定繼續堅持下去。此時,他想到了商場上的“強強聯手”策略,他問自己:“收藏為何不能這樣呢?” 這個時候他想到了12前自己的證券客戶王力一,他知道王力一也非常喜歡收藏,并對匾額極感興趣。于是,唐昌科與王力一一拍即合,由王力一出資,唐昌科負責收購,兩人一同踏上了收集古匾之路。如今兩人的匾額藏量已經達4000多塊。這樣的合作讓兩位志同道合之人對中華匾額文化的保護和收藏達到極致。據唐昌科透露,如今他們的行為已經得到山東濟南政府的重視。去年5月,山東省文化部門批準了他們在濟南建立“華夏匾藏博物館”的項目申請,并在博物館建設用地和融資方面給予了極大支持。 匾額收藏衍生出“壽文化”收藏 在匾額收藏道路上已經走至巔峰的唐昌科并沒有滿足,如今他逐漸將資金和精力轉向了他的第二個題材“中國長壽文化”的系統收藏。唐昌科告訴記者,“長壽文化”這個題材的收藏靈感來源于匾額文化。在長期對中華匾額的收藏和文化研究過程中,他發現了許多體現中國長壽文化的細節。他拿出一塊道光15年的牌匾《恩隆五豆》介紹,該匾之含義為“皇恩浩蕩,年屆八十之喻”。“豆”本指古代的一種食器,在這里“五豆”為八十歲之雅稱。在【周禮.鄕飮酒義】中有記載: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還有一乾隆43年匾額《望隆杖國》,意為“德高望重,年屆七十”。《禮記.王制》中記載:“七十杖于國”,謂七十歲可拄杖行于都邑﹑國都,后作七十歲的代稱。唐昌科又拿出一個小小的掛匾《五代期頤》說:“此匾非名家之作,在書法以及篆刻方面也無特殊之處,為百姓人家日常用,然而匾額內容卻耐人尋味。因為‘期頤’喻為百歲,說明該家族的5代人中都有百歲老人出現,象征該家族的長壽興旺。”不言而喻,幾塊匾額的闡釋,就可顯示出中華壽文化的精湛和趣味性。 如今,唐昌科的“中國長壽文化”收藏已持續5年,與壽文化相關的瓷器、木雕、字畫、匾額、家具等器物已逾300件,其中基本都是清代和民國時期的物品。對“長壽”的乞求一直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典型和重要的環節,因此各種器物上都有表達,如匾額的邊框,建筑的門框、窗框上都會用“五蝠捧壽”、“暗八仙”等圖案表現祝壽之義。在長壽文化的系統收藏中,唐昌科主要圍繞三個主題展開:首先是繪有長壽傳說故事的器物,如“八仙慶壽”、“瑤池獻壽”、“麻姑獻壽”等都是中國民間盛傳的長壽故事;另一個主題是具有壽齡雅稱表達的器物,如“五豆”、“期頤”(100歲)、“杖鄉”(60歲)、“杖國”(70歲),還有“杖朝”(80歲)等雅稱;第三個主題則是帶有長壽吉祥圖案的器物,如貓、蝴蝶(耄耋之意)、綬帶鳥、松、鶴(松鶴延年之意)等圖案。 唐昌科透露,他正在上海千年古鎮——朱家角籌建著他的“中國長壽文化博物館”,復旦大學文博系朱順龍教授對這個題材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正與他一同從事“中國長壽文化”的研究。唐昌科表示,收藏不在于個體物件價值多少,而是“整體價值”的體現,這種整體價值更為可觀。因此,他一直都不介意將自己的收藏思路與人分享,甚至歡迎志同道合之人加入,合作式收藏不僅在財力和眼力上可以彼此協作,而且收藏所需的精力也可彼此分擔。否則,光靠個人力量要做一項完善和系統的收藏是非常艱難的。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