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達股份:天價商標背后的灰色利益鏈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2日 15:08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中達股份近年來不斷增長的應收賬款與巨額擔保,以及此次天價購入商標等行為,都表明其與申龍集團之間存在利益輸送 本刊特約作者 張彤/文 近年來,上市公司斥巨資收購商標的行為引發了廣泛質疑。尤其是諸多上市公司在巨資收購商標后,出現了資金匱乏及巨額虧損等情況,更是加深了投資者對此類行為的憂慮。2007年6月29日,中達股份(600074)宣布公司擬以5.30億元的價格收購江蘇申龍創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申龍集團”)持有的“申達SD及圖”商標的所有權價值(以下簡稱“申達”商標)。 普通商標賣出天價 “申達”商標原本屬于中達股份的第一大股東申達集團。2000年,申達集團將“申達”商標轉讓給了申龍集團,而沒有轉讓給中達股份,這為今天中達股份以5.30億元天價收購“申達”商標埋下了伏筆。 據中達股份的公告顯示,此次公司擬收購的“申達”商標評估由上海大華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完成,其評估值為7.96億元,中達股份對其的收購價格為5.30億元,收購價格比評估價格低了約33%。表面上看,中達股份似乎占了便宜。然而若將其與近期發生的兩起上市公司收購商標使用權事件相比,中達股份此次5.30億元的商標收購價則存在嚴重高估的嫌疑。 當然,早在2006年12月,四川長虹(600839)曾出資13.78億元收購了“長虹”商標。雖然這13.78億元的收購價格遠遠高于此次中達股份收購“申達”商標的價格,但根據2007年6月22日世界品牌實驗室(WBL)發布的《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顯示,長虹品牌價值達到583.25億元。這是申達品牌無法相比的。 更為重要的是,此次中達股份5.30億元天價收購的“申達”商標指的是商標注冊證號為3475890號,核定使用商品為第16類的一個獨立商標,而四川長虹收購的“長虹”商標是指在85個國家、40大類商品上注冊登記的共計542件長虹商標。而且,長虹商標涵蓋的商品包含彩電、冰箱、空調、手機、IT等產品,其中任意一樣商品的銷售額及知名度都是申達產品遠遠無法比擬的。13.78億元收購40大類542件商標與5.30億元收購一件商標相比,孰貴孰賤,不言自明。 此外,通過查詢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網站,我們發現,申龍集團目前共注冊了約40件“申達”品牌的商標,其中絕大部分的外形設計與此次中達股份擬收購的商標完全一致,只是所屬的商品類別不同。 在申龍集團注冊的40件“申達”商標之中,有4件核定使用商品為第16類,而此次中達股份擬收購商標的核定使用商品同樣為第16類,這4件商標在外形上極其類似,差別并不明顯,這意味申龍集團在以5.30億元的價格轉讓出其中一個商標后,它還可以在與中達股份同樣的產品上合法使用與轉讓出去的商標外形極其相似的商標。而中達股份在付出5.30億元的資金后,根本無法保障所收購的商標不被“仿冒”。 除四川長虹外, 承德露露(000848)也在2007年對“露露”商標進行了收購,收購價格為3.01億元,其中包括“露露”商標127件、專利73項、各類域名共74個、企業及商品條形碼205種!奥堵丁 商標的知名度及品牌價值遠遠高于“申達”,這是毋庸置疑的,但一件“申達”商標的價格卻遠高于127件“露露”商標的價格。 無論是“長虹”還是“露露”,都屬于大眾消費品商標,商標持有人為增加商標的知名度每年都要在電視、報刊等媒體上投入巨額的資金進行廣告宣傳。近些年來,“露露”商標僅廣告維護費一項的支出就高達約8.47億元,長虹的支出更是遠高于此,而“申達”商標在這方面的投入寥寥無幾。 更為重要的是,中達股份所生產的系列薄膜產品并不屬于大眾消費品,其商標價值與大眾消費品類商標的價值根本無法比擬,而“申達”商標的收購價格卻高于“露露”等,這同樣顯然不合理。 商標之禍猛于虎 有關上市公司收購商標,不得不提及一個令投資者倍感憂慮的現象。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在巨資收購商標之后不久即出現了流動資金匱乏,甚至資金鏈斷裂、銀行信用喪失以及巨額虧損等嚴重問題,而且絕非是個別現象。 上市公司巨資收購商標使用權的問題最早可追溯到2000年。2000年,美爾雅(600107)以1.2億元的價格受讓了“美爾雅”商標所有權,收購當年,公司的凈利潤為6761.98萬元,隨后的2001年公司凈利潤下滑了近50%,2002年公司發生了3.36億元的巨額虧損。 此后,萬家樂(000533)、S*ST酒鬼(000799)、S三九(000999)、波導股份(600130)、夏新電子(600057)等均斥資購買了商標,隨后其業績均出現大幅下跌。此次中達股份以5.30億元天價收購“申達”商標,是否會重蹈覆轍? 實際上,就公開資料分析來看,目前中達股份的基本面已可謂隱憂重重了。近年來,因國際原油市場價格持續走高,中達股份主營的薄膜產品原料成本不斷上升。與此同時,國內軟塑包裝行業過度投資所形成的產能已經導致公司產品供大于求,并出現了價格惡性競爭的局面。從2002年至2006年,中達股份最主要的產品雙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的毛利率持續下滑,分別為35.33%、24.85%、19.52%、15.35%和12.32%。 2006年,中達股份實現凈利潤256.94萬元,同比下滑高達96.70%。而從2006年四季度開始,中達股份基本面惡化的情況極為明顯,中達股份2006年四季度的收入僅為3.63億元,還不足公司2006年全年收入的1/6,凈利潤為-3541.86萬元。2007年一季度,中達股份再次報虧3538.73萬元。 誰在吞噬中達股份的利益 在凈利潤出現虧損的同時,中達股份的財務狀況同樣不容樂觀。從2005年開始,中達股份的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以及預付賬款呈現巨幅增長的趨勢。2004年,中達股份的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以及預付賬款合計為3.01億元,而到了2005年,這三項款項已經上升至11.47億元,同比增長了281%,同期,中達股份的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僅增長了29.8%。 2006年,中達股份的上述三項款項合計為10.06億元,表面上同比下降了約12.3%,但實際上,在2006年中達股份用8.51億元的應收賬款作為對價,購置了股權、固定資產及土地等資產。若剔除此因素,2006年中達股份上述三項款項非但沒有減少,實際反而增加了近62%,同期,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同比減少了5.59%。 雖然中達股份的應收款項及預付賬款近兩年異常增長,且增長數額十分巨大,但在定期報告中,公司卻并沒有披露究竟是誰占用了上市公司的巨額資金。而2007年6月29日,中達股份公告顯示,目前除公司實際控制人控股的企業大量占用上市公司資金外,申龍集團及其關聯方也是占用中達股份資金的大戶。 同時公開資料還顯示,截至2007年5月31日,中達股份對外擔保高達13.44億元,占公司2006年末經審計凈資產的108.21%,其中逾期擔保達1.10億元。在公司的擔保之中,為申龍集團及其關聯方提供的擔保占了很大的比例,其中包括已經逾期的擔保。 截至2006年11月30日,申龍集團的總資產為44.21億元,公司的負債高達39.39億元,凈資產僅為4.81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89.11%。那么為何中達股份的資金會大量流向這樣一家資產負債率極高的公司,并為其提供巨額的擔保呢? 據中達股份稱,公司與申龍集團并無關聯關系。表面上看,情況確實如此,但實際上二者的關系非比尋常。在2000年以前,申龍集團和中達股份的大股東申達集團原本是同一家企業,2000年,通過分立才變成了兩家公司。申達集團的實際控制人張國平和申龍集團的實際控制人符炳方曾分別任申達科技工業園黨委書記和副書記。從歷史上看,兩家公司的關系非比尋常。 而且,目前張國平的兄弟張國偉擔任江陰申龍制版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而這家公司恰恰是申龍集團控股的企業。根據《蘇人才[2007]6號》文件顯示,申龍集團的股東之一孫富興,目前還在申達集團任職。申龍集團與申達集團之間可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明白了申龍集團與申達集團之間的不尋常關系之后,中達股份為何以5.30億元天價收購申龍集團持有的商標,以及中達股份為何會為申龍集團及其關聯方提供巨額的資金及擔保的原因便清晰起來。在一系列不公平的交易背后,貌似與中達股份無關的申龍集團獲得了巨大的利益,而中達股份則極有可能被一步步拖入泥潭。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