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對“印花稅風波”的七大思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9日 07:40 金融投資報
華東師大李志林(忠言)博士 1、既無整體性泡沫,又為何要采用突然襲擊式的行政調控? 5月中旬,中國證券業協會和滬深交易所發布了《當前股市估值的考察報告》,作出了“5月8日(4000點)的靜態市盈率僅36倍,有結構性泡沫,但無整體泡沫”的結論。6月1日(上周五)滬市從4300點僅跌到4000點(收盤指數),管理層便連夜布置三大證券報下周一發社論以穩定股市。可見,管理層對4000點位置是認可的,甚至是焦急的。尤其是本周三回升到3800點附近,周四又發兩大利好(澄清資本利得稅和吳曉靈講話)。既如此,4300點時又有何必要突然襲擊式地出重拳,用行政手段調控股市呢? 2、科學化民主化決策為何這樣難? 誠然,按股市開設前1988年制定的“印花稅管理辦法”,行政部門有權調整印花稅,但是,本屆政府剛成立,溫總理就要求各政府部門:“堅持科學化、民主化決策,重大問題一定要聽取專家和群眾意見。”然而,對調高印花稅200%這樣的重大問題的決策,卻沒有科學化、民主化,連定量分析都沒有做。若以每天成交量是2500億計,印花稅收3‰,一年(240天)的印花稅3600億元,券商傭金2400億元,合計6000億元,而2006年1400多家上市公司的利潤僅3892億元,屬于流通股東的利潤僅1200億元,何況大多數不分配。就是說,投資者付出6000億元的交易成本去追逐的上市公司利潤僅1200億,這是嚴重的負回報投資。面對這個觸目驚心的數字,你再說合法合理合規、符合國際慣例,也難以令人信服,印花稅應盡快下調才是。 3、官員公開辟謠代表誰? 5月22日4100點以上各報頭版刊登財政部和國稅總局官員對上調印花稅傳言的回應是:“從未聽說過這件事,都是市場謠言,大家不要相信”。但僅過7天“謠言”竟成為現實,并立即實行。期間,沒有任何政府部門對官員的表態作出澄清,聲明僅是個人觀點,這理應看作是官員的職務行為,也是政府行為。但是,現在有人卻說:“是個別官員違反了紀律,只能代表個人,不能代表政府”。這種說法顯然不合邏輯,無助于挽回投資者的信心。 4、今年股市為何漲總是緩漲而跌總是暴跌? 很多人總是批評中國股市上漲非理性,其實,只要打開日K線圖就會發現,上漲都是緩漲、小漲,相對比較理性,并且是因人民幣漸進升值、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或重組題材相繼亮相而引起。 而下跌都是呈暴跌形態,很不理性。如“1·31”、“2·27”、“3·23”、“4·19”、“5·19”,跌幅均在5—9%,屬于國際股市所謂的“小股災”式的暴跌,而“5·30—6·2”連續5天近千點的暴跌,幾近“大股災”。每一次暴跌,都是因利空政策的傳言或政策干預所引發的。于是,市場便流行“周末恐懼癥”、“月末恐懼癥”、“政策依賴癥”,投資者主要不是研判基本面,而是探聽有什么利空消息和政策。而暴跌之后,管理層又頻繁用利多消息和政策干預市場。久而久之,就使接近政策資源的利益集團上下其手,獲取暴利,而中小投資者往往成了暴跌的犧牲品。行政調控加重市場的過度投機。 5、外國人唱衰中國股市為何屢屢見效? 我們的管理部門對于外國人鼓吹“中國威脅論”、“中國經濟崩潰論”,總是旗幟鮮明,有力反擊。可是,對于他們“唱衰中國股市論”,卻掉以輕心,甚至言聽計從。如2001年,國際投行及其代表鼓吹“推倒重來論”、“千點論”、“只有12只股票有投資價值”、“即使崩盤政府也不要救市”,管理部門卻坐視無睹,使“四論”全部實現,讓QFII抄到中國股市千點世紀大底。4000點上方,踏空了的國際投行和QFII們集體唱空,鼓吹“全民炒股論”、“泡沫論”、“冰山沉船論”、“崩潰論”等危言聳聽的語言,脅迫中國政府用行政手段的組合拳打壓股市,結果又一次如愿以償。而跌到3400點后,他們的唱空論都銷聲匿跡了,自然是在底部“吃飽”了。 人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為什么管理部門不用人民幣升值、經濟高增長和上市公司業績超常規成長等中國獨有的利好來回應他們的挑戰? 6、查違規為何總是與市場暴跌劃等號? 17年股市中這一怪圈至今仍沒有擺脫,本次暴跌之所以慘烈,是與對市場主流熱點的參股券商概念中某些上市公司違規查處有關,是券商概念股的連續5個跌停效應傳染給整個市場。如果能像美國證監會4天就查處一對華裔夫婦違規,同時又批準道瓊斯的收購兼并案那樣,將監管常態化,既查個人違規,又不失時機地將沒有違規的券商借殼上市案批準復牌,投資者就不會誤認為管理層是借查違規打壓熱點、打壓市場了。從近日市場情況看,券商概念股仍是市場主流熱點、領頭羊,其上漲比發政策利好的作用更大。 7、推出股指期貨和平準基金何者更迫切? 有人以“5·30”暴跌為由,呼吁應盡早推出股指期貨。在我看來,5天跌1000點的情況幸虧發生在股市,政府還有能力拯救。若發生在投機性更強的股指期貨中,由于1:10放大操作,那不知會有多少人將被慘烈地強行平倉,不知有多少機構被消滅,甚至暴發金融危機。 鑒于中國股市連續緩漲和暴跌不止,我認為,盡快設立平準基金對穩定股市、保護廣大投資者利益,倒是更為迫切,更為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