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人士 黃湘源
不改革,對于以預期為信心的股市來說,意味著沒有方向,沒有主心骨,也沒有政策紅利。
中國股市最大的弊端在于“重融資輕回報”。迄今為止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反映的都是融資方的融資需求和相關利益機構的利益主張,從來就沒有考慮過回報投資者。所謂“三高”即發行價的高不可攀,發行市盈率的高不可攀,超募額度的高不可攀,則是“重融資輕回報”的惡性表現。“三高”不滅,投資者為圈錢尋租埋單,二級市場為一級市場埋單,中小股民為大小非大小限減持套現埋單的格局就永遠別想改變。也就是說,新股發行的這種制度性弊端如果沒有根本性的改變,那么,IPO只要一重啟,中國股市隨時都可能重陷滅頂之災。
現在有一種說法,認為IPO改革可以在目前行政審批的框架下,通過融資總量控制的方法來實現。事情真的有可能這么簡單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歷史上,IPO不是沒有實行過額度制。事實上,正是由于額度制才使得行政審批不僅成為利益輸送的載體也成為了利益交換的工具,成為造假欺詐、藏污納垢的防空洞,成為沒有了額度制卻比有額度制還更可怕的一種維護權貴既得利益的腐敗機制。額度制的前度劉郎又重來,也許不難在數量上暫時減輕一點市場對圈錢壓力的恐懼,但只要“重融資輕回報”在本質上沒有任何的改變,一切都將無濟于事,皮毛之改變和不改變并沒有根本的區別。
中國股市的改革是一項重大的系統工程,需要的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徹底的制度性的根本改革,即從“IPO不審”開始,使IPO不再成為一種建立在行政審批制基礎之上的市場資源壟斷。這絕不是一些諸如發行額度控制或定價方式改革之類的小打小鬧的改革或改良所能替代得了的。小打小鬧,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縱然在某些有限的局部的時間或空間范疇內不無某種利好的作用,但終究非解決問題癥結的根治之道。舉例來說,優先股制度只有在被引入IPO的情況下才有可能起到從根本上消除大小非大小限減持套現“堰塞湖”的作用,否則,豈不等于又為銀行股之類的再融資開了一扇方便之門?
在絕大多數投資者只有通過做多才有可能獲利的市場條件下,將T+0機制還給市場,無疑是順應市場需求的必要之舉。并購重組審核分道制的實施,也體現了有條件地淡化行政審核和減少審核環節的差異化審批制度安排。不過,這些都算不上真正的改革或根本性的改革。真正的改革或根本性的改革,就是市場能做的就讓市場去做,社會可以做好的就讓社會去做,政府管好自己應該管的事情,讓市場的內生機制發揮應有的作用,激發更大的活力。與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經濟轉型升級相比,股市的改革遲緩讓各方面都不盡滿意。一方面,我們必須堅決反對IPO不改革就重啟;另一方面,我們也不愿意看到由于IPO根本性改革方案的難以出臺所導致的IPO難以重啟而拖了改革和轉型的后腿。
不改革,對于以預期為信心的股市來說,意味著沒有方向,沒有主心骨,也沒有政策紅利。在這種情況下,縱然“鉆石底”、“玫瑰底”的說法再好聽,牛市的預測再振振有詞,創業板概念、手游概念、自貿區概念、土地概念、優先股概念以及并購重組概念的炒作再怎么此起彼伏,也不過是炒作,而未必是牛市,更不要說大牛市了。畢竟,不改革的背后,依然還是懸在市場頭上的IPO和大小非減持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我們之所以認為不改革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牛市可言,道理也就在這里。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