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指數聞利空回補缺口 詢價式擴容孕育新變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3日 11:13 新華網 | ||||||||
以證監會8月30日發布股票詢價征求意見稿為起點,上證指數(資訊 行情 論壇)基本扭轉了自1783點以來的下跌趨勢,并在期間演繹了一波以題材炒作為主的政策博弈行情,上證指數最高漲幅接近20%。新股詢價制度已經正式公布,并將在明年1月1日開始施行,可以預見,新股“詢價式擴容”高潮即將到來。令人感到驚人巧合的是,上證指數也正是在近期再次填補了8月31日跳空高開后形成的缺口,并重返1320點區域。在即將到來的“詢價式擴容”時期,跌勢會否又將重新開始?基于政策博弈的題材股炒作會趨向何方?對已陷入估值僵局的
綜指有望先抑后揚 在積極股市政策預期下,九月以來的上證指數走勢幾乎獨立于宏觀經濟和企業基本面,并且在題材炒作盛行的背景下,年末市場資金面似乎也比人們想象的充裕。但是,一旦新股發行重新啟動,缺乏基本面支撐的題材炒作必將遭受致命打擊,而重返宏觀基本面的必然結果就是綜合指數(資訊 行情 論壇)重拾跌勢。相反,或許只有等到明年1月之后,大量估值合理的新股發行之際,綜合指數才有希望在新股行情的帶動下重新上揚。 首先,綜指短期來看將面臨雙重打擊。一方面,市場將重返基本面,前期對宏觀政策新變化的反應不足將逐步得到糾正。從經濟基本面來看,最新的政策趨向是宏觀調控至少延續至2005年,與經濟低靡時期的“雙擴張”和經濟起飛時期的“一松一緊”相比,明年“雙穩健”的財政與貨幣政策預示著,中性乃至適度緊縮已經成為下階段經濟政策的主基調。這不但意味著當前的經濟減速并未見底,也意味著宏觀軟著陸仍存在不確定性。與此同時,市場一直在匯率和利率問題之間徘徊,對于人民銀行在10月28日九年多來首次加息,市場反應明顯不足。綜合各項政策目標的平衡取舍來看,政府“先利率調整后匯率調整”有可能是最終選擇,這意味著當前加息可能剛剛開始,加息周期必將帶來股市投資資金成本的持續上升,而與人民幣升值相關的資產升值預期,在中短期來看則很可能仍然是個幻影。另一方面,題材炒作所描繪的海市蜃樓很可能隨著大量新股上市而破滅,這將打擊恢復之中的市場人氣,而在年末資金緊張時期,投資者對新股擴容的恐懼也很可能被進一步放大,從而帶來恐慌性下跌。 其次,從中期來看,新股恢復發行卻很有可能為明年1季度市場重拾升勢奠定基礎,這主要基于如下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年末再次下跌后的綜指將面臨新的套利空間,包括ETF在內的指數型基金有可能迎來新買家,推動股指再度上揚;二是在配售機構鎖定3個月的情況下,新股對綜合指數止跌回穩的貢獻度不斷增加,并且估值合理的新股具備較大的潛在上揚空間,從而對存量藍籌形成價值標竿作用;三是在明年兩會期間,積極股市政策有望再次掀起一波高潮,市場投機資金有望與主流資金形成階段性合力。 題材炒作將面臨風險 統計新股暫停發行以來的市場熱點可以發現,類似飛樂音響(資訊 行情 論壇)、撫順特鋼(資訊 行情 論壇)、太原重工(資訊 行情 論壇)這樣的重組題材股基本占據了市場主流。事實上,由于資金性質的差異,題材股與藍籌股在一般情況下存在相互之間的擠出和替代效應。以“時機選擇”、“價格博弈”和“資金推動”為主的投機資金,正是借助了“上證指數創下5年新低”、“管理層積極推動落實國九條”、“績差股長期嚴重下跌”、“暫停新股發行”這四個有利因素,才發動了一波轟轟烈烈的題材股行情。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隨著新股發行開閘,單純依靠“資金推動”的題材炒作已面臨迅速降溫的風險,這主要是基于如下三方面原因: 首先,面向機構投資者的新股詢價制度推出之后,估值虛高的績差股將遭受最嚴重的估值壓力。由于機構投資者配售新股需要鎖定三個月,這決定了新股詢價過程必然是以“合理價值”為估值基準,而非二級市場虛高的同類股票價格。因此,新股詢價必將加快一度緩和的市場結構性調整步伐,新股的持續發行將對績差股股價產生持續的向下牽引力。 其次,殼資源價值將進一步貶值。從審批制轉向審核制,再到今年的保薦人制度和明年的詢價制度,新股發行體制的市場化改革意味著新股上市門檻逐步降低,隨著新股擴容速度的加快,2005年績差股整體將面臨更加嚴重的邊緣化風險。 第三,在最近的題材炒作過程中,資金獲利豐厚。隨著新股詢價制度正式推出,再加上ETF、LOF、封閉式基金、外資并購等新機會不斷出現,投機資金也將面臨更多的投機選擇,而投機資金的高度流動性也決定了其不會在同一類炒高的股票上滯留過久。 藍籌股負面影響相對較小 新股詢價制度推出后,對于能夠參加競標配售的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來說,無疑增添了新的盈利途徑。但按照規定,參與累計投標詢價的機構需要全額繳納申購款,而且所購新股必須鎖定三個月。這意味著那些試圖通過參與新股詢價獲取收益的機構投資者,必須要有強大的現金儲備,并且能夠滿足新股鎖定期間的資金流動性需要。對于多數機構投資者來說,此時就面臨一個較為現實的選擇問題:是繼續持有手中股票被動參與申購,還是拋出股票積極爭取申購收益?這將主要取決于兩者之間的收益/風險對比程度。 首先,我們計算一下持股與申購各自的機會成本。繼續持股雖然失去了累計投標詢價競價權利,但依然可以享受按照發行價進行市值配售,并且保留了隨時拋售的權利;而若拋出股票參與累計投標詢價,則不但失去市值配售機會,在承擔三個月鎖定期下跌風險的同時,還可能喪失期間其它更多新股發行的詢價機會。因此,粗略來看,筆者認為只有被累計投標詢價的股票具備非常高的投資吸引力時,才會誘發機構投資者以拋售舊股的方式參與詢價。 其次,我們還需要考慮新股發行的折價程度對老股估值的影響。相對于審核制下的新股發行來說,詢價競價的結果必然是降低一級市場的收益率,這有可能導致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低于歷史收益,并穩定在一個各方資金供求所決定的合理收益率水平。如果考慮到三個月鎖定期的風險貼現值,新股發行價仍將會低于市場平均水平,并很可能形成“藍籌股發行折價率偏低”和“績平股發行折價率偏高”的狀態,這將對不同性質的存量股票形成不同的向下牽引力。因此對于藍籌股來說,其受到新股詢價的負面影響將遠遠小于題材股。 第三,新股詢價對象有所增加,涵蓋了保險、基金、證券、QFII、信托、財務公司等眾多機構投資者,這很可能會加快合規資金入市的步伐,穩定并提升藍籌股價值。從目前情況來看,包括保險、企業年金等龐大場外資金在政策解禁的情況下仍然入市謹慎,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低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標的,新股詢價推出之后,為其“控制風險、主動投資”提供了平臺。而從中長期的累積效應來看,大量合規資金借助新股渠道介入二級市場,也將在客觀上逐漸提升存量藍籌的投資價值。 總體而言,對于新股詢價制度推出前后的市場運行趨勢,筆者持有謹慎樂觀態度。事實上,在機構投資者隊伍不斷壯大的今天,新股擴容將不再是洪水猛獸,其關鍵之處已經轉變為“合理定價”,而詢價制度無疑提供了一個鼓勵合規資金價值投資的平臺。因此,當綜合指數因題材股風險暴露或因市場懼怕擴容而陷入恐慌性下跌時,這反而提供了一個未來市場逐步走出僵局、投資者乘機逐步低吸的契機,估值合理的藍籌股與充分詢價的新股也很有可能成為下一波上漲行情的首選品種。(中證報)(興業證券研發中心 王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