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報》研究員 尚志科
雖然2011年資本市場整體市況不佳,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一山還有一山高”。
德勤中國高管薪酬研究中心2012年6月發布的《2011~2012中國企業高管薪酬調研報告》顯示,在2011年A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排行榜上,中信證券副董事長殷可以1974.5萬港元(折合人民幣1601萬元)奪得2011年A股上市公司最高薪酬,這一數據遠超2010年排行第一的中國銀行高管(1101.9萬元)。
難以理解的是,從公開數據看,由殷可領導負責的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2011年業績表現與他領得的高薪形成極大反差。
2011年,中信證券國際實現營業收入6.42億元,凈利潤僅有681.35萬元,同比大幅下滑95%。殷可的年收入相當于中信證券國際凈利潤的2.3倍。
中信證券高管薪酬大增
殷可奪得最高薪酬,除了與管理公司凈利潤表現相背離,也讓之前中信證券國際降薪傳言變得撲朔迷離。
2011年底,外媒稱中信證券香港子公司中信證券國際宣布,將于2012年1月起減薪,下降幅度為20%左右。
報道稱,在中信證券國際職位愈高,薪酬調整幅度愈大,其中執行董事、董事及聯席董事的減薪幅度在5%左右。而減薪“主要由于股市表現欠佳,所以決定未雨綢繆”。
在市場環境不佳的背景下,殷可2011的薪酬為何會如此之高?中信證券國際5349.96 萬元利潤總額,是不是很大部分都成為殷可的工資?《投資者報》致電中信證券董秘辦公室并發送采訪提綱,但截至發稿時,中信證券并未給出合理解釋。
不過,從中信證券高管薪酬變化看,整體也呈現大幅增加態勢。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11年中信證券管理層年度報酬總額5609萬元,相比2010年的3445萬元增加2165萬元,同比增幅63%;前三名高管薪酬總額同比增加1958萬元,同比增幅高達207%;前三名董事報酬總額從2010年的566萬元增加到2599萬元,同比增加359%。
中信證券單個高管最高薪酬,相比2010年大幅增加了313%。中信證券薪酬位居第二的高管,是中信證券國際董事長、中信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及董事總經理(負責投資銀行業務和固定收益業務)德地立人,其2011年年薪557萬元,只相當于殷可同期的1/3。
而董事長王東明2011年度報酬總額為370.9萬元,較2010年增幅為24.4%;負責經紀業務發展與管理的雷勇2011年薪215.4萬元,增幅41.08%。
然而高管加薪的背景,是中信證券盈利下滑。2011 年,中信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50.33 億元,同比下降約10%;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5.76 億元,同比增長11.18%。但剔除出售華夏基金(微博)股權的一次性影響,凈利潤只有27.6億元,同比下滑約60%。
殷可獲最高薪酬之謎
現年48歲的殷可,在資本市場擁有較深資歷。在1991年至1992年,他就擔任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秘書,負責協助總經理進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發展及日常運營。
1992年進入君安證券,任執行董事兼副總經理,1998年至1999年負責統籌君安證券有限公司和國泰證券有限公司的合并。2000年至2002年擔任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總裁兼執行董事,負責公司的整體管理和業務。
2007年他加入中信證券,并于2009年6月30日獲委任為公司董事,現任中信證券副董事長、執行董事兼執行委員會委員。同時擔任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大昌行集團有限公司及匯賢房托管理有限公司非執行董事。
目前,殷可是中信證券3名執行董事之一,于2011年3月24日選舉成為中信證券副董事長,本屆任期到2012年6月30日。
中信證券表示:“殷可未在本公司領取薪酬,在公司全資子公司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領取薪酬。”但2010年年報中并未公布殷可的薪酬情況,難以看出其薪酬的變化。
接近中信證券的人士對本報透露,殷可的高薪并不難理解,香港金融業高管薪酬基準更高。不過,從海通證券香港子公司情況看,海通國際證券2011年高管薪酬出現下降,且整體水平也更低。
海通國際證券2011年年報顯示,高管中薪酬最高的聯席董事總經理兼執行董事李耀榮,薪酬總額542.8萬港元,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兼執行董事林涌404.5萬港元,執行董事陳志安476.9萬港元,執行董事潘慕堯444.1萬港元。而這一背景是,海通國際證券2011年實現凈利潤1.53億港元,遠遠超過中信證券國際。
凈利681萬驟降95%
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為中信證券的全資子公司,實收資本37.37億港元。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中信證券國際總資產57.24億元,凈資產36.96億元,營業收入6.42億元,利潤總額5350萬元,凈利潤681萬元。
而在2010年,中信證券國際實現營業收入77117萬元,利潤總額18605萬元,凈利潤14129萬元。
相比2010年,中信證券國際凈利潤同比下滑了95%。“中信證券國際盈利為何會出現如此大的下滑?”中信證券并未對此問題作出回復。
不過,上述接近中信證券的人士分析,源于中信證券國際發展上目前正處于投入期。
中信證券在年報中表示:“不斷加大國際業務開拓力度及國際業務網絡鋪設,以國際化初期階段定位。”在國際化進程中保持務實、謹慎的態度。
目前,中信證券國際共擁有7 家分行,在2011年未設立新的分行。現有員工391 人(含經紀人)。
中信證券國際的主營業務為“控股、投資,其下設的子公司可從事投資銀行、證券經紀、期貨經紀、資產管理、自營業務、直接投資等業務”。
2011年12月,中信證券國際獲得中國證監會核準的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資格,并于2012 年1 月推出首只RQFII 產品——“中信證券德豐基金系列——中信證券人民幣收入基金”。
不過,年報數據還顯示,中信證券2011年境外營業收入4.6億元,同比下降47%;境外營業利潤虧損2億元,同比下滑207.57%。
5月券商創新研討會上殷可曾表示:“作為國際化的先行者,中資券商在境外謀求發展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很多至今還在面臨生存的壓力與挑戰。”■
組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