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喚中國薩奧法案 加強股市監管法律力度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08日 15:04 《商務周刊》雜志 | ||||||||
由于法律是內在不完備的,需要其他執法機構的行為對市場產生足夠阻嚇作用。司法的薄弱是導致中國股市監管對違規行為阻嚇失靈的重要因素。正因如此,中國的《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一旦出臺,要想真正發揮作用,監管部門還必需為此建立具有強制執行力的法律保證 □文 張婭
近年來,上市公司高管落馬和外逃的消息充盈報端。這與中國股市的漫漫熊途一起,給中國的證券市場和投資者以極大的信心打擊。當此之時,3月30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指引(征求意見稿)》。而在地球另一端,紐約證交所將在4月份召開聽證會,重新討論2002年的《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The Sarbanes-Oxley Act,簡稱《薩奧法案》)。 《薩奧法案》代表了一個新的資本市場監管時代的到來。它明顯改變了以往會計公司實行自我管理的作法,規定設立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PCAOB),對有上市公司審計資格的注冊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注冊管理。上市公司負責人(CEO和CFO)被要求對該公司出具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公允性作出承諾和保證,并且必須負擔建立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的職責。該法案是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以來,政府制定的涉及范圍最廣、處罰措施最嚴厲的公司法律。法案因此遭致那些不堪重負意欲退市或者被迫取消在美上市計劃的公司的強烈不滿。部分公司高管也抱怨到,法案僅僅是填滿了會計師事務所的腰包,卻導致企業利潤下降最終損害了企業競爭力。但另一些社會人士指出,從長遠角度看,為加強公司內控所付出的高昂代價是必要的,因為一旦發生公司丑聞,投資者的損失將遠遠超過公司為適應法案所付出的成本。事實證明,《薩奧法案》生效以來,已經有超過500家美國公司的財務問題被揭露。 中國股市目前所處的大環境與2002年前后的美國市場極其相似。2001年安然公司宣告破產,美國股市劇烈動蕩,投資人紛紛抽逃資金。當美國國會在審理這項法案的過程之中,又爆發了世界通訊公司虛假財務案,這加速了法案的正式出臺。而在中國,上市公司的誠信危機也已成為導致股市持續低迷的重要原因。僅僅2005年1月的31天里,就有12名上市公司高管相繼涉案落馬。 美國對上市公司丑聞的反思,也幾乎可以完全套用在中國公司上:丑聞的屢禁不絕與董事會、管理層、外部審計和內部審計未能完全履行其職能有關;董事會、審計委員會聽任管理層擺布,管理層則由少數人或一個人說了算;外部審計師根本無法獨立客觀執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價值尚未得到管理層的充分認識與重視。 《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指引(征求意見稿)》的內容基本涵蓋了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各個環節和層面,對保證上市公司經營目標的實現、提高管理效率和保護資產的安全與完整等都將具有明顯的示范效用。作為一家證券交易所出臺的《指引》,它本身僅僅適用于在上交所上市的公司。但在2005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加強自律管理,發揮自律組織的功能與作用”被列為證監會8項工作重點之一。顯然,監管層的監管思路已經出現了變化,過去監管的重點是市場操縱者,對上市公司的監管主要集中在信息披露方面,現在已開始落實到對具體的公司治理以及高管行為的監管。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指引》的出臺,或許預示著中國的《薩奧法案》很可能隨后產生。 為確!端_奧法案》最終實施并產生期望的效果,美國國會2003年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撥款0.98億美元用于聘請200名雇員,專職按照聯邦證券法的要求對審計師和審計服務質量進行監管。同時,法案對違規行為制定了極其嚴厲的懲罰措施。由此可見,制度權威的樹立必須依賴于強有力的法律支撐。在倫敦經濟學院經濟學系教授許成鋼提出的“不完備法律”理論下,由于法律是內在不完備的,就需要其他執法機構的行為對市場產生足夠阻嚇作用。中國的司法極其薄弱,這是導致中國股市監管者對違規行為阻嚇失靈的重要因素。正因如此,中國的《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一旦出臺,要想真正發揮作用,監管部門還必需為此建立具有強制執行力的法律保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