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華生七條建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30日 07:20 第一財經日報 | ||||||||
1.選擇大盤指標股優先試點 沒有選擇大盤指標股優先進行試點,是致使目前大盤指數出現調整的原因,因為股權分置試點改革的利好動搖了基金、QFII等機構投資者的選股投資價值理念。如果在大盤指標股上進行改革,使得QFII、基金以及其他機構投資者覺得自己的投資有價值,現在又給他們送一個大蛋糕,就更有價值。
另外,應當優先解決有H股的大盤藍籌股,以中國石化(資訊 行情 論壇)為例:現在指數下跌和中國石化有很大關系。反過來說,如果這樣的公司要優先解決,市場整個估值的標準要變化,市場指數方向就會發生調整,所以要優先解決大盤藍籌股,而且首先就得突破H股,這樣市場的指數就能穩定。 2.重點轉到非流通股股東承諾股價 把重點從鎖定時間轉到非流通股股東承諾減持的價格上來,即在什么樣的價格之下,不拋售。這不是監管部門強行規定,不是規定應該在多少價格以下,而是自己要承諾一個價格,承諾了以后,還要解除投資者的擔心,由交易所負責鎖定。為什么要承諾?根據是什么?就是“國九條”。“國九條”在說解決股權分置的時候,要重點保護公眾投資者的利益,要有底線。因此不能改革搞了以后,公眾投資者不但一分錢沒有得到,還被“砍”了“一刀”。另外對上市公司大股東不冤枉,如果連這個都不敢承諾,而是說這個企業怎么好,素質怎么高,這些話就成空話了。 現在采取的主要是鎖定時間的辦法,鎖定時間的不利之處還在于:由于鎖定時間,現在市場給出的價格,補償了以后給出的價格,未必是真正全可流通的價格。可能沒有補齊,別說賺錢,可能連補齊都沒有。兩年以后才知道,買賣已經做完了,將來后悔來不及。因此試點要有價格底線的承諾和鎖定,所有試點的非流通股股東都要承諾減持的價格底線,要結合現行的時間鎖定辦法,補充作出價格鎖定方法。試點辦法重點需要修改的就是要有底線。 目前投資者的思維當中已經形成了定式——擴容等于利空。然而,將來最不可能在二級市場減持的就是大股東。其中有兩個原因:大股東有控股權的需要。有些控股比例特別高的國有大企業,如果通過這次折讓,絕對控股比例大大減少,他們基本上沒有減持空間,為了加強對國民經濟命脈的控制,可能需要在二級市場增持,這是第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就是大股東想減減不了。比如李嘉誠是華人首富,李嘉誠要想減持的時候,減持1%就要公告,所有的中小股東比他跑得快。那么誰能跑?最能跑的就是非流通股當中的中小股東,他們要跑。所以,針對這個情況,應該考慮調整僅僅是鎖定時間的辦法,增加所有非流通股股東的減持價格的承諾,在此期間,非流通股股東的股份由交易所鎖定。 由交易所鎖定,這個也是有理由的,因為對公眾承諾的上市公司,核心就是信息披露,交易所的職能就是監管執行兌現承諾,交易所履行它的正常職責,就跟鎖定董事長、總經理的股票一樣。 在這點進行改良的關鍵就是要引導兩類股東走向雙贏,這就是整個股權分置改革核心所在。有價格底線的承諾,承諾越高越好,投資者越有信心。 3.連續性叫價機制 試點方案不能一次性出了一個價,就說這個是底價了,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沒有連續出價,就有很大的漏洞,目前這個大的漏洞一定要堵上。 4.設定社會公眾投票率 改革的合法性就在于社會公眾投票率要達到一定比例,如果在投票截止日,投票率還比較低的話,交易所應該繼續停牌,敦促公共投資者投票,繼續停牌繼續投票。本來不投票是自己放棄權利,但要考慮到中小投資者本來是習慣“用腳投票”的,不太習慣用手投票,所以要多敦促多提醒,如果投票率低,要適當延長停牌時間。 5.禁止未解決股權分置企業再融資 要鼓勵和引導企業積極參與股權分置改革,非常重要的就是要禁止不搞股權分置的企業進行再融資,對這么重大的決策都不熱心,而光熱心圈錢,所以要禁止。另外要限制非流通股的場外轉讓,禁止股權不規范的企業再融資。讓更有實力的股東進來改造企業,不能隨心所欲,不能不加限制,否則就成了又開了另外一個渠道:不讓我流通,我就在場外轉讓。 6.取消紅利稅,擴大QFII進入許可 要及時出臺改革配套措施,第一要取消紅利稅,實際上這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都采用了,我們在現在情況下,為了鼓勵引導價值投資的理念,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停征紅利稅,是合理的。另外一個就是要擴大QFII的進入許可,這個問題涉及人民幣升值對外匯流動的控制,因此這兩個政策目標之間稍微會有一些矛盾。 7.考慮“分類表決”的替補方案 現在有些上市公司股價下跌的和每股凈資產一樣,按照持股成本應該一分錢都不補就可全流通,那這個還怎么談?因此相當多的企業最后達成協議難度很大。在這個情況下改革不能停,因此需要替補方法,建議可以考慮認沽權證的方法或者其他更加市場化的辦法。(陸媛)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