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過剩流動性要有效運用于股市發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2日 03:39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我們在談論銀行儲蓄下降、流動性過剩和股市發展時,不能再囿于落后金融體制造成的慣性思維,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更不能忽略了國家市場經濟體制的既定改革目標,忽略了資本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也許我們的確應該關注銀行儲蓄資金向股市的流動問題,但是更應關心的是如何更有效地將銀行儲蓄資金分流出來,推動股市持續、健康、穩步發展。 □常清 安毅 由于預期我國將繼續處于牛市當中,因此社會資金仍在源源不斷地從銀行向股市進行著“大搬家”。這種資金流向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引起人們高度關注。事實上,我們要警惕的并不是儲蓄在短期內的快速轉移問題,而是能不能正確認識儲蓄率、流動性和股市之間的聯系機制,并將過剩的流動性有效地運用于股市的長期發展當中。 眾所周知,我國有非常高的國民儲蓄率,在2001至2005年間達到44%,居民戶儲蓄率也在16%以上。高儲蓄率對于支持我國的經濟高速成長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但是,儲蓄率持續過高也在兩個方面產生了所謂的流動性過剩問題。一是,高儲蓄率使大量資金循環于金融體系之內,增強了銀行創造貨幣的能力。二是,儲蓄投資之間的缺口造成了長期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急劇增長,導致貨幣大量被動發行。如果資本市場不發達,過多的流動性十分容易引發固定資產投資和資產價格膨脹,并產生大量經濟泡沫。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分流銀行儲蓄和疏導流動性過剩已經成為一對緊密聯系、急需解決的突出問題。 歸結起來,我國銀行儲蓄率過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會保障體系落后、消費水平較低、資本市場發展落后等因素。單就資本市場而言,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直接融資發展緩慢、投資渠道狹窄,民眾金融投資意識有限,這也就致使全社會范圍內規模巨大的資金長期沉淀于銀行。在此條件下,當面對利率偏低,資本市場略有起色的時候,龐大的銀行儲蓄就會被立即釋放出來,擾動宏觀經濟和弱質的資本市場發展。也正是由于這些原因,國家一直希望通過改革,推動股票市場健康發展,將銀行儲蓄資金轉移到資本市場,提高居民的財富效應和消費水平,降低儲蓄率。同時,也希望通過股票等直接融資將社會資金引導到相關產業部門中,緩解流動性過剩可能引發的金融風險,實現宏觀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 2006年我國股權分置改革逐步取得成功,有力地沖破了居民儲蓄過高、銀行流動性過剩和資本市場落后共同構筑起的經濟發展障礙,使三者關系得到了初步梳理。股票指數也因此一路走高,我國股市市值也不斷增長,這充分說明股票資產正在成為國民財富的新組成部分。應該說,這種變化恰恰是金融結構優化升級的表現,是我國開始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后一直就希冀達到的目標,也是今后資本市場戰略轉型的一個重要標志。 特別是,我們還應該始終清醒地認識到:長期熊市造成了大量資金離場和股市血液嚴重不足,這次大牛市的來臨不僅僅是一次恢復性上漲的過程,同時更是以經濟發展和股改成功為基礎的補漲過程,因此銀行儲蓄資金向股市大量轉移不僅是一次“物歸原主”的過程,更是一次輸血再造市場的過程。就是說,股市火熱并不是銀行儲蓄資金大量“搬家”惹的禍,銀行儲蓄資金之所以出現轉移恰恰是資本市場需要發展和不斷自我發展壯大的結果。如果居民戶的銀行儲蓄資金進入股市后能夠積淀下來,那么我國最終將一步步完成由國家投資為主向經濟主體投資為主、由間接投資為主向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并重的投資方式的全面轉變。況且,即使僅從數字而言,問題也不是想像的那樣嚴重。雖然2007年4月銀行的居民戶儲蓄存款就減少了1674億元,但是國內的儲蓄規模依然相當大,一方面儲蓄總額高達16至17萬億,另一方面是銀行存貸差額仍然維持在11萬億左右。這樣,任何短期內的儲蓄快速分流相對于11萬億也都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數字。因此,即使儲蓄資金的繼續大量流出也不會給銀行業務產生負面作用,反而會降低存貸款利率差縮小產生的成本問題,推動銀行金融業務多樣化。 “風物長宜放眼量”。儲蓄資金大搬家有著其歷史必然性。當我國股市總市值和社會現金流相對形成4∶6的比例時,才達到亞洲市場的平均水平。因此,我們在談論銀行儲蓄下降、流動性過剩和股市發展時,不能再囿于落后金融體制造成的慣性思維,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更不能忽略了國家市場經濟體制的既定改革目標,忽略了資本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也許我們的確應該關注銀行儲蓄資金向股市的流動問題,但是更應關心的是如何更有效地將銀行儲蓄資金分流出來,推動股市持續、健康、穩步發展。看來,經濟體系要創新、要發展尚需大智慧、大魄力。 (常清:中國農業大學期貨與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教授、博導)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