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揚子晚報:先暴漲后“腰斬” 跟風者慘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8日 15:49 中國證券網
一段時間以來,中小板新股上市首日即遭暴炒,股價高企似乎成了一種“常態”,進入8月份以來18只新股開盤平均漲幅為353%,中小板“炒新”之風似乎呈愈演愈烈之勢。 記者了解到,這一悖離市場客觀規律的現象引起了市場人士的普遍擔憂,同時也一直被監管部門高度重視和嚴密監管,有關方面將出臺更為嚴厲的監管措施,以遏制中小板新股上市首日被暴炒的勢頭。此外,一些業內專家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紛紛提醒,中小板新股上市初期 的非理性炒作必將最終理性回歸,沒有業績支撐的高股價必然回到合理價位,中小投資者不要跳進中小板新股上市首日交易“陷阱”。 散戶成炒新“絕對主力” 進入8月份以來,中小板新股上市首日呈現開盤漲幅高、股價高和市盈率高的特點。來自深交所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小板新上市的18只新股開盤平均漲幅為353%,較今年8月份以前上市的41只新股開盤平均漲幅136%,高出217個百分點,上漲160%;18只新股首日開盤平均價49.37元,較前41只新股首日開盤平均價25.23元,上漲96%;16只新股首日開盤股價市盈率平均127倍,較前41只新股首日市盈率58倍,上漲119%。 散戶一直是中小板新股炒作的“絕對主力”,并且呈現上升趨勢。統計數據顯示,與去年相比,今年上市新股首日機構與個人買入占比出現顯著下降。去年,機構與個人買入占比分別為10.49%和89.51%,今年則分別為6.18%和93.82%,機構買入占比同比下降了41.09%,個人買入占比則同比上升了4.82%。8月份以來這種變化則更為明顯。今年1至7月,機構買入占比為7.35%,而8月份則為3.18%,變化幅度達-56.73%;個人買入占比則從92.65%升至96.84%,變化幅度為4.5%。 與去年相比,今年中小板上市新股首日漲跌幅出現顯著提高。這引起監管層和市場人士的普遍擔憂。統計顯示,去年,中小板新股平均首日開盤漲跌幅和收盤漲跌幅分別為90.24%和96.54%,今年則分別為202.49%和210.06%,變化幅度高達124.39%和117.59%。進入8月份以來,這種情形呈愈演愈烈之勢。今年1至7月,中小板新股平均首日開盤漲跌幅和收盤漲跌幅分別為136.42%和147.88%,8月份則分別為352.98%和351.70%,變化幅度高達158.75%和137.83%。 中小板上市首日市盈率變化也同樣驚人。去年中小板上市新股首日市盈率平均為45.94倍,今年1至7月份升至58.73倍,進入8月份則攀升至131.07倍。 業內人士指出,中小板“炒新”之風帶來的高企的股價和市盈率透支了企業未來數年的業績成長,無疑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投資“陷阱”。與此同時,中小板新股首日遭遇暴炒而引致的高企市盈率,也不利于中小企業板中長期的健康持續穩定發展。 警惕新股炒作“陷阱” 受傳統“炒新”思維的影響,加之上市首日交易無漲跌幅限制,近年來盲目跟風炒作上市首日“新股”,已成為投資者參與股票市場交易面臨的一大風險因素,不少投資者因此高位“套牢”,低位“割肉”,損失較大。 據有關部門統計,截至8月22日,2006年6月恢復新股發行上市以來,深滬兩市新發上市138只新股中,有59只股票上市首日的最高價是其上市后一個月內的最高價,占比42.75%。換句話說,超過四成的新股,投資者在上市首日追高買入,將至少“套牢”一個月。2007年8月以來上市的18只新股中,15只新股上市首日的最高價高于8月22日的收盤價,占比高達83.3%,9只新股上市首日的最高價高于8月22日的收盤價,占比達66.67%。由此看來,新股高開低走的情況可謂比比皆是,投資者對其交易風險實在不可低估。 一位“大族激光”的投資者告訴記者,中小板“首八只”首日過熱后,大多數股票連續兩個交易日跌停,其中“大族激光”在上市首日隨后兩周連續下跌,跌幅達50%,首日創出的48元高價,將當天買入的投資者整整“套牢”了兩年。 “中工國際”則演繹了另一慘象:上市首日下午1時50分左右股價開始飆升,不到半個小時股價由17元漲至50元,最終以31.97元收盤,漲332%,但隨后即遭遇連續6個交易日跌停,上市首日在50元附近買入的投資者遭受的損失最高達到66%。時隔一年多,經歷了市場的牛市行情,“中工國際”的價格最高也僅有35.80元,仍遠低于上市首日的高價。 上市不久的“拓邦電子”讓一些小投資者品嘗“腰斬”之痛。該股上市首日開盤漲幅即達272.14%,當日盤中最大漲幅高達577.48%,收盤漲幅472.52%,但隨后即遭遇連續4個交易日跌停,上市首日買進的投資者幾乎全部套牢。上市首日在70元附近買入的投資者短短8個交易日遭受的損失最高達到54.97%。時隔近兩個月,截至昨日,上述投資者損失依然接近五成,投資本金遭到“腰斬”。 各方反應 深交所:嚴控新股首日炒作風險 今年以來,深交所始終強調將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監管放在中小板發展的首位。為防止過度炒作上市首日新股,深交所不斷創新監管方式,于8月9日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企業板股票上市首日交易監控和風險控制的通知》,強化對中小板新股上市的風險嚴密監控,一是增加了臨時停牌的次數,在保持原來盤中波幅±50%和±90%的基礎上,增加盤中波幅±150%和±200%兩個臨時停牌指標;二是延長了停牌時間,新增指標的臨時停牌時間由15分鐘增加到30分鐘;三是強化交易監控的手段;四是明確了證券公司在新股上市首日合規交易和風險控制中的責任與義務。 據了解,針對8月份以來新股炒作有所抬頭的跡象,深交所加強了對上市首日的重點監控,一是加強實時監控,對通過大筆、連續、高價申報影響股價的賬戶,及時干預和制止,向相關會員及其營業部累計發出電話56次、書面警示函26份,其中向8家會員發出《關于限制賬戶交易的警示函》共10份,涉及賬戶10個;二是實施盤中臨時停牌,及時遏制過度炒作風險。對18只新股共實施了25次臨時停牌,涉及15只股票,其中盤中波幅上漲的共14次,50%的10次,90%的3次,150%的1次;盤中波幅下跌的共11次,-50%的6次,-90%的5次。 此外,深交所還通過各種形式的投資者教育活動,來提醒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充分認識新股交易中的潛在風險,理性投資,不要盲目跟風炒作。 業界:增加新股防止非理性炒作 從總體上來看,深交所采取的相應監管措施對于市場狂熱炒作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不過,鑒于中小板公司流通盤子小、市場供求不平衡的現狀,業內人士建議,管理層通過繼續加強市場監管、提示交易風險、投資者教育,提高中小板的發行價格,加快中小板新股發行上市節奏,盡量采取打包發行上市,持續增加市場供給等方式,來抑制市場非理性炒作。 “新股首日遭到爆炒,其實是一種市場行為,監管部門做好市場監管和風險提示即可。買者自負,投資者經過風險教育之后‘炒新’之風自然就會消去。”深圳某創新類券商副總裁告訴記者。他表示,最管用的辦法就是提高股票的發行價格,即發行市盈率,監管部門做好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的監管即可。此外,還可采用中小板新股批量打包發行上市的方式,以抑制新股的暴炒。“總的來說,抑制新股炒作還是需要一個過程。” 廣發證券投資銀行部常務副總經理蔡鐵征則表示,對于新股的炒作,有關部門需要進一步做好投資者的風險教育工作,交易所進一步加強風險提示,投資者則不要讓風險教育變成真正的風險教訓。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