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許業榮:風險由心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6日 10:47 南方周末
許業榮 你越不重視風險,風險越可能找上你;你越尊重風險的威力,風險反而會對你退讓三尺 在經歷了“5·30”和“6·22”兩次市場大調整的洗禮后,投資者總算領教了監管部門一直強調的“風險教育”的意義了——辛辛苦苦忙活了半年,結果兩把就全折騰沒了。最近,投資者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工商銀行、招商銀行以及萬科等藍籌股一路崛起,帶動大盤不斷突破先前看起來遙不可及的指數高點,可是不少投資者心頭卻相當苦澀:每天看著指數節節攀高,賺了指數卻沒賺錢,干過癮,干著急。 這時不少投資者可能要徹底迷失方向了。監管部門和投資專家都說買垃圾股風險巨大,稍不留神財富就大幅縮水,這種風險的確是風險,一旦嘗到滋味的確不好受;但是現在賺了指數沒賺錢是不是也算一種風險呢?眼瞅著房價飆升、豬肉方便面價格大幅上揚,連央行都出來表示“通貨膨脹風險趨于上升”,自己的股票市值卻如老和尚打禪一樣坐定不動,這樣豈不面臨財富貶值的風險? “風險”通常被定義為“一件事件造成破壞或傷害的可能性”,這種理解更側重于某個事件的負面影響。然而從經濟學的角度理解,風險更確切的含義就是一種不確定性,是在無法獲得充分信息情況下進行決策的非有效性。通俗地講,當你對未來無法把握的時候,當你不確定股價是會上漲還是會下跌的時候,風險就如影隨形了。 風險是一種“非預期結果”。你本來打算買股票大賺一筆,結果虧得灰頭土臉,這就是一種非預期結果;你買彩票本來抱著打水漂的心態結果卻一不留神中了大獎,這也是一種非預期結果。有意思的是,美國有關部門曾對中彩票的幸運者做一項調查,結果驚奇的發現85%的中獎者在中獎后不長的年月里竟然失去他們所有的錢。這更是一種“非預期結果”。 看來風險的確無處不在,虧了錢有風險,賺了錢也有風險,關鍵都在于事件的結果離你原來的預期相差甚遠。因此,面對可能存在的風險,每個人都應盡可能對自己的未來預期做出比較恰當的定位,定位過高或過低都不太好。當然,除了個人的預期之外,風險還與投資者個人對待風險的主觀態度有關。對“風險厭惡者”來說是有風險的事情,對“風險偏好者”來說可能就算不上風險。投資者一定要清楚自己的預期和對風險的態度與承受能力,在此基礎上然后來確定自己的投資策略。譬如,非“風險偏好者”就不要去投資權證之類的高風險金融產品,沒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甚至經濟承受能力,玩什么心跳? 金融市場迅速發展,金融產品越來越豐富的動力源之一就來自人們對風險的厭惡。投資者通過金融市場運用金融工具或者轉移風險,或者分散風險,都可以對風險進行有效的管理,從而實現風險和收益的最優匹配。比如你不確定未來股價是漲抑或跌、害怕這種波動性帶來的風險的話,完全可以出售股票,將風險轉移給那些愿意且有能力承擔風險的人。你也可以對自己的資產進行合理的分散投資,從而最大化地分散風險。 問題在于,很多“可愛”的投資者昂首跨入股市的時候,只想到賺錢、賺大錢,恨不得每天一個漲停板,全然把“風險”拋到了腦后,全然忘了投資是有風險的,更忘了要去“管理”風險,甚至對明示的風險也置若罔聞。比如,上海醫藥認沽權證,上市公司明明反復提醒投資者行權將導致較大虧損,但仍有超過23萬份認沽權證被行權,損失逾300萬元。好在上市公司“通情達理”,用自愿放棄的方式“特赦”了這些投資者。你說這樣的投資者有多“可愛”! 這當然是非常極端的情況。我想說的是,你越不重視風險,風險越可能找上你;你越尊重風險的威力,風險反而越會對你退讓三尺。要問風險在哪里,其實答案很簡單,風險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所謂“魔由心生”,如果你的心里只有欲望,而沒有“風險”的位置,那么風險自然會找上你。(作者為德邦證券財務管理部副總經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