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金融記者 游敏常
證監會決定從今年4月1日開始,允許在內地工作生活的港澳臺居民投資A股。初步估計,此政策涉及境內居住的港澳臺居民大約有45萬人。
從設立B股到創設QFII,再到RQFII推出,內地資本市場加快了對外開放的腳步。
如今A股開始向境外個人投資者伸出橄欖枝。經中國證監會批準,從4月1日起,放開對境內港澳臺居民開立A股賬戶的限制。
另外,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證監會機構監管部巡視員歐陽昌瓊日前還透露,目前證監會正在研究向港澳臺符合資格的個人投資者放開A股投資(即QFII2、RQFII2),今年證監會還會陸續出臺更多對外開放的具體政策。
縱觀內地股市20余年的發展歷史,B股無疑是對外開放的橋頭堡。B股正式稱謂是“人民幣特種股票”,即用外匯購買以人民幣計值的股票,允許境外的企業法人、投資基金和自然人委托兩市經人民銀行批準的證券經營機構購買。
1992年2月21日,電真空B在上交所橫空出世,一周后南玻B在深交所掛牌,B股市場隨之誕生,B股的設立首次向境外投資者開辟了一扇投資內地股市的窗口。從1992年到2000年,先后有114家公司發行B股。
B股成功推行十年后,監管層在2002年趁著A股低迷之際再下一城,果斷推出醞釀許久的QFII制度,自此A股正式向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發放“英雄帖”。
然而,試點之初,出于審慎原則以及考慮到A股當時的體量,QFII投資額度上限僅為40億美元。伴隨境外機構投資者對A股的投資興趣日漸濃厚,加上A股快速擴容,QFII的額度才逐年攀升。
2005年QFII總額度獲準增加60億美元,至100億美元;2007年底QFII投資額度擴大至300億美元;2012年4月,QFII的額度銳增500億美元,至800億美元。迄今為止,QFII家數已達到215家之多。
QFII的推出不但為股市引來資金“活水”,而且它們成熟的投資理念更給投機、坐莊之風盛行的A股帶來一股清新風氣,使價值投資的理念逐漸為內地投資者所知。
郭樹清執掌證監會后,資本市場開放的步伐更是越邁越大。2011年末,RQFII開始在香港試點,之后聲勢迅速壯大。截至目前,RQFII總投資額度已達2700億元人民幣。統計顯示,共有27家基金管理公司、證券公司香港子公司獲得RQFII資格,合計獲批投資額度700億元。
RQFII成功試點后,今年3月6日,中國證監會向社會公布《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試點辦法》和《關于實施<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試點辦法>的規定》,決定繼續擴大試點機構類型,同時進一步放寬投資范圍限制。
在成功吸引到眾多境外投資機構后,A股終于將目光瞄準了境外個人投資者。證監會決定從今年4月1日開始,允許在內地工作生活的港澳臺居民投資A股。初步估計,此政策涉及境內居住的港澳臺居民大約有45萬人。
顯然,監管層對該項政策寄予厚望。歐陽昌瓊認為,允許境內港澳臺居民投資A 股市場是改善投資者結構的一種手段和舉措,因為RQFII、QFII都是境外合格的機構投資者,其投資特點之一就是求穩,對眾多投資者的投資理念、投資文化的改善有引導作用。
不過,對“幸運”入選的境外個人投資者來說,A股到底是“餡餅”還是“陷阱”還有待觀察。事實上,對于目前仍處于新興加轉軌階段的內地股市而言,無論是估值水平、投資理念,乃至監管環境,與境外成熟市場相比都相去甚遠,這對境外個人投資者而言是一大挑戰。
正如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近日所談到的,當今國人的金融意識和理念出現錯位,都想到股市撈錢,而中國股市并非健康的投資型股市,沒有能夠依靠上市公司的盈利來分配紅利,導致不少股民的錢打了水漂。
有統計顯示,1990年至2012年三季度末,A股累計完成現金分紅總額約1.842萬億元,相比之下,同期上市公司實際募資總額達到4.45萬億元。
內地資本市場法制尚未完善,不但對違法、違規行為懲處力度不足,而且由于集體訴訟制度缺失,一旦上市公司出現違規問題,投資者的利益難以得到切實有效的保護。如曝出的萬福生科財務造假、綠大地欺詐上市等,雖然部分涉案人員遭到處罰,但投資損失最終只能由投資者來買單。
而且,較之港澳臺等地區的股市,A股不但波動性更大,整體估值優勢更明顯處于下風。雖然藍籌股估值水平日漸向國際接軌,但小盤股仍然有嚴重的泡沫,加上各類垃圾股橫行市場,其風險遠高于成熟市場。
監管層希望A股隨著內地資本市場開放程度的加深、境外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的不斷涌入,最終蛻變成以機構為主導的成熟市場,其用心可謂良苦,但打鐵還需自身硬。A股要想留住境外投資者,還必須完善制度環境,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和治理水平,切實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這才是關鍵所在。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