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盤藍籌:最不穩定的穩定器(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01:45 21世紀經濟報道
股市的火爆,讓基金發行屢遭哄搶,錢如潮水涌入基金,尤其是股票型基金。根據契約要求,有60%以上的倉位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建倉。 “基金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一家在中國資本市場扎根近10年的基金公司的股票型基金經理說,機構投資者已占到A股流通市值的一半以上,他們的行為直接影響大盤指數和市值的升降。基金和資產管理公司的經理們由于要面臨評級和考核,直接關系著其收入,迫于競爭壓力,為了不被甩出同行隊伍,只能抱團取暖,榮辱與共,大力做多藍籌。 “但機構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深圳一家私募基金經理羅先生稱,大盤藍籌異常的“非理性繁榮”顯然是個精心策劃的“陽謀”:搶籌大盤藍籌股,大力做多股指,然后繼續唱高藍籌,再在高位脫手。 但A股的所謂大盤藍籌股,由于境內上市比例很低,一般只有總股本的2%—3%,往往只有幾百億的市值。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說,這些藍籌股計入指數撬動的往往是萬億以上的總市值,特別容易受到人為操縱和扭曲,具有危險性。 藍籌癲狂時,包括券商在內的幾乎所有國內機構都一致長期看好大盤藍籌。“但是他們的行為卻難以支撐他們的觀點,”羅先生說,去年10月開始,遭到機構拋售的最多的就是大盤藍籌股,他們高位脫手后。但如此眾多專業機構預測與其行為之間為什么會出現難以理解的“誤差”呢? 財經專欄作者曹中銘說,去年9月份,藍籌股愈演愈烈的投機行為事實上是基金在誤導整個市場。5000點時,基金奮力向上,將股指拉到了6000點之上,而當股指下跌到4000多點時,基金卻在反手做空。 統計資料亦表明,其持倉比例在持續地下降,也就是說,基金同樣抵擋不住股市的寒流,選擇了“戰略性”撤退。這是手握重金并且掌控了市場話語權的基金的“杰作”。但是,中小股民成為了其中的犧牲品,整個市場卻在為其埋單。 藍籌——“人造美女” 如流行“人造美女”,上一波藍籌瘋狂,背后離不開“人造”兩字。 2007年10月之前,上市公司的平均股價上漲了120%,但根據測算業績增長卻只有40%。股價的上漲幅度大大高于上市公司業績的增幅水平。牛市的激情在資金的熱情摻和下迸發,但整體而言,藍籌股的平均市盈率已經不低。 如果上市公司業績今后不能保持較大幅度的增長,那么以當市股價衡量,市盈率肯定存在高估嫌疑。但是A股市場卻出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低價股存在泡沫斥之為投機,高價股存在泡沫美其名曰價值投資“合理泡沫”。 2007年上半年低價股、題材股的瘋狂最終招致了監管層的不滿,而調整印花稅政策的出臺,不僅將股指打得“變形”,也導致介入其中的諸多投資者虧損累累。有了此“前車之鑒”,市場又回到了“價值投資”時代,而遭遇了集體郁悶近半年之久的基金也迎來了宣泄的機會。 “5·30”暴跌之后,權重股、藍籌股表現穩健。在5月底6月初的暴跌中,有的高價股甚至還創出了新高,著實令市場耳目一新。事實上,去年下半年藍籌股的躁動,有基金大規模發行的因素,更有市場投資理念發生改變的因素。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