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李曉曄 王傳曉
上市剛兩年,便從光環加身的地方明星企業,到深陷債務泥潭的ST公司,ST張銅的敗落速度令人扼腕。而圍繞這家公司,違規期貨投機、高管利益輸送、大股東監管不力、公司治理結構混亂諸多問題折射出上市公司監管復雜與不易,亦需引起監管層在制度建設方面的重視與關注。
江蘇張家港市區北郊的高新張銅廠區一片靜謐,寬大的正門前門可羅雀,兩側的商店也都關門歇業。環繞廠區一周,機器的轟鳴之聲卻很難聽到。
“隨著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郭照相、郭夫人陳菊英、公司上市前的財務部負責人沙曉紅身陷囹圄(關在張家港看守所),現在公司基本上生產已經停滯了,只是在生產一些出口的產品,以履行外貿訂單。員工也大部分都回家待崗了。”9月4日,ST張銅(002075.SZ)的一位中層向記者表示。
而更為嚴重的是,13家銀行和上百位債權人的聯手逼債已將ST張銅逼至破產的邊緣。記者獲悉,7月份該公司前兩大股東提出的向上市公司注資2億元救急,而相關債權人暫時罷手繼續放貸的方案,遭到了銀行方面的一致否決。
本來已經瀕臨破產邊緣的ST張銅,因為大股東高新集團的孱弱已經命懸一線,但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突然托管高新集團無疑令事態峰回路轉。一旦銀行預期不再悲觀,與公司達成還款協議解凍ST張銅賬戶,公司立刻就可以摘帽。盡管公司證券事務代表黃江明確表示公司未收到國開投拯救公司的任何方案。但這絲毫不妨礙市場展開無盡的遐想。自9月11日公告以來,ST張銅連續2日逆勢上漲牢牢的封在漲停板上。
但高新張銅是否會因國開投入主大股東煥發出生機,尚不得而知。
但上市剛兩年,便從光環加身的地方明星企業,到深陷債務泥潭的ST公司,ST張銅的敗落速度令人扼腕。而圍繞這家公司,違規期貨投機、高管利益輸送、大股東監管不力、公司治理結構混亂諸多問題折射出上市公司監管復雜與不易。
連續多日,記者赴張家港調查,試圖揭開ST張銅敗落之路徑。
禍起期貨投機?
風起于青萍之末。
2008年2月28日,上市一年多的高新張銅披露了2007年業績快報,稱公司2007年實現凈利潤4420萬元。3月6日-7日,公司總經理、副董事長郭照相在價格區間12.07元——12.57元高位減持套現上千萬。
按照高新張銅自去年12月11日起的高管減持統計,總經理、副董事長郭照相以及兩位副總經理許軍和周建清共15次減持,而且值得注意的是,15次減持完全分布在去年12月與今年3月的兩段股價高位上(其中郭照相一人套現2636萬元)。
2個月之后的4月28日,公司發布修正預告稱,公司2007年巨虧1.82億元。高新張銅業績突然變臉引起了監管層的注意。6月30日,中國證監會江蘇證監局開始對高新張銅立案調查;7月1日,高新張銅業績公告再次故技重施,稱2008年1月-6月業績預告修正為凈利潤預計虧損7500萬元左右。此外,公司于4月28日披露的一季報上半年度凈利潤為虧損1000萬元以內,而到了8月30日的年中報,這個數字增加了2000多萬元達9641.46萬元。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