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詢價制造2005股市三大懸念 誰是詢價第一股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9日 10:52 北京青年報 | |||||||||
在新股發行遭封殺的第4個月,新股詢價制度破殼而出。按照市場的推理,詢價制的落地開花就是新股首發的開閘放水,為此,中國證監會特別將這次發行改革拖到2004年年底,而將正式實施的時間表定在2005年1月1日。盡管元旦是股市的法定休息日,但正是新股詢價制的誕生,人們將明年元旦看做了行情分水嶺出現的重要時刻。
-160家機構能否“陽光詢價” 新股詢價的本質就是將股票發售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根據市場供求關系,由投資者來決定新股首發的價格。這是國際資本市場通行的新股發行方式,但卻一直沒能進入中國市場,其實,在證監會大刀闊斧進行發行制度改革的背景下,監管色彩很濃的新股發行價格核準制,以及20倍固定發行市盈率的模式已不合時宜,發行價格市場化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今年8月份,在公司法和證券法的修改意見中,新股發行價格須經監管機構核準的規定被刪除,新股詢價制則在積極籌備和醞釀之中。12月13日,中國證監會正式出臺了《關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試行詢價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新股詢價制度正式登上中國資本市場的舞臺。 按照規定,在2005年1月1日之后發行的新股,上市公司和保薦機構須通過向基金公司、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等6類機構投資者詢價確定發行價格,發行4億股以下的公司須至少向20家機構詢價,而發行4億股以上的公司則至少須向50家機構詢價。 其中,基金和QFII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現有45家基金公司和24家QFII基本都拿到了詢價“牌照”,再加上其他機構,目前約有160家機構投資者具備了新股詢價資格,今后任何一家新上市公司的身價都是由他們來掌控判定。 曾有專家質疑,沒有信息披露和公眾監督,20家機構會不會出現“聯手操縱”發行價的問題,而在初步詢價的環節上,可能存在著發行人、保薦機構以及詢價機構之間的利益輸送。在發審委、保薦人等發行環節上曝出黑幕后,掌控詢價權的機構能否“陽光操作”呢? -40只新股誰是詢價第一股 對于已經“過會”等待上市的公司而言,新股詢價制度的誕生就意味著發行大門的重啟,所以,在監管部門為詢價制的出臺征求意見的時候,許多排隊上市的公司就先知先覺地聯絡詢價方,有些動作迅速的保薦人已經完成了公司發行價的預詢工作,對于未來的詢價結果基本做到了心中有數。 有消息稱,目前有約40家公司已經“過會”,按照時間推算,南京港、柳州鋼鐵、包頭鋁業、山東德棉排位靠前,都有可能成為詢價第一股。 按照正常的工作流程,在2005年1月1日《通知》正式實行后,每家已“過會”企業要根據2004年已審計年報的業績情況補充材料、修改招股說明書,再封卷上交。如果幾家公司明年元旦一過就能得到發行批文,從初步預詢到累計投標詢價的環節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有預測稱,第一只詢價股的誕生最快也要到明年2月份。當然,這也將吸引一批炒新股大戶,一些基金公司就在積極調配資金準備認購新股。 -1300點能否承受改革陣痛 普通投資者似乎不太歡迎新股詢價制的到來。9月份,監管層暫停新股首發,不僅阻止了一些航母大盤入市的步伐,也逐步減緩了投資者對于擴容壓力的恐慌,可市場人氣剛剛得到恢復,人們期盼出現一個跨年度的好行情,新股詢價卻從天而降,盡管正式落地的時間推到了2005年,但新股發行的大門即將敞開,大規模的擴容即將到來。同時人們還害怕市場化定價會進一步拉低股票價值中樞,現存股票市值會繼續縮水。 恐慌情緒再度蔓延,牢不可破的政策底1300點也被輕易擊穿,幾乎所有的市場分析文章都將下跌主要矛頭指向詢價制,這個本應是2004年的最后一個利好卻給了市場最致命的一擊。人們對于2004年的行情已經不抱太大奢望,詢價制帶來的最后一跌是否能成為市場的轉機,而2005年詢價股的正式加盟會帶來怎樣的新變化,一切只有留給來年再印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