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跨越大西洋的擁抱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6日 19:10 《資本市場》
——歐盟與美國跨越大西洋經濟融合 作者:董金移 ◆此次歐美推動的一體化協議強調的不是自由貿易,而是在經濟領域建立共同的法律和技術標準,并以此來減少歐美之間的貿易障礙,降低因標準和法規不同而造成的貿易成本,以達到嚙合歐美市場、擴展歐美經濟的目的。 在日前召開的第17次歐美峰會上,為全球廣泛關注的兩大經濟機體——歐盟與美國的跨洋經濟融合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會議所呈現出的最大亮點——跨大西洋經濟一體化框架協議的簽署,不僅意味著美歐之間舊有經濟矛盾的進一步舒緩和消解,而且為以后雙方實現經濟一體化和構建單一市場打下了基礎。 超長時間的探索 創建于17年前的歐美峰會雖然原始目的在于抗衡原蘇聯,建設當時提出來的“歐洲大廈”,以保持和鞏固美國在歐洲的領導地位,但某種意義上也為歐洲與美國之間的經濟對話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創建4年后,雙方正式簽署了《跨大西洋新議程》,確立了在經濟貿易領域的伙伴關系與合作框架。 相對于美國而言,秉承著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宗旨的歐盟委員會對發展與對方的經濟合作方面似乎更加積極。在第八次歐美峰會期間,歐委會提出了一項“新跨大西洋市場計劃”,主旨是建立一個廣泛的歐美自由貿易區。然而,由于美國當時通過了帶有域外法權性質的赫爾姆斯—伯頓法和達馬托法激怒了歐盟,導致該計劃一度擱淺。 不過,歐美雙方為尋求經濟領域深度合作的腳步并沒有停止。特別是在第15次歐美首腦峰會上,雙方首次提出了“推動跨大西洋經濟一體化進程和經濟增長方案”,該方案包含了合作監管與標準化、資本市場開放與競爭、技術創新與開發、貿易、知識產權保護等等。從此以后,大西洋兩岸的經濟握手更加頻繁。 作為構建大西洋經濟融合的重要基礎——歐美雙方截止目前所取得的許多前期成果不能不提。在貿易方面,美國和歐盟已開始實施世界海關組織框架標準,雙方海關官員正就共享數據展開工作。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美歐簽署了有關雙方在第三國實施知識產權保護的聯合行動策略。能源安全方面,美國和歐盟已經開始展開有關能源安全方面的合作,通過增加能源供應的多樣性來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更好地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在鼓勵第三國完善能源安全政策方面展開合作。 當然,由于前歐委會主席普羅迪、前德國總理施羅德和前法國總統希拉克這一歐洲三駕馬車在中東民主化等許多問題上與美國總統布什的意見相左,并且彼此時有齟齬,歐美之間在謀求大西洋兩岸整體經濟融合中總是顯得不盡如人意。但是隨著“歐洲三駕馬車”的解體,特別是德國總理默克爾主政之后,歐洲地區形成了包括默克爾在內同時有歐委會新主席巴羅佐和英國首相布萊爾加盟的歐洲外交事務的“鐵三角”。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出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德國更是將跨大西洋的經濟伙伴關系框架提升到了歐盟外交舞臺的中心地位,大西洋兩岸的一體化腳步由此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 跨單一市場的起點 雖然由伊戰造就的美歐政治關系傷痕伴隨著時間的流逝已經得到了修復,但由于區域貿易保護主義思潮的作祟和泛濫,歐美之間最近兩年的貿易磨擦和糾紛卻頻繁發生。就在日前,歐盟還宣布將擴大對美國產品的制裁范圍。與此同時,歐美之間經貿關系有著其他經濟體所不可比擬的分量。目前,這兩大經濟體貿易占世界貿易總量的40%,雙方每天的貨物和服務貿易量達17億歐元。可遺憾的是,歐美之間從未簽署過任何合作協議,而是透過世貿組織進行往來。 更有甚者,隨著歐美經濟相互依存程度不斷提高,雙方經貿往來的主要障礙已不再表現為傳統的關稅壁壘,由技術標準和監管規定差異等造成的非關稅貿易壁壘已經上升成跨大西洋經濟合作的最大障礙。以汽車業為例,制造商分別在美國和歐洲生產同一型號汽車,現在需要滿足不同的技術標準,進行成本高昂的不同測試,以分別獲得美國和歐盟監管部門的批準。這種局面往往是人為因素造成的,與環境保護或安全考慮無關。 因此,大西洋經濟一體化框架協議的達成不僅將消除所有的關稅,而且也將打破目前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之間的其他貿易壁壘,并事實上成為了歐美建立跨洋單一市場的起點。據測算,僅減少金融壁壘、統一工業領域的技術標準和準入標準兩項,兩地資本往來的手續費和工業生產費用將分別減少60%和7%。而作為對一體化協議的及時回應,美歐在日前正式簽署“開放天空”協定,新協定取消了對美國和歐盟航空公司提供來往兩地航班的大部分限制,同時取消了對歐盟航空公司收購美國航空公司大量股權的限制,其本質意義還在于將進一步打開歐美的投資和消費市場。 按照“跨大西洋經濟一體化計劃”, 歐美雙方將成立一個永久性的“跨大西洋經濟理事會”,以進一步幫助各自在多個領域內統一或者相互承認技術標準以及法律法規。同時,在業已建立起金融市場監管對話機制的基礎上,歐美提出到2009年實現雙方會計準則的相互認可,即在2009年前美國的“一般會計準則”(GAAP)和歐洲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相互適用,兩地跨國企業到時將結束至今沿用的兩套財會制度。 對北約的有力補充 表面上看來,跨大西洋經濟一體化框架協議只是一份經貿戰略合作文件,但其中隱含的政治意愿卻相當深刻。一方面,今年是歐洲的大選年,美國也正在為2008年的總統選舉摩拳擦掌,雙方通過加強經濟融合以進一步改善彼此的外交關系似乎是頗受各自歡迎的議題。另一方面,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歐美之間一直是作為一個軍事聯盟存在,如今,跨大西洋經濟一體化框架協議的生成可以看成是對北約的一個有力補充。 相對于歐盟而言,跨大西洋經濟一體化框架協議對于美國來說更具有現實政治意義。受單邊主義對外政策的驅動,美國曾不顧歐洲盟友的反對發動對伊戰爭,給歐洲民眾留下極其惡劣的印象。時下美國總統布什急需要調整對歐戰略,修復與歐洲的關系,而跨大西洋經濟一體化框架協議無疑成為了這一舉動的最好潤滑劑。不僅如此,美國還希望通過這次經濟行動推動歐盟盡快將巴爾干地區國家納入東擴范圍,以便自己可以從中脫身。 當然歐洲人也有自己的政治算盤。在歐盟看來,歐美關系的核心議題在于自己應該如何對美國的單極世界作出戰略性的回答。徹底站在美國一邊,歐洲將變得無足輕重;以對手姿態出現,歐洲顯得并不明智。因此,一個大幅度增強行動能力、步調一致的、把美國作為伙伴的選擇才是歐洲的最好出路。也只有如此,美國才能在許多重大的國際事務中認真地聽取歐洲的意見。 當然,對于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而言,思考更多的可能是跨大西洋經濟一體化協議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不錯,歐美占到全球國民生產總值的70%以上,因此這兩大經濟體建立更緊密的經濟合作關系對于其他經濟體不可能不產生較大影響。 與1990年代中期擱淺的“跨大西洋自由貿易區”不同,此次歐美推動的一體化協議強調的不是自由貿易,而是在經濟領域建立共同的法律和技術標準,并以此來減少歐美之間的貿易障礙,降低因標準和法規不同而造成的貿易成本,以達到嚙合歐美市場、擴展歐美經濟的目的。特別是歐美如能就某些技術標準達成一致,那么這些技術標準很可能成為全球通用的標準,西方企業將因此而獲得巨大競爭優勢。 不僅如此,外界看得非常清楚,雖然歐美反復強調跨大西洋經濟一體化協議并不針對任何第三方,但他們卻在極力兜售“經濟體制是建立在共同價值觀基礎之上”的政策主張,特別是目前歐美都面臨著來自亞洲和拉丁美洲市場的激烈競爭時,雙方急需“用一個聲音說話”。因此,歐美兩強的經濟合作是否會造成新的貿易壁壘,歐美在經濟上的強勢又會對全球自由貿易產生何種影響,的確需要引起關注。 只能小步走 應當承認,歐洲所積累的建立共同市場的經驗將最終有助于跨大西洋經濟一體化框架協議的落實,全球范圍內興起的自由貿易區建設熱潮也會推動歐美一體化協議更趨緊密。但是,從現在來看,跨大西洋經濟一體化協議還只是一份政治性宣示聲明,并不真正具備法律約束效力,同時,協議一直要到2015才能排出確切的時間表,其中的變數也隱約可見。 首先,歐美之間仍然存在互不信任的心理隔閡。英國《金融日報》日前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美國高層對建立跨大西洋單一市場并不熱心,在這一議題上歐盟是“剃頭挑子一頭熱”。另外,布什政府發動伊戰的陰影在歐洲遠沒有消除。據英國《金融時報》日前發表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在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和意大利這5個歐盟國家中,高達36%的人認為美國是全球穩定的“最大威脅”。 其次,歐美之間還存在許多政策選擇的不和諧。一方面,歐盟承諾到2020年將自己的溫室氣體排放比減少30%,到2050年減少60%至80%,并強烈要求美國加入《京都議定書》等全球多邊安排,但美國時至今日仍拒絕承諾任何相關義務,歐美雙方在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方面沒有取得任何進展的事實令歐盟極為不快。另一方面,由于美歐在農產品補貼和關稅問題上互相指責導致了多哈回合談判的破裂,雖然目前歐盟已提出可以有條件地削減補貼的75%,但美國卻并沒有作出積極的反應,而且還獅子大張口,要求歐盟進一步削減農業進口關稅。這讓歐盟對美國的誠意產生了懷疑。在筆者看來,只要上述的矛盾不消除,美歐大西洋經濟一體化建設的腳步就不會輕松。 (作者供職于廣東技術師范學院管理學院)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