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黃湘源:與其看政策市臉色 不如守望麥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 08:00 每日經濟新聞
政策市的候鳥東奔西跑地替人打工,自己家里的麥田還在等待開鐮。 盡管審美疲勞的市場生似不那么相信業績浪了,但在本輪調整中,很多沒有業績支撐的個股股價動輒遭遇“腰斬”,跑得贏指數的分明還是非業績預期優良的藍籌股莫屬。招行中報業績增長100%,一度跌至23元多的股價,在預告出來的前一日就竄上去了2、3元多,公告當日更是一度沖過28元。如果招行的業績保持100%的增長,年內其股價見30元一點也不稀奇,三年內成為百元股也不是沒有可能。 金融股的優良業績顯然是近期H股燒得火熱的能源,而且也不失為A股抵制下跌的內生抗力。可是,為什么業績增長預期如此良好的銀行股卻在一個月前遭到境外機構的一致減持呢? 莫道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政策市。精明如QFII也會發生業績審美疲勞,顯然不能簡單地歸咎于判斷的失誤。歷史常常有著驚人的相似。這次QFII對銀行股的業績預增出人意料的失之交臂,一年前的境內基金也曾在鋼鐵股上發生過一次。由于對鋼鐵行業受宏觀調控影響的負面因素估計過高,導致基金一度大幅減持鋼鐵股,而同期的QFII卻大幅增持鋼鐵股,境內外機構大博弈的結果,是QFII在熱浪滔天的鋼鐵洪流中高奏凱歌。此次QFII的失誤,估計也同對金融緊縮政策的負面影響估計過高有關。可惜的是,并沒有反襯出境內基金的高明。而QFII一見風向不對馬上就改口對銀行股作出了“增持”的評級,也并沒有像習慣于一致行動的境內基金那樣不撞南墻不回頭。如果QFII的動作比跟風者快,說不定他們反而還有可能更多地抄到一些前期減持者的底呢。 目前的政策面對調控政策的出臺雖然表現出更多的謹慎,這不能怪人們對政策面的呵護不領情,要怪還是得怪政策市的不確定性造成的預期不明。不過,政策未必封得住股市上升的頂,理想中的上市公司業績,本也應該可以堵得住股指下跌的底。如果連平均上升50%以上的業績也抵不上跌勢兇猛的下行引力的話,那就不是業績靠不住,而是政策引導上有問題。 中國股市相違業績浪行情已久,究其原因,與上市公司整體質量的提高不快固然有著很大的關系,但與重融資輕回報傾向的改變不大也是分不開的。近年來雖然也有一些上市公司舍得拿出相當的可分配利潤用于分紅送股,但是,由于分到流通股東賬戶上的好處都給除息除權吞吃了,投資者并沒有得到真正的實惠。可見,“國九條”至少在這方面還只是落實在口頭上,并沒有真正的落到實處。除息不除息,除權不除權,都是市場自己的事,何勞市場當局越俎代庖?這種陋習只要一天不改,股民就一天也別望分享到業績增長分紅的好處,業績浪又如何浪得起來? 統計顯示,非基于公允價值的業績增長同基于公允價值的業績增長不僅存在可比性的差異,而且其可持續性也有所不同。這在在眾多的金融、鋼鐵等行業藍籌股中體現得尤為明顯,而房地產及電力等行業則出現了十分明顯的業績分化現象。此外,增1倍以上的大多是中小盤股而非大盤藍籌股,一旦大盤企穩,跌幅已深的中小盤股仍將會跑贏大盤股。最終起作用的是市場的內在規律而不是外部的政策影響。 中國股市的價值歸根結底在于上市公司業績麥田的內生增長,而不是靠政策市的恩賜。對于投資者來說,與其老是東張西望地看政策市的臉色,還不如守望著自己的麥田。 黃湘源 特約撰稿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