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單戀一枝花的8個故事:財富是持有的結果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1日 07:11 理財周報
理財周報記者 劉璐 李冰心 劉若水 江勛 盧山林/文 許多年過去了——相信若干年以后,劉元生的投資故事仍然會被人們不斷地提起。劉元生的股票投資回報之所以能夠超越巴菲特,是因為他“單戀”上了萬科(000002.SZ),縱然歲月蹉跎,他廝守萬科不離不棄。 故事要從差不多20年前說起。1988年12月,萬科正式向社會發(fā)行股票,一家本來承諾投資的外商打了退堂鼓,王石的合作伙伴劉元生得到了深圳證券交易所的特許,用外資身份開設的A股賬戶購買了萬科原始股,投資360萬元。19年過去了,按照萬科今年7月25日收盤價35.20元計算,劉元生手中的萬科市值已高達20.5億元。 劉元生的“神話”可以復制嗎?難道不可以復制嗎?面對波詭云譎的股海,你有沒有想過,只要擁有一只股就可以與它攜手終老。單戀,讓愛情的長跑擦出耀眼的火花。 為什么一只股就可以?如果你的投資每年增值20%,那么投資100萬元的話,20年后,你將擁有3834萬元。復利的魔力正在于此。全世界最有名的復利受益者是巴菲特,買入并堅定持有的策略,獲得年均28.6%的復利回報,40年時間,收益2萬多倍。有經濟學家言,如果你在宋朝的時候投資一枚銅錢,那么現在你可以把紐約買下來。 那么短線暴富的神話呢?如果你的投資第一個月增長100%,第二個月虧損50%,如此周期循環(huán),那么,經歷20年,你手上仍然只有100萬,還跑輸了CPI。如果你不嫌麻煩,我們可以引入更復雜點的假設,引用廣發(fā)基金投資總監(jiān)朱平的話,“如果你做三筆投資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第一次掙了100%,第二次掙了50%,第三次虧了50%;第二種是每一次都只掙20%,但是連續(xù)做了三次。”算一算,答案和你想的是否相同? 如果用買入企業(yè)的思路來看待股票,短期價格的波動便顯得無足輕重。對于要買入一個企業(yè)的投資者來說,該企業(yè)所處的行業(yè)前景、產品定位、治理結構、現金流、資產負債狀況等,都要慎重考慮。既然投資企業(yè)之前,你會思考再三;那么買入一只股票前,你怎能只聽消息,狂炒概念? 你也許會聽到一個又一個一夜暴富的神話,可是,要到退潮的時候,你才能看清楚他們到底有沒有裸泳。曾在閩發(fā)證券的模擬炒股大賽中名列第一的個人投資者曾凡告訴理財周報記者,盡管他在熊市期間有過40%-50%的收益,但是,一次失誤便足以毀掉全部利潤。“以前大概沒有人比我更懂得投機,每天都要換股”,而現在,“極端地看,短線交易甚至是不道德的,因為你賺的是別人虧的錢。” 投資真諦在于堅持價值投資 理財周報發(fā)現,許多散戶在談到長線投資時,都會對從自己手中“走脫”的藍籌股追悔莫及,“要是拿到現在……”這些人到現在還沒有明白,買股票在圖形上是要“向右看”的。 對于價值投資,相信投資者都耳熟能詳,但是,真正的跟隨者并沒有想像中那么多。短線博取快速膨脹的財富,給投資者畫了一個巨大的餅。但經過一番風雨之后,有些短線客在痛定思痛之后,重新“撿”回自己養(yǎng)老股。 5.30的暴跌一夜之間普及了長線投資的意識,我們應該知道,只有長期持有的股票,才會最終賺錢。 •東方明珠大戶曾凡兩年五倍 在朋友圈里,前文所述的散戶曾凡長期持有東方明珠(600832.SH)的事情無人不曉。從2005年4月買入,到今年開始逐漸賣出,曾凡持有東方明珠的時間已經接近三年。“股改的時候,我也賣過東方明珠,那時候股改帶來30%的盈利。但它是第一批股改的,而我當時還沒有吃透股改的含義。”曾凡告訴理財周報記者,三個月后,在理解了股改的內涵之后,他又以高出售價10%的價格買回了更多份額的東方明珠。如果從第一筆買入算起,曾凡的收益接近500%。 “第一次買后,經歷了兩波跳水,損失了30%左右,但我一直堅定地持有。因為買之前我對東方明珠做了很詳細的分析。GDP的增長主要有三駕馬車——投資、出口和消費。投資面臨宏觀調控的風險,而出口又面臨人民幣升值,所以我選擇消費類股票。東方明珠所從事的傳媒業(yè),是壟斷行業(yè)。這樣它同時具有成長性和壟斷性。同時它還擁有東方明珠塔、東方有線電視網絡以及東方衛(wèi)視的股權,從而涉足了整個產業(yè)鏈。” 曾凡1999年開始入市。“那時候我可能比任何人都投機,幾乎每天都要換股票。2003年參加閩發(fā)證券的模擬炒股大賽時,獲得冠軍,月收益率40-50%。但經過幾年的親身實踐,發(fā)現短線像賭博,因為股票短線的價格是沒有根據的。”這樣,曾凡的短線經歷在2003年時嘎然而止。 我會持有長江電力10年 “近期看長江電力(600900.SH)走勢良好,我會一直拿著,至少拿10年”,個人投資者李先生這樣告訴理財周報記者。說這話時,他還為當年賣掉萬科而懊悔。 李先生曾經在2005年下半年抄了萬科的大底,但是在萬科股改后賣出了萬科,理由不是不看好,而是因為當時權證市場火爆,自己耐不住寂寞。“我看好萬科的時候,基金經理根本沒幾個看好,只可惜我暴富的心理欲望太強了”,李先生說,他在賣出萬科后,去做權證,但是到現在為止,所得的收益遠不及長期持有萬科。 對于拿長電的原因,李先生說,一是看好長電的管理團隊,再就是長電的利潤非常穩(wěn)定。李先生在去年4季度以不到3元的價格購買長電權證,在今年初,長電權證達到8元多的時候出貨,然后在11元左右換成長電股票,雖然不到一年時間,但是收益頗豐。 事實上,一貫讓人聯想到凌厲操作和快進快出的私募基金中,也不乏價值投資的“粉絲”。 • 私募6只金股三年沒動 深圳一家著名私募基金經理告訴理財周報記者,2004年初公司成立以后,曾先后買入深萬科、貴州茅臺、招商銀行、煙臺萬華、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如今,這些股票的漲幅都很驚人。 為什么選擇茅臺?“當年茅臺庫存酒的價值200多億,而市值只有100多億,單憑這個數字就可以做出買入決策。我們當時判斷貴州茅臺可以在10年內戰(zhàn)勝市場波動。”“至于買入時機,只要你認為價格低于價值,都可以考慮介入。” 直到現在為止,這家私募公司都沒有售出上述6只股票。“原因很簡單,找不到拋售的理由。只要公司的質地沒有發(fā)生巨變,只要公司仍符合當初選擇的標準,就沒有必要拋出。”該私募基金經理還引用莎士比亞的名言和理財周報讀者共勉,“不經歷狂風巨浪,怎能掌握巨大財富 ?” • 任廣芬茅臺股票增值5億 在曾經是兩市第一高價股貴州茅臺(600519.SH)的背后,任廣芬這個名字被很多人深深記住。任廣芬持有茅臺開始為人所知的2001年,正逢中國股市前一波牛市的最高點,之后就是長達4年的慢慢熊途。 茅臺2001年年報顯示,任廣芬躋身貴州茅臺第六大股東,當時,她持有茅臺98.38萬股,持股比例為0.39%。按照定點復權價格看,茅臺2001年12月31日的收盤價為38.55元,而今年7月25日的收盤價則高達529.10元。茅臺董秘告訴理財周報記者,任廣芬至今仍“癡戀不舍”茅臺。 • 黃木順是泛海建設第一流通股東 2006年3月31日,黃木順還未在泛海建設(000046.SZ)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之列。在當年8月份公布的中報中,他以694.3萬股,占股本2%的規(guī)模躋身前五強。此后,泛海建設開始爆發(fā)性走高,至今年 7月25日報收48元,相比2006年3月31日的4.92元翻了將近十倍。其間,泛海建設出現了4次大的震蕩調整,黃木順卻不為所動,始終堅持加倉。 • 招商銀行是兒子教育基金 “你是財經記者,應該比較了解情況吧,你覺得招商銀行怎么樣,最近沒有什么負面的消息吧?”跟Emma見面的第一句話,居然先要接受她的“采訪”。 就在兒子2002年進入小學之前, Emma選中了招行。“那時候我已經使用招行信用卡一段時間了,我覺得招行的服務比其他銀行要好很多,經營理念也很清晰。我就覺得將來這樣的銀行應該是比較有競爭力的。” Emma的啟動資金只有5萬元,買入的時間是2002年4月招行剛剛掛牌上市不久,持倉均價在10元左右。抱著“大不了一直捂著,或者干脆留到兒子上大學時候用”這樣的念頭,Emma“捂住”了招行,并且一“捂”就是5年。在今年6月股市高位震蕩之際,招行逆市走強,成為投資者和分析師眼中的“金股”。Emma在5年間的投資回報率已經接近600%。 • W一路下跌一路買中集 “死了都不賣”一夜唱響華夏。理財周報記者發(fā)現,真正執(zhí)著于一只股票的投資者,總有自己的一本“經”。 “我在2003年開始買入中集,那時候價格大概十幾元。當時趕上集裝箱業(yè)務很景氣,中集一下子沖到30多元,后來從除權后的大概16元跌到了7元左右,我一路都在買進。” W先生在總結持股經驗時說:“我覺得自己看懂了這個行業(yè)和它的經營模式,就安心享受公司的成長。” 除了自己的“專業(yè)判斷”,你還可以“借力”致富。跟著擁有雄厚研究實力的基金的腳步,選擇并“抓牢”自己的養(yǎng)老股,不失為良策,散戶劉實就是這樣做的。 雖然有人質疑這樣不如買基金,可是,由于基金在一只股上的投資比例受限,所以,如果你火眼金睛地挑中一只“上上股”,那么,暢享比基金更高的收益自然不在話下。 • 買五糧液賺3倍還不夠 劉實2004年10月底開始買入五糧液(000858.SZ),此后經過不斷加倉,目前持有五糧液數萬股,持股均價12元。 他對理財周報記者講出的邏輯是:五糧液作為中國名酒是富人的消費品,產品價格永遠只漲不跌;另一方面,雖然五糧液和茅臺的產品定價相差無幾,但茅臺的股票價格始終是五糧液的3倍多,“有茅臺這個高價標桿,五糧液的價格上升空間應該也很大。” “前期市場大跌,我沒有一點減倉或者調倉,以后的操作也以加倉為主。”劉實說,五糧液一直是基金公司長期看好的穩(wěn)健型投資品種,而自己也準備把其當作養(yǎng)老股。對于短線的波動,劉實推崇富國天益基金經理陳戈名言——“我的特長是麻木”。 近水樓臺先得月。也有一類投資者,在身邊發(fā)現“美”。畢竟最近的距離創(chuàng)造最深的了解,如果你對這只股所處的行業(yè)、背后的公司運行狀況了如指掌,你覺得它還能逃出你的手掌心嗎? • Z每月都買民生銀行 民生銀行(600016.SH)員工Z先生信心十足地告訴理財周報記者:“我還打算繼續(xù)買入至少5-10年的民生銀行的股票。” Z先生對民生銀行的投資始于2001年,此后,每年有了閑置資金就買一點,有時候2萬股,有時候3-4萬股。 “長期來看,我一直看好民生銀行,但每年買入的時候會找一個自己認為價值相對低估的價位。”有著海外工作經驗的Z先生直言,“從每年的業(yè)績增長、資產質量、規(guī)模、未來趨向上看,我覺得民生銀行都不錯,而且整個金融行業(yè)都受惠于經濟發(fā)展。在銀行股中,我認為民生銀行公司治理最好,資產質量和盈利水平也令人滿意。”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fā)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