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新股上市炒作須思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3日 07:06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陳霞 股市中歷來有“弱市炒新股”的說法,而自5月底市場進入調整,在大盤總體行情偏弱的情況下,很多投資者為減小風險,都把目光轉向“炒新”。6月29日上市的拓邦電子當天最高漲幅達到577%,5月30日上市的安納達當天最高漲幅達到269%,6月13日上市的實益達最高漲幅達213%。于是,在示范效應之下,不少投資者都想把資金重點放在“炒新”。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新股都值得投資呢?怎樣才能在新股的交易中最大程度規避風險,獲取更安全的投資收益呢? 追漲新股存在被套風險 盡管不少新股當日漲幅巨大,但是在高收益的背后,卻有不少投資者因盲目追漲而高位套牢,損失較大。 2006年6月19日上市的中工國際上市首日最高漲到50元,最終以31.97元收盤,較發行價上漲了332%。但隨后,中工國際連續5個交易日跌停,重新跌回17元的首日開盤價左右。在50元附近買入的投資者,遭受的損失最高達到66%。事隔一年,經歷了一輪大牛市行情,中工國際的價格最高也僅有35.80元,遠低于上市首日的最高價。 據統計,2006年6月恢復新股發行上市以來,深滬兩市新發上市的112只新股中,有44只股票上市首日的最高價是其上市后一個月的最高價,占比39.28%。換句話說,近4成的新股,投資者在上市首日追高買入,將至少套牢一個月。其中,深市得潤電子、德美化工、同洲電子和滬市大同煤業、中國銀行等新股套牢首日追漲者的時間更長達半年之久。新股高開低走的情況可謂比比皆是,其交易風險不可低估。 有市場人士認為,現在的市場和過去有較大的不同。在股權分置改革之后,根據現在的發行辦法,新股被機構投資者大量申購,這導致當股價超出合理價位時,拋壓會非常大,這就抑制了新股價格持續走高。此外,新股的發行市盈率和二級市場已經基本接軌,投資價值并不突出,這也使得在對新股的追漲中少有機構介入,行情難以為繼。 體現市場階段性調整 國信證券分析師李鯉表示,當前“炒新”熱,說明指數雖然下跌,但市場人氣還具有相當凝聚力,新股價格被拉高也有其合理性。從大盤新股看,對題材和資產注入預期使其目標價位不斷上升;從小盤股來看,整體較高估值水平是其得到溢價的原因。 而國盛證券的分析師王劍則認為,當前“炒新”熱反映了市場正進入調整階段。“市場對股指短期內能否止跌沒有信心,因此市場資金就集中對新股炒作。但這種炒作沒有持續性,往往是快速拉高迅速出局,整體信心不足,是階段性調整的典型形態。” “炒新”也需重價值 王劍建議,“炒新”要想獲得收益,根本上還是需要個股有良好的基本面支撐,業績具有長遠的成長空間。同時,其上市后股價定位不要太高,后市才有炒作空間。“就當前市場來看,并不適合‘炒新’,建議等新股上市時間超過3個月才進行考慮。” 李鯉則指出,當市場處于上升期,新股漲幅普遍較大,而處于調整期時,高調定位新股普遍存在較大調整壓力,因此,當前震蕩市下“炒新”猶要謹慎。“當然有些新股確實值得關注和持有,因為其投資價值與所處是否牛市或熊市并無直接關系,最終決定新股行情持續性的,還是公司質地與成長性,以及資金集中度。”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