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券業高管語言關考試擋住了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8日 21:50 《財經》雜志網絡版
一個人為設置的必須通過的語言測試,將中國急缺的海外證券業高級人才拒之門外,這對于證券業的長期發展顯然是不利的 《財經》記者 喬曉會/文 【網絡版專稿/《財經》雜志記者 喬曉會】近日,境外媒體紛紛報道,高盛高華證券公司的CEO任命因“語言關”不得不調整,此事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作為國內第一家擁有全牌照的合資證券公司,高盛高華證券公司的外資股東高盛公司一直有意將其人力資源和技術移植到高盛高華中來。據《財經》記者了解,去年年底,高盛公司原本計劃任命其亞洲投資銀行聯席總裁Richard Ong出任合資公司的CEO。然而,按照中國證監會的要求,他必須通過證券公司高管人員的任職資格考試,盡管專業考試對于Richard Ong并不構成障礙,但他顯然難以面對中文形式的測試。時至今年6月,無奈之下,高盛高華轉由原副總裁查向陽接任CEO一職。與之相似的是,另一家擁有全牌照合資券商瑞銀證券也未能聘任“洋總裁”。 這一事件之所以備受關注,并不在于一家合資券商的人事調整,而是由此折射出的證券領域開放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證監會就證券公司高管任職資格主要發布過兩次規定,一是2004年10月發布的《證券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管理辦法》。為適應新的形勢需要,去年又制定發布了《證券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監管辦法》(下稱《辦法》),并于去年12月1日正式實施。 上述辦法對證券公司高管人員的任職資格條件、申請審批程序、法律責任等作了較為明確的規定,對境外人士較為重要的一條就是,與中國的其他從業者一樣,必須通過證監會認可的資質測試。雖然并未作特殊規定,但不言而喻,境外人士必須使用漢語通過相關測試。 對于這一政策,業內有人解讀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境內證券從業人員獲得合資券商高層職位的機會,是推進境外證券公司本土化的一項策略,也為境外券商的進入設置了一定程度的壁壘。甚至有人將此事理解為凸顯了漢語的重要性,上升到一國尊嚴的高度,將此考試與美國CFA(金融分析師)考試相類比,稱該考試對全球開放,卻也不可能為中國人單出一份中文試卷云云。 但一個關鍵的問題在于,中國證券業的發展水平,已到了可以將那些不通漢語的海外證券業高級人才拒之門外的程度了嗎? 目前,中國證券業仍然是開放最為謹慎的金融領域,亦是在高端人才方面我國最為匱乏的領域之一。這體現為國內市場的發展緩慢及業務創新嚴重滯后,因此,對人才的需要尤為迫切。而海外精英們帶來的成熟經驗及創新理念可以為這一領域注入發展的動力。 如果真像有些人解讀的那樣,監管層將這一語言資質測試作為進入中國證券業的“門卡”, 而將海外人才擋在中國證券業之外,只會對借鑒國外經驗設置障礙。與證券業相比,銀行業開放的態度則顯得開明得多。不僅先后有三、四位外籍人士出任了商業銀行的行長職務,如深發展銀行現任董事長法蘭克·紐曼(Frank Newman)、前行長韋杰夫(Jeffrey Williams)、深圳市商業銀行行長理查德·杰克遜(Richard David Jackson)以及廣發行行長辛邁豪(Michael Zink)等,還包括了很多在引進外資戰略投資者的銀行中擔任董事、副行長、風險總監等重要職務的外籍人士。他們中間有精通中文的人士,但絕大多數人士的工作語言仍是英文,卻均順利通過了銀監部門對他們任職資格的審定。 畢竟對于金融機構而言,選擇到一位品行端正、能理解執行金融監管層和董事會雙重要求的金融高級執業人才是第一位的,語言能力不是、也不應成為監管部門對任職資格認定的一道門檻。我們情愿將那些不成文規定理解為無心之失,盼望監管層盡快完善。-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