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呼包鄂“金三角”閃耀崛起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6日 03:4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連續5年來,內蒙古的經濟增長速度在全國排名第一。而位于內蒙古中西部的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三市,在2006年創造了全區GDP總值的53.2%,成為其最具發展活力的區域,被稱作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的“金三角”。 1、在我國200個城市中,呼包鄂三市的“增長競爭力”排名并列第一 2、呼包鄂三市農牧區人口不斷向城市轉移,三市的平均城市化率在2006年達到63.3%。新華社記者 張領 攝 3、自治區證券經營機構各項業務今年上半年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即將創出歷史最好業績 中國社科院文獻出版社日前發布的《2007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顯示,在我國200個城市中,內蒙古自治區呼包鄂三市的“增長競爭力”排名并列第一。 呼包鄂創造全區一半GDP 內蒙古的“金三角”地區,是指中部的土默川平原和鄂爾多斯高原上的呼和浩特、包頭和鄂爾多斯三市。這里資源富集、交通便利、信息暢通、科研雄厚、開放程度高。 統計數據顯示,呼包鄂三市面積占全區11%、人口占27.3%,實現了內蒙古2006年51.2%的財政收入、56.5%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目前,三市經濟總量達到2710多億元,人均GDP達到5193美元,達到了我國沿海地區平均水平線。 2000年,鄂爾多斯財政收入僅12億元,而到去年,其財政收入猛增至145.8億元,比2005年增長52億元,躍居全區第一。2006年,鄂爾多斯市經濟總量800億元,人均GDP達6600美元;這一年,北京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6210美元。2000年以來,鄂爾多斯年均增長速度達到30%。《2007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對包括港澳在內的全國200個城市的競爭力進行了分析,鄂爾多斯的增長競爭力排名第一,效益競爭力名列第八。 呼和浩特的經濟總量,則由2000年的約200億元,增長到2006年的900億元,排在了西部11個省會城市的首位,處于全國省會城市的上游。該市以年均24.6%的增速快速發展,最高年份達到約31%。 與此同時,包頭2006年的GDP達到1010億元,財政收入由2002年的不足30億元,增長到去年的130多億元。 從綜合數據來看,2006年,呼包鄂三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942.46億元,占全區的56.5%,比上年增長了28%。能源、冶金等六大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已具雛形,重點企業支撐作用明顯。隨著呼包鄂三市農牧區人口不斷向城市轉移,三市的平均城市化率在2006年達到63.3%。 呼包鄂三市的居民收入水平,也隨著當地的經濟發展水漲船高。2006年,三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14055元、15122元和13002元,接近發達地區的平均水平;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5308元、5338元和5308元,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1.5倍左右。 自治區黨委政研室處長段連敖認為:“借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東風,呼包鄂地區乘勢而起,抓住西部大開發和國內外產業轉移、升級的機遇,從而實現經濟跨越式增長,成為西部地區經濟高速發展的一極。” 新型工業化促成“金三角” 近年來,呼包鄂三市在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牧業產業化進程方面不斷突破,尤其是新型工業化的特征明顯,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的調整和優化,優勢特色產業逐年壯大。 “呼包鄂三市是以資源吸引資本,資本撬動資源,從而帶動整個地區經濟的高速發展。”內蒙古金融辦副主任李國儉如是闡釋“金三角”的發展奇跡。 相關研究人士則表示,產業延伸、產業集中、產業多元是內蒙古在謀劃這一經濟板塊發展思路時所提出的主要策略,也是呼包鄂“金三角”在整個西部地區脫穎而出的主要原因。 呼包鄂三市各有自己的資源和特色,其各自的發展也就有所差異,但又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形成了密不可分的整體。 據了解,呼和浩特市擁有六大主導產業集群,即乳業、電子信息、電力、醫藥發酵、冶金化工和機電裝備。2006年,上述六大優勢特色產業完成增加值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接近70%。同時,基本建成了乳品加工、火力發電、生物發酵三個國內同類地區中最大的產業基地和自治區最大的信息產業基地。 目前,冶金工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和機械裝備制造業成為包頭市工業經濟的主導力量,已占全市工業比重的87.7%。鄂爾多斯市通過大基地、大產業、大集團延長產業鏈,實現煤炭深加工。2000年以來,全市工業增加值連續多年保持了自治區第一的增長速度。此外,鄂爾多斯在煤炭產能大幅度擴張的基礎上,又竭力打造“正在崛起的共和國西部能源之都”的品牌。 內蒙古政府常務副主席任亞平說,內蒙古這幾年主要變化在于推動新型工業化,這是這幾年內蒙古發展的主筆,是最大的亮點。 李國儉表示:“作為資源驅動型產業,內蒙古各種資源要素的洼地效應日漸顯現,形成經濟、社會、生態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態勢。” 事實上,資源是呼包鄂“金三角”最大的優勢。此中包括儲量1250多億噸的煤炭、7000多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逾億噸的稀土保有儲量和586億立方米的黃河配給水量。此外還有毗鄰北京、天津、蒙古國及俄羅斯的區位優勢。 段連敖指出,雖然呼包鄂“金三角”地區資源富集,但政府并未躺在“祖宗遺產”上不思進取,而是意識到資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深加工的必要性,推進資源、企業、產業、科技、人才的緊密結合,走出“依賴資源”的誤區,推進依托自然資源優勢向構筑社會資源優勢轉變。 以分工協作增強整體競爭力 呼包鄂“金三角”如此搶眼的表現,無疑引起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為此,內蒙古為三市確定的工作思路是,“堅持非均衡發展與均衡協調發展的統一,堅定不移地鼓勵和支持優勢地區率先發展,以局部帶動全局,堅定不移地推進協調發展”。給三市發展定位是:呼和浩特市要建成現代化的首府城市,包頭市要建成我國中西部地區經濟強市,鄂爾多斯市要建成我國重要的能源重化工業基地。 今年4月,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儲波提出,呼包鄂三市要著力提高“兩個水平”:一是提高協調發展水平,率先在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上取得突破,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區域協調發展;二是提高可持續發展水平,要率先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上取得突破,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升產業層次,實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儲波同時提出,呼包鄂已經站在一個新的發展起點并處于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面對這一發展拐點,需要呼包鄂三市進一步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思路,提高發展質量。 據了解,近年來,呼包鄂三市正加強合作與互動,以期發揮整體優勢,力求形成規模效應、集聚效應和疊加效應,加快構筑三市產業群和城市群,推進三市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研究專家指出,呼包鄂三市能夠在區域經濟協作方面開展大量工作,應對產業集群,加強資源整合,加快建設區域統一市場,從而能夠聯合起來面對更為強大的外部市場,提高產品質量及競價能力。 段連敖建議,呼包鄂地區可以進一步深化產業分工協作,分別根據各自比較優勢,按照地域、產品和產業鏈的不同階段進行合理分工、協作配套,增強區域整體競爭力,使“金三角”經濟圈能夠引領整個西部板塊的崛起。 資產證券化 助力優勢產業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是中國的資源大區,煤炭、電力等能源型資源以及多金屬資源豐富,儲量和產量位居全國前列。如何有效地開發利用這些資源,使之開采及銷售都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則是有關部門在積極探索的問題。內蒙古金融辦主任宋亮近日在接受上海證券報專訪時表示,“針對內蒙古的資源優勢,自治區擬實行資產證券化,以資源帶來資本,以資本撬動資源,實現兩者之間相互促進的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目前內蒙古擁有六大特色優勢產業,主導地位突出,即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農畜產品加工、裝備制造和高新技術。 自治區明確提出,在能源工業方面重點發展煤炭、電力、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建設國家級能源基地;在化學工業方面重點發展煤化工、天然氣化工和鹽堿化工,提高加工深度,在資源產地和基礎條件較好的地區規劃建設若干大型化工基地;在冶金建材方面重點發展鋼鐵、有色金屬、水泥和玻璃等產業,實現產業和產品結構優化升級;等等。 宋亮表示:“六大優勢產業集群要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技術水平高、資源轉化能力強的大項目,其中有很多項目都能產生穩定的現金流,滿足資產證券化的條件。”他認為,無論是采用信托結構的信貸資產證券化,還是采用客戶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結構的企業資產證券化,都有巨大的市場。 記者了解到,結合自治區“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及產業特色,當前自治區可以實施資產證券化的資產項目還有水電氣資產、路橋收費、公共基礎設施、市政工程項目、商業物業租賃、企業大型設備租賃、大額應收賬款、金融資產租賃、銀行信貸資產、不良資產等。 宋亮認為,資產證券化有助于創建區域金融優勢,滿足建設資金。在加快自治區區域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礎上,大大提升自治區區域金融優勢,為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資體制、籌集大規模建設資金提供有效的戰略手段。 “此外,還可以有力推動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有效結合,推動自治區由資源大省向經濟強省的歷史性轉變。”宋亮如是表示。 資源型優質資產期待進入資本市場 內蒙古資源富饒,資源在開采利用過程中,對資本的需求量大。“如何利用社會資本合理地開發資源,是當前內蒙古正在考慮的一大重要問題。”內蒙古上市公司協會秘書長郭景龍近日在接受上海證券報專訪時表示。上市企業數量較少,還有相當多的優質資產未能進入資本市場領域。 郭景龍指出,內蒙古直接融資總量規模較小,資本市場有價證券及投資占資金運用總量的比重則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上市公司資產規模又顯偏小,僅占全國上市公司平均資產規模的60%。 他認為,要積極扶持內蒙古一些持續經營能力強、發展后勁足的公司進入資本市場,壯大內蒙古的資本實力。 內蒙古上市公司協會在積極培育和推動后備上市資源邁進資本市場方面也作出一定的努力。郭景龍透露,協會目前正在輔導的主要有3家公司:烏蘭察布市的龍的馬鈴薯公司、巴彥諾爾的大中礦業公司、烏海市的君正集團。“目前,上述公司正在進行重組、改制等前期籌備工作,預計在3年左右將取得突破性進展”。 “協會有義務推進內蒙古優秀企業進入資本市場。”郭景龍同時向記者坦言,“內蒙古近年來上市資源的流失問題也應引起高度重視。” 證券經營機構將創歷史最好業績 內蒙古自治區區內證券經營機構業務迅速增長。相關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自治區證券經營機構各項業務繼續呈現上年的快速增長勢頭,目前已經超過上年全年的成果,即將創出歷史最好業績。 目前,在內蒙古自治區注冊的兩家證券公司法人機構,分別是恒泰證券和日信證券。銀河證券、國泰君安證券等多家券商也在自治區設立了營業部。 2006年,內蒙古區內兩家證券公司中恒泰證券實現營業收入31916.65萬元,凈利潤7323.81萬元。日信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132.86萬元,凈利潤611.01萬元。全區營業網點共實現代理客戶交易量730億元,比上年增長176%;托管市值61億元,比上年增加64%;營業收入2.1億元,比上年增加144%。 據了解,兩家證券公司的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工作方案在得到監管部門的批準后,都進入了具體實施階段,計劃在今年八月底前實現客戶上線工作。目前,兩家證券公司已經全部成為綜合類券商,在區內、區外設立了多家分支機構,證券業務已經邁向全國,個別業務在同行中有著重大影響。恒泰證券嘗試借殼西水股份上市,十分具有創新意義。 內蒙古證券業人士表示,區內證券經營機構需要繼續做好地方經濟與資本市場的對接工作,在企業改制、輔導培育和上市推薦承銷以及購并重組、再融資等方面積極努力,協助實現地方經濟的發展規劃,在自治區資源轉化、提高附加值、改善經濟結構、提升競爭力等方面做出貢獻。 新時代信托邁出業務轉型創新步伐 伴隨著宏觀政策的調整以及市場競爭的加劇,信托投資公司原有的發展模式受到各方面的挑戰。新時代信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樹新對上海證券報表示,公司將在經營定位上、發展方向上作出相應的調整和轉變,推進“大政府、大企業、大投行”業務轉型的經營發展戰略。 據了解,新時代信托還深化銀信合作的領域,加大業務創新的步伐,與國家開發銀行合作開發間接銀團貸款轉讓業務,并在財務顧問業務方面取得突破。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達103億元,其中自有資產總額56897萬元,全年經營收入3428萬元,實現凈利潤454萬元,上繳稅金達486萬元;信托資產達97億元,新增68億元,公司盈利能力和經濟效益明顯增強。 李樹新表示,今年以來,公司將擴大結構化信托融資業務領域業務發展,繼續加大與金融同業的合作,加強資產證券化等方面的創新,擴大低風險業務,推動信托計劃向產業投資信托基金的方向發展,并全面介入證券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