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信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 陶冬
華爾街“菩薩”金身不保教訓多
花旗集團的市值,今天僅相當于中信銀行的規模。以目前的股價,一家中國建設銀行,差不多可以換來花旗銀行、美聯銀行、JP摩根,再加上高盛和摩根斯坦利。
華爾街的路牌褪色了。不久前還受中國同行頂禮膜拜的美國金融“菩薩”們轟然倒塌了,“金身”里面竟然是泥胎。貪婪、無度這些華爾街模式中的內在缺陷,不僅拖垮了自己,也為全世界帶來了一場罕見的災難性的金融海嘯和經濟衰退。
華爾街,曾是現代資本主義的制高點,象征著精英和效率。筆者理解的華爾街模式,就是通過金融創新,在資本市場以最小的資金撬動最大的利潤。金融業占美國上市公司不到一成,但卻創造出40%的上市公司盈利。為了調動最大的積極性,華爾街向精英們許以驚人的報酬,其中大部分是以股票和認股證的形式發放的。為了令業績不停地高速增長來支持股價,資金杠桿越壓越高、產品設計走火入魔、風險控制成為擺設、信譽也變得可有可無。
這場金融危機不僅使銀行和投資銀行的資本金遭到重創,需要政府緊急救援,華爾街的運作模式也變得無以為繼。銀行業過去大力發展非利息收入業務,但是隨著高端客戶受金融海嘯和衍生品泡沫破滅的沖擊而失去市場。十年前風頭甚勁的打造金融超級市場的嘗試,隨著花旗集團出售證券業務而宣告失敗。投資銀行收入中近七成來自自營交易,而且杠桿率平均超過30倍,可是今天投行既借不來錢也不敢再冒如此大的風險。投資銀行的道德操守、風險控制能力已廣受質疑,而信用這塊金漆招牌已蒙上一片污跡。
中國資本市場仍處于后發狀態
華爾街模式的資本市場,是不是已經走到盡頭?在全球金融海嘯中受傷較輕的中國資本市場和中國金融機構,是不是擁有一個后發優勢?
追逐暴利的貪婪和監管上(內部風險控制和政府監管)的無能,乃是招致華爾街巨變的兩大因素。舊的運作模式已經失效,新的模式尚未形成。西方金融機構正在疲于保命,所謂華爾街模式其實已在失敗中消逝。
但是人類的經濟活動仍在繼續,企業對資金的需求依然強勁。同時有相當一部分資金并不滿足于僅僅取得銀行儲蓄的回報率,并愿意為此承受相應的風險。因此筆者斷言,盡管海嘯大浪滔天,資本市場這個舞臺不會消失,改變的是演員和規則。
中國的資本市場沒有美國那些“有毒”證券、衍生產品,資金的跨境流動也有限。中國的資本市場和銀行,靠資本管制躲過了百年一遇的浩劫。中國金融機構的市值、現金持有量和盈利能力,突然躍居世界前列,頗有傲視同業的感覺。最近甚至有人提出了后發優勢的概念。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